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的布鞋

 运河儿女 2020-09-16

这是2013年最后一天,天气晴朗,有些冷,太阳公公依然光芒四射,只是少了些夏日的张扬。大雁不时变幻着队形呼喊着往南飞去,它们走在寻找温暖栖息地的路上。

 在这个阳历辞旧迎新的冬日里,穿着近日刚买的老北京纯布底的布鞋,想起了早年妈妈温暖的布鞋。

 在那还比较贫穷的日子里,孩子们盼望着过年,盼望过年吃肉,盼望过年穿新衣服,盼望过年放鞭炮、惯墙蹦、涨涨鸡那些只有过年才有的快乐的事。年前的妈妈都是非常忙碌的,当时的情况买鞋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大部分家庭买不起鞋,通常妈妈要为孩子做一双过年时才穿的新布鞋。

 妈妈做鞋的方法程序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家里破损到实在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找出来,洗净晒干,用面粉打成浆糊,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气,缷下一扇门板,把已晾干整理好的的旧衣服布一片一片粘贴在门板上,厚度大约半公分左右,放在太阳下晾晒,直到晒干整体揭下备用。

 第二步:按照脚的大小,提前准备好纸质鞋样,把鞋样缝在晒好的布垫上,剪出鞋底样,通常用23层叠加缝合起来,再在鞋底两面用新的白布在底边处缝好,这样鞋底基本样子就做好了。

 第三步:纳鞋底,这是做鞋最大的工程。在儿时的记忆里,冬日的夜晚,妈妈坐在煤油灯下,左手拿着鞋底,右手拿着针线,右手中指上套着“顶针,”从鞋底头部或是跟部起,用顶针把针扎进鞋底,到针头从底对面冒出后,用针拔把针拔出来,然后用手把线拉实,不时妈妈会把针头在的头上划两下,大概是利用头上的油腻增加针的润滑,以利于穿刺。就这样无数次重复,直到把鞋底用密密麻麻的针线纳实,形成一个坚硬的鞋底。纳鞋底过程中,妈妈不知道有多少次,针尖扎到自己的手指,妈妈只会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两下,再继续纳下去。据不完全统计一双鞋底大约要纳上千针历时月余才可以完成。

 第四步:做鞋帮,用提前准备的鞋样子,剪出用新布做的鞋帮样子,通常是里层用白布,外层用黑布,剪好鞋帮样子用浆糊粘贴晒干,修剪好鞋帮样子,在鞋口处缝上松紧带,再对鞋帮的边沿进行“滚边,”这道工序有一定技术含量,做出的鞋合不合脚好不好看关键是这一步。这样妈妈的手工部分就完成了。

 第五步:上鞋。那时有一个专门的工种,称为皮匠,皮匠的工作是专门上鞋和修鞋的,皮匠用他的手艺和专用工具,在鞋帮和鞋底的适当部位钻眼,使用结实的麻线从相反的方向作对拉缝合,缝好后用适合的“木楦子”装进鞋里,目的是对鞋子作一个“整容,”以保证鞋子良好的外形。至此,一双新鞋就做好了。

年轻的朋友或许不知道过去当妈妈的不容易,尤其是农村的妈妈们,白天要下地干活,同时要为自己的一大堆孩子洗衣做饭,操持繁琐的家务,到了晚上,在昏黄的油灯下,用她那柔弱的双手一针一线的纳鞋底,多少次用力穿刺,多少次用力拔针,多少次用力拉实,多少次扎破自己的手指,在这个简单多次的机械重复当中凝结了妈妈多少的心血。通常情况下,一双新鞋做好从皮匠处拿回后,妈妈会让孩子试穿一下,然后走两步,这时妈妈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好象欣赏自己的一件成功的作品。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会从箱子里取出新鞋放在孩子的床前,到初一早上的时候穿上。拜年串门的时候,乡邻们会看着孩子们脚上的新鞋开始评足论鞋,你妈妈的手艺真的好,你看这鞋样子好、做工细、好看,这时我们会因为妈妈的手艺、妈妈的能干而感到十分的自豪。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皮匠上鞋这个传统技艺也快要失传了,现在的妈妈已经不再自己动手为孩子做鞋,之所以写下这个是为了快要忘却的记忆,为了缅怀已在天国的妈妈。妈妈,您在那里还好吗?怀念您的音容笑貌,感谢您给予我们生命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想念您做的布鞋和“妈妈菜。”穿上这双老北京布鞋,尤如您亲手做的鞋一样,那么亲切,那么舒适,那么温暖。祝愿您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

    每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无法避免的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观念是难以改变的。妈妈的年代是吃苦受罪的年代,战乱,饥饿,封建,传统等等,善待妈妈吧,她有时不需要钱,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出息、作为、平安和关心,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听她说说过去的事,让她看着你吃她亲手为你做的饭菜,然后坐在冬日的阳光下,陪她说说话,再让她讲她过去的事,你小时候的事。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做让她开心的事,顺从她的意愿,在她健在的岁月里多陪陪她,不要留下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