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王运美 | 最好的学校

 香落尘外 2020-03-14


文:王运美

图源:堆糖


快七十岁的老张,竟面临着一个选择的难题,为这个老两口吵了几天几夜,老伴一直骂他无能,丢脸。

老张一辈子与世无争,一不偷二不抢,怎么会无能,丢脸?

事情还要从孙子读书说起。一到三年级,孙子小虎一直就读于本村卧龙小学,但近几年,卧龙小学的人数是一年不如一年,从几百人到几十人,再到如今十几人,整个学校空荡荡的。张大妈在外面听了不少消息,别人都说,在本村读书的孩子要么是残废傻瓜,要么是贫困户,稍微好一点的都转走了。老张家死都不服这口气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转走。转走了就可以证明他们不是怂人,孩子也不是残废傻瓜,走出去说话也有底气,站在人面前也有面子。

更何况在杭州打工的儿子也做了指示,无论如何要转走,不转走就是怂到泥了。

人活一张脸。有些人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老张的儿子在外打工挣不到什么钱,他的堂兄弟都在杭州买了房,他自己年年空手回家,这也让老张很没面子。如今儿子命令父亲帮小虎转学,也不知底气从何而来。

老张决定先到卧龙小学看看今年招生的情况。

卧龙小学大门敞开着,开学通告十分醒目,但来者寥寥无几。老张走进了办公室,李校长,黄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老张说今天不报名,他是来找牛的。卧龙小学花坛很大,杂草繁盛,有些村民偷偷地把牛放了进来。

但新学期新气象,李校长请人剪除了杂草,还新建了食堂,修理了跑道,装了新篮球架,添了图书室,电脑室,基本跟城市接轨了,让李校长沮丧的是,设备这么先进,人还是拼命地转走。不但学生留不住,老师也留不住,今年湖阴县在两河镇招五个进城老师,竟有一百五十人报名,中心学校的古校长一边签字一边发狠话:你们没考取的老师将要重新分配,可能要分到边远地区的。

卧龙小学四个住在县城的老师全报了名,那个在百姓中有点口碑的牛老师竟考进了城,这对卧龙小学又是致命一击。

老张在办公室坐了一回,办公室桌上的新书还是满满的。校长说已有十几人报名了,你也要抓紧。老张说不急。事实上卧龙小学到八月三十号才有四个人报名!四年级的人一个都没来。

老张不露声色走了出来,他知道学校没招到什么人,看来快关门了。

一时间十分茫然,苦闷,老张走进了卧龙茶室。

大家都知道,卧龙茶室是卧龙村舆论中心,这里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男女私情都能及时听到。比如李大妈和张二苟的情事,就是李有闲在这里发布的。尊敬的读者在我的《爱叼烟的女人》已详细了解了。

现在他们正讨论本村教育问题。

"我看卧龙小学要关门了。"

 "好一点的有关系的都转走了。"

"你看那些老师有一个务正业的?做生意的做生意,打麻将的打麻将。"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不好。"

"老师也是人嘛,拿那么一点死工资喝水都不够呀,不寻点外快活得下去吗?"

"是啊,李老九老师到现在儿子还没钱成家呢。"

"你是喝了那个老师的迷魂药呀?他们可怜,我们不可怜?做泥工风吹日晒,做一个就有一个,老了又没工资。"

 "对呀,老师退了休都八九千块钱一个月呢。你看李和春老师,夫妻两个一万多块钱一个月,到处旅游。"

"这些吃冤枉的,比我们舒服多了。"

"要是再来一场运动,我第一个把老师抓去批斗!"说这个话的人是个以前读不来书常挨老师批评的人。

话题又扯到湖阴教育了。

"湖阴某中老师最黑!一天到晚叫学生到指定书店买高价书,还强迫学生到老师家补课,一个老师一年要捞四五十万呢!"

"听说朱局长上台烧了三把火,把这些人抓了起来呢。老朱是农村人,知道老百姓的苦。"

"再不抓这些老师,老百姓都要造反了,太黑了。"

"现在进湖阴某中难了,听说要在河城狗弯买了房子才行。"

"难来难去都是难了普通老百姓呀。"

"这个世界就是有钱好,一等人把孩子送到美国日本,二等的北京上海,三等的省城,四等的县城,最差的就在乡村了。"

"我不作兴。乡村还不好?老一辈都在乡下读,博士教授都教出来了。乡村山水环境好,培养的人更聪明。"

众人七嘴八舌,天马行空,极其夸张讽刺挖苦之能事,乱说一通反正天不会塌下来。

老张一直在想他的心事,他琢磨着该找谁帮忙把小虎弄进两河中心小学。终于他想到一个人,决定亲自走一趟。

礼多人不怪,他背了一袋花生来到舅子家里,舅子的儿子也是老师而且和中心小学校长石方圆是同学。

李志兵确实和石方圆是老同学,关系也不错,但志兵理解老同学的难处,每年这个时候老同学简直压力山大呀!一方面各地方学校人去楼空,挡都挡不住;一方面中心学校人如潮涌,挡都挡不住,地方学校一再埋怨中心学校收了他的人,卧龙小学李校长为此多次辞职不干。然而就算中心学校不收人,人还是流进了县城私立学校,现如今,那一个私立学校老板不是身价千万呢?老百姓买不起房,进不了优质的公立学校,就只好进私立学校,听说他们的学费已涨到快一万了,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笔巨款,近年来老百姓都反映钱难挣,外面很多工厂关了门呢。

老张这么大的人,像个小孩子似的站在志兵面前哀求,志兵实在不忍心,拨打了石方圆的电话。电话彩铃响了许久,但接着"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接着又是洋话,老张奇怪的是这孙子读书的事干嘛要说洋话,现在的人真看不懂。志兵解释说电话打通了没人接。老张说不就是加一个人进去念书嘛,摆什么臭架子。志兵说全镇的人都想来你知道有多少吗?坐得下吗?

每年的这个时候石校长恨不得找个地洞藏起来,找他的人太多了,都是些亲朋好友,甚至地方乡绅,暴发户,甚至有些暴力倾向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野蛮人。中心学校早己人满为患,但越是人多,人越往这里挤,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走了地方学校仅存的一点果实。

你能怪石校长吗?他关机,他躲,但人们蹲守在他家,三更半夜敲门,甚至威胁,利诱,能想的办法都会去想,最终石校长只有妥协。

志兵几个电话打去,方圆不接,发微信,不回。无奈,只好深夜造访,石师母接待了他,她说老石不在,近几天很少回家,我也不知他人在哪里。志兵想,谁知道这话真假,只怕是老同学把老婆做挡箭牌吧,也许人在楼上不下来。

走在回家路上志兵很是郁闷,求人难啊,他叹了口气。

忽然手机响了,是方圆打了电话来,他满心欢喜,方圆说,你明天上午来吧。

第二天上午志兵来了两河镇街上,正看到十几个统一着装的年轻女性,她们手拿小旗,散发传单,喊着口号:

"到河城狗弯买房,受最好的教育!"

"买狗弯学区房,读湖阴某中!"

志兵记得三年前,他买狗弯的房子,当时人太多,把售楼部的门都挤破了。听说现在房子难卖,你看,都跑到乡下做广告了,钱越来越难挣了。

...

 他来到中心学校,操场上,走廊上到处是人,吵吵闹闹的,他们是本镇各地方学校要求转到中心学校的家长。石方圆眼睛红肿,面容憔悴,他一再耐心解释但收效甚微,这些家长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有些家长愤愤地说:

"我那个学校老师校长一天到晚游游荡荡打麻将不管事,你们又不肯转学,我要到朱局长那儿告你们!"

志兵凭特殊关系给小虎报了名,操场的人仍是川流不息,一个十分粗莽的汉子看到志兵已报名,像发了疯似的大喊大叫:

"咯卖x生个!操你前世个娘!你不是说不能报名,他凭什么报了名!你再不肯老子报名,老子就把你丢下楼去!"

群情汹汹,场面已经失控,那汉子带着一群人冲进了报名办公室,石校长无奈,赶紧躲走了。

老张如愿以偿,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联合了几家同道的人,每天早晚接送,虽十分辛苦,但也心甘情愿。

人算不如天算。

从卧龙村到中心学校有八九华里,沿路弯弯曲曲,一边是山,一边是深沟。那天雾气很重,老张十分小心地开着车,但一个小伙子开车太猛了,在山路拐弯处,老张眼看那车飞一般往自己身上来,吓得头皮发麻,他本能地将车头一转,躲过了小车的碰撞,却滚下了路边的深沟,"救命啊!"他本能地喊了一句,是那样无力。在这荒山野外,又无任何监控,年轻人趁机逃逸。有过路的人看到事故惨状,赶快报了警,上级政府官员亲临现场指导抢救。七个人生死未卜,整个湖阴县都惊动了。

这个学期,卧龙小学只收到八个人,有三个年级只有一人。李子涵一个人坐三年级,十分无聊,他的好朋友通过家长在河城狗弯买房进了东门小学,回家后奶奶安慰他:"不要难过,下个学期我们也转到中心学校。"

自从发生那件重大交通事故后,朱局长亲临两河镇,一连开了几个重要会议,做了重要指示。政府严禁三轮车搭载学生,家长们只好一个个亲自骑车接送孩子,风风雨雨,十分痛苦。而那名肇事司机,据说仍在追捕中。

作者简介

王运美,鄱阳人,中学老师。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