分享

从鲍罗丁四重奏成员变化看演奏风格变化

 lylla 2020-03-14

鲍罗丁四重奏组是苏联直至现在的俄罗斯最优秀的弦乐四重奏演奏组合,也是冷战时期苏联在西方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团体之一。他们和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是很好的朋友,在西方几乎是肖斯塔科维奇四重奏作品的“代言人”。同时他们演奏的鲍罗丁、柴可夫斯基、魏因伯格等俄国作曲家的四重奏作品也是公认顶尖之作。

作为存在超过70年的室内乐组合,成员更替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需要是“一把有16根弦的琴”的弦乐四重奏演奏,每一次的更替成员都会是一次冒险和自我更新,重塑其技术与风格模式。对于鲍罗丁四重奏组也不例外,与其说每一次成员的更替是自我换血,倒不如说每一次的成员变动折射出时代的印记。

第一代的成员——创始的头十年

鲍罗丁四重奏组是目前存在时间最长的室内乐组合之一。该组合成立于1945年。当时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莫斯科音乐学院四位学生,组成一组名为“莫斯科音乐学院四重奏”(Moscow Conservatoire Quartet)。——也有说法当时这组四重奏叫“莫斯科爱乐四重奏组”(Moscow Philharmonic Quartet)。成立之时的成员分别是:第一小提琴罗斯蒂斯拉夫·杜宾斯基(Rostislav Dubinsky)、第二小提琴弗拉迪米尔·拉贝伊(Vladimir Rabei)、中提琴尤里·尼科莱耶维奇(Yuri Nikolaevich)和大提琴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他们都是科米塔斯四重奏组(Comitas Quartet)的中提琴米哈尔·特里亚蒙(Mikhail Terianon )班上的同学。但是在两、三周之后,罗斯特罗波维奇离开这个重奏组,由后来一直在鲍罗丁四重奏组直到去世的瓦伦汀·别林斯基(Valentin Berlinsky)顶替大提琴的位置。经常说,大提琴家别林斯基是鲍罗丁四重奏组的创始人之一,要是将这个重奏组按1945年成立算,别林斯基并非创始成员。但如果以这个重奏组在1946年的第一场音乐会作为组合的开始,别林斯基又确实是创始人。

经常听到不少说法,中提琴家鲁道夫·巴塞伊(Rudolf Barshai)是创始成员,甚至是说巴塞伊创立了这个重奏组。比如,维基百科巴塞伊的条目就是这样提及的,其理由包括英国《卫报》关于别林斯基的纪念文章:《Obituary: Valentin Berlinsky》

(http://www./music/2008/dec/19/obituary-berlinsky-cellist)。但是笔者倾向另外一篇文章的说法:《Rudolf Barshai: Viola player and conductor whose career continued to flourish after exile from the Soviet Union》(http://www./news/obituaries/rudolf-barshai-viola-player-and-conductor-whose-career-continued-to-flourish-after-exile-from-the-soviet-union-2136927.html)

巴塞伊和他第一任的妻子尼娜·巴塞伊(Nina Barshai)是在1946或者1947年接替中提琴尤里·尼科莱耶维奇和第二小提琴弗拉迪米尔·拉贝伊而成为该四重奏组的成员。而马林斯基剧院关于鲍罗丁四重奏组的艺术简历,也是证实后一种的说法。马林斯基剧院的官网称这个组合为“国立四重奏”(The State Borodin Quartet ),可见其在俄罗斯的艺术地位。(http://www./en/playbill/playbill/2012/1/6/2_1900/)。

这个重奏组最早是“挂靠”在莫斯科爱乐乐团的建制中。在头五个乐季中,演出了不少献给乐团的室内乐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米亚斯科夫斯基、卡巴列夫斯基、伟因伯格、波利斯·柴可夫斯基、加里宁、列维汀、佩科、舍巴林、杰尼索夫和辛历特凯,当中不少是首演的作品,同时也使这个组合迅速成为苏联最活跃的室内乐组合之一,与当时的苏联作曲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1946年和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与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

1953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丧礼在同一天举行,这个重奏组被分别安排到这两个著名人物的葬礼当中演奏。这一年,鲁道夫和他的太太一起离开这个组合,由小提琴家亚罗斯拉夫·阿历山德罗夫(Yaroslav Alexandrov)和中提琴家德米特里·舍巴林(Dmitri Shebalin)替入。据说是鲁道夫为了追求他在指挥、独奏的事业发展而离开,但是如果真的是这个理由,是没有必要两夫妇一起走的,当中的真实原因,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至此,第一代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的结束。

据说,他们的演奏和那个时代的苏联文人一样,率直、真诚、大气。可惜,这个时期的他们没有留下录音或者唱片。

第二代的成员——最辉煌的二十年

1955年,重奏组正式以作曲家鲍罗丁的名字作为组合的名字。一方面,鲍罗丁是俄罗斯室内乐的发源者之一;另一方面,强力集团的民族精神也一直鼓舞着这个组合的发展。一提的杜宾斯基(Rostislav Dubinsky)、二提的阿历山德罗夫(Yaroslav Alexandrov)、中提的舍巴林(Dmitri Shebalin)和大提的别林斯基(Valentin Berlinsky)成为第二代的演奏员。直到1974年二提阿历山德罗夫因病离队,而促使第二代鲍罗丁四重奏结束,并且差点使组合解散的直接原因是一提的杜宾斯基投奔西方社会。当时别林斯基坚持找人顶替杜宾斯基,他宁愿鲍罗丁四重奏停止演出两年进行人员的补充和调整,直至整个组合的水平复原。别林斯基把事情的过程都写在他的回忆录《full of half truths》中。而事件的另一方杜宾斯基则在1989年出版的回忆录《Stormy Applause》中披露,他是与当时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别林斯基是如何抗争的。不管怎样,到了1976年,第二代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终结。杜宾斯基后来自立门户,与弹钢琴的妻子柳芭·艾德林娜(Luba Edlina)和大提琴家尤里·图洛夫斯基(Yuli Turovsky)成立鲍罗丁钢琴三重奏,成绩也相当不错,直到杜宾斯基在1997年去世。

在历代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的成员中,第二代的成员是合作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代。他们建立起鲍罗丁四重奏组在俄罗斯室内乐作品的权威地位,尤其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鲍罗丁四重奏以及相关的室内乐作品无人可敌。这里要补充一句,来自苏联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组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全套弦乐四重奏作品,在苏联国内的影响和声誉,比鲍罗丁四重奏组还稍胜一筹。而贝多芬、海顿等德奥的四重奏作品也是公认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在唱片上,这个时期的鲍罗丁四重奏组,有相当的一批录音存世,但是当唱片行业从黑胶走向CD,有很多的录音是绝版多时了。幸好大概从十年前起,英国的Chandos公司开始以“Original Members”为题,再版了这个时期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的好些录音。包括:肖斯塔科维奇第1-13号弦乐四重奏(编号:CHAN 10064(4) H)、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全集(编号:CHAN 9871(2) H)、鲍罗丁弦乐四重奏两首(编号:CHAN 9965 H)、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18 No.1-6(编号:CHAN 10009(2) H)、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编号:CHAN 9980 H)和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莫扎特单簧管四重奏(编号:CHAN 10151 H)。其中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和鲍罗丁的四重奏,是比后来第三代成员最著名的EMI/Melodiya的同作品的录音要更精彩!

第三代的成员——延续辉煌的二十年

1974年,小提琴家安德烈·阿布拉门科夫(Andrei Abramenkov)接替生病的阿历山德罗夫,1976年,米哈尔·科佩尔曼(Mikhail Kopelman)接替离开的一提杜宾斯基,他们都是由别林斯基邀请加入鲍罗丁四重奏组的,这个世界著名的室内乐组合又重新出发了。他们不但渡过了解散的危机,而且借着东西方政治形势的缓解,多次出国演出和录音,鲍罗丁四重奏组是苏联最优秀的弦乐四重奏组的声誉,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英国的EMI唱片公司,将第三代成员在1978年至八十年代初录制完成的一批录音,引进到英国,以EMI/Melodiya的联合品牌出版,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全套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五重奏(弹钢琴的是苏联钢琴大师李赫特尔)、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全集以及弦乐六重奏《弗洛伦萨的回忆》(罗斯特罗波维奇是加盟演奏大提琴)和鲍罗丁的弦乐四重奏两首,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李赫特尔弹钢琴)。这些录音一直是这些作品的示范参考级别的唱片,在西方享受不坠的地位。EMI/Melodiya这个联合品牌出版的LP或者CD,效果都比Melodiya公司或者别家公司出版的同一版本的唱片要好。

而当时德国的唱片品牌Teldec公司则在第三代成员结束前,为这个组合录制了柴可夫斯基三首四重奏与《弗洛伦萨的回忆》、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布拉姆斯的弦乐四重奏、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五重奏和三重奏(Elisabeth Leonskaja弹钢琴)和俄罗斯小品集,共六张CD,这个也是很精彩的唱片,可惜无论单张还是6CD的套装都已经绝版多年。

第四代的成员——以别林斯基为核心的十年

1996年,中提舍巴林退休和一提科佩尔曼离队,分别由中提依果尔·纳丁(Igor Naidin)和现任的一提鲁本·阿哈若年(Ruben Aharonian)接替。

鲍罗丁四重奏组在中国境内的数次演出,是:1998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2002年在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四楼剧院、2002年在北京音乐厅(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2005年在澳门的岗顶剧院(鲍罗丁成立六十周年世界巡回演出)和2012年香港大会堂(香港国际艺术节)、广州星海音乐厅的音乐会、2017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2008年有文化部对北京音乐会的申请批复,但不知道音乐会最后是否搞成。而香港在2012年之前,鲍罗丁重奏组是曾经到香港演出,具体情况,笔者查证不到。可以看出,除了香港2012年的那次,基本上是第四代的成员的演奏。

笔者观看了1998、2012、17年广州星海音乐厅和2005年澳门岗定剧场的四次演出。曲目都是舒伯特、柴可夫斯基、鲍罗丁等俄罗斯与德奥的作品,都是这个组合的拿手保留曲目。在1998年那次的演奏,别林斯基在组合中的地位比起其他的成员稍高一点,但还不至于脱离室内乐演奏,成员间地位相当的感觉;而2005年在澳门的那次演出,无论演出的起拍、演奏的转折位,甚至出场、谢幕,其他的成员都以别林斯基为马首是瞻,已经有离开弦乐四重奏演奏精神的感觉。笔者当时听着他们的演奏,脑海里浮现着老一代鲍罗丁四重奏组的演奏,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遗憾的滋味。

在唱片上,这个时期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的代表唱片是Chandos公司出版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的CD(编号:CHAN 10553(8))。对这套在2003-06年录制的唱片,外界好评依旧。这里摘引《美国唱片指南》的一段评价:…The Borodin Quartet plays the set with emotional restrain bordering on diffidence, emphasizing their classical roots, but they are never doctrinaire in their approach. The insistent strangeness that creeps into Beethoven’s music as early as this is allowed to seep through, enriching their performance with a nervous grittiness amongst the ubiquitous elegance.

第五代的成员——后大师的年代

2007年,大提琴别林斯基去世;2011年,连第三代的二提阿布拉门科夫也离开,这个时候的鲍罗丁四重奏组已经告别创始人的“影响”,和鲍罗丁四重奏组的“传统”也有一定的距离。在没有了别林斯基的“领头地位”的成员,四位演奏员重新回到地位相当的状态,这有利于整个重奏组回归室内乐演奏精神的本质。签约ICA经纪公司,转投英国Onyx公司出版唱片,使这个组合也重新形成属于新时期的特色。

对他们在Onyx公司的海顿六首弦乐四重奏(Op.33 No.1-6,编号:ONYX4069 2cd),英国的《留声机》杂志评价是:readings that are remarkable for their consistency of tone and security of technique. They rattle off fast movements with élan...and serve slow movements well with their rapt concentration.

对鲍罗丁第一四重奏、米亚斯可夫斯基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斯特拉文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协奏曲这张唱片,《泰晤士报》是这样评价的:With a new cellist in place, the ensemble continue to play with a romantic warmth that has made them pre-eminent among string quartets...[the Miaskovsky is] music of substance, packed with activity and colour, and the Borodins do it full justice.

新的开始

第五代的鲍罗丁四重奏组的成员是:一提的鲁本·阿哈若年(Ruben Aharonian)、二提的谢尔盖·罗莫夫斯基(Sergei Lomovsky)、中提的伊戈尔·纳丁(Igor Naidin)和大提琴的弗拉迪米尔·巴尔辛(Vladimir Balshin)。一提的阿哈若年和中提的伊戈尔·纳丁进入鲍罗丁四重奏组也有25年了!大提琴的弗拉迪米尔·巴尔辛是13年,二提罗莫夫斯基也有10年。在很多乐迷心目中,可能还记着早几代鲍罗丁组成员,现在的四位在很多人眼里是鲍罗丁组的“新人”。可是,和当今顶尖的四重奏组相比,他们在一起的时间ui经够长了,而且他们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2018年,英国Decca唱片公司出版第五代鲍罗丁组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全集的唱片,这不但标志着这组成立超过70年历史的组合依然精彩,而且他们回到组合存在的“原点”——肖斯塔科维奇,标志着他们有信心继往开来。依旧充满活力与魅力。

从二战结束的第一代,到冷战最厉害的第二代,到东西方借文化缓和形势的第三代,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前后的第四代,再到属于经济年代的第五代成员,鲍罗丁四重奏组的风格一直发生变化是必然的,第五代不如第二、三代老辣是必然的,第二、三代不如第五代清爽也是必然的。借助他们的演奏,正好见证了所在时代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

以下是第五代鲍罗丁四重奏组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四重奏
1. Largo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Nos.1, 8 & 14
2. Allegro molto (第2首 很快的快板)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Nos.1, 8 & 14
3. Allegretto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Nos.1, 8 & 14
4. Largo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Nos.1, 8 & 14
5. Largo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Nos.1, 8 & 14

附鲍罗丁四重奏组历代成员一览表

Ruben Aharonian (1st violin, 1996- )

Sergey Lomovsky (2nd violin, 2011- )

Igor Naidin (viola, 1996- )

Vladimir Balshin (cello2007- )

Rostislav Dubinsky (1st violin, 1945–1975)

Mikhail Kopelman (1st violin, 1976–1996)

Vladimir Rabei (2nd violin, 1945–1947)

Nina Barshai (2nd violin, 1947–1953)

Yaroslav Alexandrov (2nd violin, 1953–1974)

Andrei Abramenkov (2nd violin, 1974–2011)

Yuri Nikolaevsky (viola, 1945–1946)

Rudolf Barshai (viola, 1946–1953)

Dmitri Shebalin (viola, 1953–1996)

Mstislav Rostropovich (cello, 1945)

Valentin Berlinsky (cello, 1945–2007)

真正的快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微信订阅号:古典纵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