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皮匠

 香落尘外 2020-03-14

<<<

小皮匠

文 :积健为雄 / 图:堆糖

受一位好朋友启发,连续写了几个旧时候的“匠”。有人说细腻生动的描写,勾起对旧事美好的回忆,一定是作者很懂行,或者深有体会。也有人说念旧就是衰老的表现。在我看来,不管怎么说,对过往美好的回忆是一种愉悦。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艾克修佩里在《小王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也不想要这么念旧,念旧的人很寂寞,风吹心动,就期待是你回来过。没有人愿意沉湎于回忆,只不过美好的都属于过去。作为一位同时兼有飞行员角色的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不是第一个描写航空的作家,却是第一个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他的思维和视角更为宽泛、特殊、独到。

好在我对家乡的点滴记忆没有因为几十年岁月的流淌而被抹去,更没有因为大城市繁华的“灯红酒绿”而淡化对田园生活的痴情和挚爱,反倒因为思乡的情结开始关注日益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兴趣倍增。那些年长的朋友、深有体会的朋友不厌其烦地用家乡方言给我介绍、帮我指点,有的还提供实物图片,这样一来,“匠”的系列就鲜活丰满起来,好多对我而言也是个新鲜事,并非旧事,但我喜欢穿越时空地联想。

今天说说小皮匠。小皮匠是擦皮鞋、修皮鞋的行当。上世纪小皮匠比比皆是,这个老手艺在如今上海的里弄还能看到,只是旧弄堂越来越少,皮匠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被叫作小皮匠的手艺人大都成了老人。有的皮匠师傅回了苏北老家安享晚年,跟一群孩子细说着“阿拉在上海辰光的故事”。有的子女已经在上海安家立业,继续设摊揽活,自食其力,贴补孩子。那些老师傅从十七八岁来到上海,就靠这手艺,在弄堂口一角,搭一块油布,放两张矮凳,摆一些补鞋工具,铺开来占地不大,收拾起来也便当,而且不讨人嫌,大都是几十年做下来的老师傅,熟悉小区里的每家每户,居民出入热络得很,相互打着招呼。风雨兼程中,皮匠也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弄堂里的居民有的上班出门时把要修的鞋放在皮匠那里,下班回来的时候再拿回家;有的拆迁搬住到很远的地方,专程回来寻找熟悉的皮匠修鞋,拉拉家常说说话,回味过去弄堂的趣事。

过去家乡的小皮匠和其他行当一样,没有固定的摊位,背着一个木箱子,也爱走街串巷。但在农村不是修皮鞋,主要是补雨鞋、球鞋、布鞋。雨鞋破了,用贴在木块上的锉皮把修补的地方磨新,剪一块适中的橡皮也磨新,然后开启胶水铁罐,涂上胶水,等胶水晾干,把橡皮贴在破损处,用木槌敲拍,雨鞋就修好啦。球鞋破了,要用皮匠的手摇缝补机,剪一块帆布,来回缝补几圈,扎结实。补得好不好就看针脚的细密,细密程度好就是皮匠手艺好。

修布鞋得从做布鞋开始说起。那个年代年龄尚小,也不知道还有皮鞋。我们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纳好鞋底,用浆好的布裁成鞋帮,又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布鞋,白底黑帮。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不仅能写一手好字,而且粗能干农活、细能做针线,她量下我们脚的大小,用硬纸剪成鞋样,然后用厚实的旧布一层层叠加至少有2公分厚,再剪成鞋样大小,用新的、纯白的布包好边,穿上鞋底线一针一针地开始纳鞋底。布厚顶不过去要用套在中指的针箍使劲顶,有时每穿一针还要把纳鞋底的针在头发上划两下,这样穿针引线的时候会省力好多。煤油灯下,我做作业,母亲在“唦唦”纳鞋底,偶然侧过脸看一下我的作业有没有做错。等到除夕夜,每人一双新鞋子就会“笑眯眯”地在各自床前放着,或单鞋或棉鞋。

鞋底再厚实,毕竟是布做的,与石子路摩擦很快就会破。因此布鞋其实也不是修补,而是请小皮匠加固鞋底,方言叫“打掌子”。小皮匠从不能用的自行车外轮胎上割取一块,把鞋底朝下忖在铁掌上,选择适度长短的多角形鞋钉把鞋掌打牢,然后用一把钢刀片按着鞋底的大小把多余的轮胎皮削去,有时看到皮匠会在刀片上蘸点水,那是确保被割的胶皮表面光滑。

说到小皮匠,不得不想到来自《三国演义》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民间传说。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据说那宝塔要求很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好不容易找来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急得脸黄肌瘦,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但是,城门口三个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的“丑皮匠”听说是诸葛亮寻东吴人开心,心里就很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花了足足三天三夜工夫,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一锥子一锥子缝成一个大葫芦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闻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也就流传开来。

据查,“丑皮匠”和诸葛亮没有丝毫联系。“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是“副将”的意思,古代军中的低级将领。“三个丑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里的“皮匠”最初就是指“裨将”,后演化为“皮匠”。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不管真假,小皮匠是普通的手艺人,但也有独特的长处,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很受欢迎,也不可或缺,更不要妄自菲薄。

相关链接: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篾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锁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芦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磨刀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剃头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修伞匠

作者简介

积健为雄,又名雲石翁。赏彩练飞虹,游湛蓝大海,作诗文会友,写人生故事。出版《穿越时空的呓语》散文集。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