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东北角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对面,邯郸路以南,有一条名为国顺路的小马路,马路自东向西北弧形走向。马路建于1940年,初名为协平路,1946年改为国顺路。沿途大都为复旦大学生活区。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马路,路旁绿树深处的复旦第九宿舍区内却是名人荟萃,“名楼”藏身之地。 国顺路街景 2007年3月的一天,我从与国顺路相交的政肃路向东走,沿街柳枝飘佛,绿荫遮天,透过身旁的铁栏杆可以看见围栏内一幢幢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层红砖小楼,不用说那就是复旦大学教师的第九宿舍区。楼房四周花草茂盛、水彬树参天。但在走到国福路时,突然发现围墙内有一幢奶黄色拉毛水泥墙的三层小楼,每一层圆形和矩形的屋檐上镶有墨绿色的西班牙筒瓦,有一种出说不出来的典雅和华丽。当时我就想:这是什么楼?什么人在里面住?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幢不同寻常的楼房。 国福路街景 于是我倒回国顺路向北进入了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区。穿过几幢小楼,就见到一片竹林后被一圈冬青树围住的那幢西班牙式小楼,从后面看去,楼房后面笔直的两根烟囱直插寂静的天空。再一看,西班牙小楼的北面还有两幢不同外观的二层西式小楼,一幢为灰色拉毛水泥外墙,另一幢为黄色水泥外墙。 陈望道故居今貌 苏步青故居现状 谈家桢故居现状 当时这三幢小楼的门窗都已紧闭着,人去楼空,前后屋檐已经有许多破损,尤其后面两幢的门窗上爬满了滕曼植物,那原本绿色的爬山虎和滕萝在风尘中已经变红变灰,好似老人的胡须随风在飘荡起舞。 苏步青故居现状 我觉得,三幢历经沧桑的楼房贮立在那儿,仿佛就如同三本写满文字的书籍,是可以让人品读出历史岁月的风霜来……于是我向正在沿小楼散步的一位复旦老人打听起来。果不其然,这三幢小楼曾经分别住过在中国思想、学术界赫赫有名并有卓越建树的陈望道、苏步青和谈家桢。 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区内景 于是我又分别围着三幢小楼转了一圈,感觉那三幢小楼简直就是三位历史老人的化身,在那儿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复旦园里的往事。 陈望道先生肖像
陈望道故居二楼内景 当时我近看这幢独立式三层小楼外观虽然有些斑驳,但仍不失西班牙小楼的风格,前有草坪,后有树林,一楼是客厅兼餐室,后有厨房。在圆柱形建筑内,二楼是陈望道夫妇的卧室,三楼是子女卧室,三楼旁有露天阳台。整座建筑每个层面的屋顶都有绿色竹筒瓷瓦装饰檐,使这座小楼别有风情。 陈望道故居国福路大门
苏步青肖像 他一直住在复旦大学的这幢两层小楼里,直到2003年生命进入终点。他的小楼虽然外观简洁朴实,但从那灰色的拉毛水泥外墙和厚重的窗框、铁门上,仍然能品味出老数学规范严谨的为人之道。苏老生前爱花爱种植,六十年代他曾在园墙边种上一棵滕萝,结果几年后就爬满了整个山墙,春秋天泛红,夏天又转绿,为苏老的住房带来清凉,如今那覆盖在苏老故居四周的植物全是苏老亲手裁培的! 苏步青故居现状
谈家桢肖像 在这里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历任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主任、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1983年任复旦大学顾问,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 谈家桢故居现状 他的小楼是一幢黄色拉毛水泥墙外观的西式小楼,底层朝南的一面有落地门窗和走廊,廊边还有一个拱形的门筒让人从楼房的外侧进入。 谈家桢故居现状 三位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就在这个园子内生活了大半辈子,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在窗前的台灯下钻研思索、奋笔疾书,在著作等身的同时,一定还留下许多可以供人追想怀念的往事。 当时我就想:尽管现在人去楼空,但三幢小楼默默地相守在这里,他们曾经的生命气场一定还围绕着这三幢小楼。这三幢小楼其实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历史文物,一定会有有识之士认识它们价值的一天! 现苏步青故居北面 果然到了2014年9月,我从报上得知陈望道故居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修缮。2018年6月故居终于对外开放,我于第一时间便去参观瞻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陈望道故居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陈望道故居《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展示馆内景 走进国福路51号大门,只见这座外观呈奶黄色,每层都有墨绿筒瓦饰檐,西班牙建筑风情鲜明的旧居在蓝天映衬、绿树环绕中显得典雅精致、玲珑剔透,仿佛一件“工艺品”。 展示馆外门 陈望道故居现状全景 如今,这幢建筑的一层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系统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巨大影响。这里不仅展示了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首版的《共产党宣言》,还展示从坊间搜集的各种宣言版本。 展示馆内景 沿着褚红色的楼梯向上,小楼的二、三层原是陈望道的生活起居之处。这里集中布置了题为“千秋巨笔 一代宗师”的展览,有陈望道的蜡像,逼真再现了陈望道在此生活、会友、治学的情景。 展示馆内景 展示馆内景 三层则是珍贵文档展厅。陈望道是复旦校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他在复旦任职近50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这里展示了陈望道一生各个时期的生活照、工作照及与他有关的各种史料。 展示馆展品 展示馆内景 展示馆展品 为增强丰富这座红色文化展示馆的历史代入感和人文内涵,旧居西侧设立了历史影像馆和以“信仰的味道”为主题的雕塑区,只见身着长衫的陈望道,在煤油灯旁,一卷在手,心无旁骛、神情专注,仿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思绪索怀,对这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先驱、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充满敬意……同时,对苏步青和谈家桢故居的修复也充满期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三座“名楼”共同成为现代中国思想和学术界的历史见证。陈望道故居局部 陈望道雕像 展示馆内景 |
|
来自: 非亲似亲fhf > 《回溯过去/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