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黄建新 | 开往中秋的班车

 香落尘外 2020-03-14

开往中秋的班车

文 / 黄建新* 图 / 网络

版式设计:湛蓝

今天是中秋放假的第一天。这是回家唯一的那趟直达班车。按经验判断,今天肯定是爆满的一车子人,所以我特意起了个早——没有座位的旅途将是十分郁闷难熬的。我上车的时候,车上已经有六七个人了。赶紧占好座位,然后将行李按售票员的要求放好。车子发动时,座位已基本坐满,如果不是拒绝了那些短途旅客的话,前面沿途等着上车的长途旅客是肯定挤不上车的。

车子走走停停,未出县城,已经停了六七次。每次都会挤上一两,或是三五个旅客。车厢的空间好像海绵似的,总能到达一个极点后又创造一个新的极点。车上的抱怨不断:“总是停车,总是开门,总是越来越挤。”车下的在车门前大声嚷嚷着“开门,开门。”等他们自己到了车上后,便巴不得赶紧关上车门,再也不要上一个人了。面对抱怨,那个剃着寸板头的年轻司机脸上的笑坏坏的,越是要求、恳求,他越是又停了几次。你瞧那个有着黑黑皮肤的花格子衫妇人,她艰难地挪动着脚步,侧着臃肿的身子,勉强让车门稍稍撕开一道小缝。迫切想要上车的旅客便争先恐后将一只脚踏上踏板往里挤,叫着“往里走走,往里走走。”可怜里面仅有的一点空隙霎时便被各式各样的身子填满了。毕竟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大伙都盼着早点回家团圆呢。

“知道这么挤,就叫你开车回家了。”妻子说这句话时明显很懊悔,她的丈夫只是笑笑。

“把窗户打开吧,热死人了。”部分旅客强烈提出抗议——整个车厢内只有一台风扇,在司机头顶上呼呼地转着,改用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凉风是司机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在空调下呆惯了,这种高温又不流通空气的环境简直是考验人的意志力和忍受力的一种残酷刑法。

“哎呦,谁踩我脚啦。”那个烫着卷发,红嘴唇的年轻妇人如母鸡般护着她5岁左右的女儿。她尽力撅起屁股,身子微微向前倾着,妄图拼命给孩子一个大一点的空间。不想自己的脚却遭受了意外的袭击。她的孩子扎着一个漂亮的小辫子,脖子上挂着一条有观音菩萨吊坠的银项链,可爱极了。坐在过道边的那个穿着黄运动衫的短发中年妇女将“母鸡”的女儿半拉半抱到自己身边,空出了些许位置让她坐着。“母鸡”感激地笑笑。孩子也并不怕生,不一会儿和黄衫妇人聊起天来。

售票员对这样的拥挤显然是司空见惯了。你看她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劈波分浪,腾挪自如,不到二十分钟,便将车上每一个人的车票钱收齐了。

车开出一段路后,旅客各自位置相对固定下来,人群也暂时安定了。各人的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拉手、杆子或座位的靠背,他们手上的青筋无一例外地向外突出,如一条条吸附在上面的蚂蝗。一个短袖白衫的妇人聪明地将她精致的小提手包挂在右臂上,手垂直向上拉着横杆。于是手提包在她的眼前摇晃着,既不用担心丢失,也不用担心失窃,看来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而那个被前后左右紧紧挤压着的老人却如一尊不倒翁般,随着车身的摆动随意地晃着,晃着。

不久,车子开上了一个颠簸的路段。于是,旅客们不约而同集中起精神对抗着强大的惯性,朝前、朝后,或朝着侧边的窗子外,抿着嘴,不再说话。时不时统一向同方向运动着。不倒翁老人显然掌握不了自己的重心,这时,旁边那个读高中的男生将他让到了一个座位的旁边,座位上的女生将座位让给了老人。司机全神贯注地开着车,但我的笔像是在纸上跳着舞,舞步凌乱,没有随心的轨迹,一不留神便滑着、跳着溜出了舞池外。我只好搁下笔,观察旅客们新的姿势和表情,酝酿下一个句子。

终于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五六个人,虽然还有七八个旅客没有座位,但感觉明显宽松了不少。那个戴眼镜的帅小伙忙着从窗户向外递着月饼、食用油、牛奶之类的物品。他的母亲在车窗下接着。帅小伙不下车,他要和妻子回丈母娘家过中秋。他们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呢。他的妻子被挤压在后排座位中间,脚下一个个的大包小包,她丝毫动弹不得,更不用说和婆婆见个面,说句话了。

宽松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车“吱呀”一声,又上来一批旅客,车厢里重新变得寸步难行,好在面孔却新鲜了那许多。最让我注意并始终担心着的是那个站在车门旁边的长发青年。他双手向上拉着横杆,身子微微前倾,眯着眼睛,头无力地低着,脸色苍白,让人担心他是病了还是睡眠严重不足。果然,从他同伴口中得知,长发青年昨天陪外地回家过中秋的同学玩了半宿的麻将,然后又去吃了宵夜,喝完最后一杯啤酒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我将座位让给一位抱孩子的老人,然后挤到长发青年旁边,希望能在他突然松手时能及时搀扶着他。透过人群的缝隙,我依稀看到老人怀里的孩子含着奶嘴一边吸一边却睡着了……

路还很长,车子仍旧走走停停,旅客也仍旧上上下下。我想,其实人生的这趟班车上我们不也正在走走停停上上下下吗?无论哪一站上车下车,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并相互扶持帮助着,这样的旅途就会是和谐快乐的。

作者简介

黄建新,笔名唐瓷、布衣唐四,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铅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铅山县图书馆馆长,偶有作品在《中国文化报》《星火》等刊物发表。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