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芷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3-14
【中文名称】白芷 

【拉丁学名】Angelica dahurica Benth.

【别  称】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祁白芷、库页白芷、杭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茞;禹白芷;亳白芷。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域:真核域—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种:白芷—族:前胡族—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当归属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2001,500m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分布区域】产于中国东北、华北云南、贵州地区

【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  味】辛,温。

【归  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

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

2、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

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

白芷治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疮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4、用于妇女白带。

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处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净,晒干,切片用)

【用量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  语】

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据临床实践,不仅可以用治头痛,还可以用治风湿痹痛。

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黄柏、苍朮、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秦艽、独活等,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方剂举例】

1、白芷葱豉汤(原名白神散)《卫生宝鉴方》:白芷、豆豉、葱白、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头痛,眉棱骨痛。

2、白芷散《妇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发。治赤白带,滑脱不禁。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之证不宜。

【本草纲目】白芷

【释  名】白(音止,又昌海切)、(许骄切)、莞(音官),叶名麻(音力)、药。

时珍曰∶徐锴云∶初生根干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此也。

王安石《字说》云∶ 香可以养鼻,又可养体,故字从臣。臣音怡,养也。

许慎《说文》云∶晋谓之,齐谓之,楚谓之蓠,又谓之药。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为咏,而本草有芬香、泽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

【集  解】

《别录》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东间甚多。叶可合香。 

颂曰∶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白色。枝干去地五寸以上。春生叶, 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以黄泽者为佳。曰∶凡采勿用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又勿用马兰根。 

【修  治】

曰∶采得刮去土皮,细锉,以黄精片等分,同蒸一伏时,晒干去黄精用。 

时珍曰∶今人采根洗刮寸截,以锻石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气  味】辛,温,无毒。 

元素曰∶气温,味苦、大辛。气味俱轻,阳也。手阳明引经本药,同升麻则通行手、足 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  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本经》)。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别录》)。治目赤弩肉,去面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 ,肠风痔 ,疮痍疥癣,止痛排脓(大明)。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甄权)。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元素)。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时珍)。 

【发  明】

风热牙痛∶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

盗汗不止∶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屡验。(《朱氏集验 方》)

【主  治】作浴汤,去尸虫(《别录》)。浴丹毒瘾疹风瘙(时珍)。 

【附  方】小儿身热∶白芷苗、苦参等分。煎浆水,入盐少许洗之。(《卫生总微论》) 

【植物形态】

1、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本植物野生种的根,在东北作独活用,商品称香大活,参见独活条。

2、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的叶233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叶柄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520厘米;总值缺,小总苞数枚,狭披针形至线形,较小伞梗为长;花萼不明显;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类圆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雄蕊5,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右明显的5棱,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长于山地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于四川、山东等地。

3、杭白芷,又名:浙白芷、台湾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圆锥形,具4棱。茎直径47厘米,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叶柄长,基部鞘状抱茎,23回羽状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密生尖锐重锯齿,基部下延成柄,无毛或脉上有毛;茎中部叶小;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小总苞片长约5毫米,通常比小伞梗短;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黄绿色;雄蕊5,花丝比花瓣长1.52倍;花柱基部绿黄色或黄色。双悬果被疏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分布浙江、台湾等地。浙江、江苏有栽培。

4、云南牛防风,又名:滇白芷、粗糙独活。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糙的刺毛。主根纺锤形。茎下部叶具柄,柄长24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2回羽状深裂,长520厘米,宽57厘米,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5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细皱,下面浅绿色,边缘具不等齿牙;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叶相似。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梗1320;总苞缺或有13枚,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45,线形;花2型,边缘花较大,不整齐,中心花近于整齐;萼齿5,线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2裂;雄蕊5;子房近于无毛。双悬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毫米,分果具5条细棱。花期57月。果期810月。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

5、滇白芷: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

直径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厚约1厘米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主产云南。

【化学成分】:该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

【临床研究】: 

治疗头痛、牙痛、三又神经痛 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

或以白芷60克,防风26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20多例,亦效。另外,该品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烧伤。

【采集方法】

秋播种植的,次年7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春播种植的,当年10月采挖。择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净残茎、须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风处保存,防虫蛀或霉烂。雷公云∶凡采得后,勿用四条,低处生者,此名张公藤,兼勿用马蔺,并不入药中,采得后刮削去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同蒸一伏时,候出。于日晒干,去黄精用之。

【炮  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1、《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2、《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