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韩瑞耘 | 关于习字(一)

 香落尘外 2020-03-14

(一)

文/图:韩瑞耘

版式设计:Effi

对于书法,一直有想写点什么的想法,但因自己习书的时间实在太短,从被太太引入到现在,头尾也就近四年的时间。这点时间的进入,在练习书法圈内也就是小学生水平。好在投入程度还算可以,练好字是我每天都能想到的事情,也看了不少跟书法有关的书籍。所以要写也能写出点东西,一是经历,二算感悟吧。

人真是需要兴趣爱好。人如沉浸在兴趣当中,就能做到忘我。而“忘我”能让心得到很好的休息,兴趣是自我建筑的一个心灵港湾。在之前的四十余年,我好像并无特别的爱好,即使有也无深度,港湾不得建树。

08年,出差到北京,住在大舅哥家中,此时大舅哥经常看些“无用”的书到深夜,人很踏实,我是既震惊又羡慕,这一定是喜爱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大舅哥是有港湾的。

练习毛笔字铸就了我的心灵港湾。我的港湾是被动得来的,一方面我要感谢太太、儿子的同时,还要感谢生活,感谢空虚,感谢祷告后上天的应允。刚开始练字是为了忘记什么,练着练着,就专注起来,很是投入,就只记得练字了。练字从描红开始,抓起太太买的十几本描红本就开练,不管不顾的。虽然最初拿毛笔手抖得非常厉害,但握笔姿势好像天生就握得正确。十几本描红本完成后,手一点也不抖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较大的进步,感知到了一个小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碰巧这样入门也算对,虽然没有注意笔法。太太字虽然不写,但当时书法的帖子一直在买,她那时还在观前街上班,离钮家巷很近,钮家巷有两家比较出名的古籍旧书店,一家是文学山房,另一家是十方书屋,分别坐落在巷子的两端。巷子是典型的江南小巷,青砖青瓦,花团锦簇,景致古朴典雅。太太当时在观前街上班,下班后经常光顾这两家店,常是下班回家会从包里拿出一大堆书法帖子,都是些旧的书帖。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太太的老学长倪式如老先生曾经深耕的各种法帖,我们有幸买到的就有四十余本!老先生在字帖上会记上读帖心得,每次的读帖时间,时间大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时年老先生在65岁左右。钦佩之余,对这些字帖落到旧物书店还是有些想法的。但对我而言又是庆幸的,这可能就是旧书的魅力所在吧。后来就是我一直去了,因为喜欢上了练字,深刻体会到了汉字的美,因为书屋碑帖多,所以每次前往心境都是愉悦的。


 临写的兰亭序(一) 在30遍左右


太太还买过美女书法家林曦所编的字帖,这个可以确定她是读过的。我那时练字的时候,她会一天到晚跟我讲中锋行笔,练篆书可以提高中锋行笔的能力,虽然到现在她握笔都不正,做不到中锋行笔,但当时我确实被她唬住了,这本就是我最初临摹的帖子,里面有峄山刻石 (李斯书小篆)、隶书张迁碑、小楷王羲之的乐毅论等,都是节选。张迁碑也临过,没有什么特别,不过与贴上字的相似还是追求了的。练字从无序中开始、从碰到啥就是啥开始、从断断续续中开始、从无意识中开始。

我的第一次买帖是在湖州王一品(湖笔店),是赵孟頫的集字小本,这算有意识的开始。同时发现儿子铅笔字还不错,恰好小区里有老师教书法,就把他送去学了,这事发生在娃一年级下学期。一段跟娃一起练字的路程开始了,他是从隶书开始的,我敦促他并不妨碍我跟他学,港湾的修筑开始了。

练字比较投入的一段是在2016年,差不多持续了一整年。在16年伊始,我不断地更换字帖(楷书),想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这可能是没有书法老师的坏处,没有点拨和教授,容易迷惑和糊涂,有些耽误时间。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比有老师更深刻地知道适合自己的书体。一圈下来,我发现颜体楷书多宝塔很适合我。习书最好是师从古人法帖,这样才不会走样。古法、古韵,都是从古法帖中来。今人为了教授所谓效果,喜欢教学生作品,用的都是今人书家的字。我认为这样不是很好,大家习书都做不到跟古人一致,这是一偏,你再一偏,那就跑的很远了。同时练习毛笔字的目的不是为了光能写几个作品就好了,而是要通过习书,改变自己的写字习惯,尽量做到像古人大家们的书写习惯,从笔法到结构,到最后的章法,使得自己也能书写出优美的字。天赋极高者加上刻苦训练,也可以成为一代宗师,有自己的书体。当代启功先生就是如此。师从古人,是因为王羲之,王献之们字之美已经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了,近千百年来无人能够及。现代人的习书环境,文学修养,投入程度等方面跟古人是不好比的。 


临写的兰亭序(二) 在30遍左右


随着练毛笔字的逐渐深入,逐步地体会到了书法的笔法之美、结构之美和章法之美。自己常常因写出一两笔漂亮的笔画而自我欣赏半天,在我的眼中,字的组成元素--笔画,极富生命,更能呈现美。这是不是有些好笑?赵公孟頫将用笔排在字的结构之上,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也有很多书法家将结构好坏放置第一位,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儿子之前跟老师学的是隶书,而我很快就自学起楷书来,并未跟着儿子一起学习隶书。是什么原因,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隶书的笔法对楷书而言帮助并不大,当时也没想拜师学艺,可能自认为只是消遣,就不必浪费钱了。笔法不会在自己脑子里自动生成,于是我在网上试着找这方面的视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关于学习颜体楷书多宝塔碑的书法视频,老师讲得认真易懂,从笔画到一些典型字。视频时长有90分钟,我竟然看完了。说“竟然”是因为在2014年包括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很难静下心来看书,没有理想,没有寄托。那时时间都是被自己认为的碎片化,浪费了。心里一直知道,光阴在虚度,所以自己也一直在心里念叨着要有理想,心要着地,我想上天听到了我的诉求,给了我从此练字的心境。

我看着视频,手里用笔跟着老师同频动作,在纸上画写,来回看,从提按到走向,直到完全相似为止。看视频的过程,痛并快乐着。当时潜意识中是也许有目标的,就是将这些笔法完全掌握,所以能够反复看,持续看,直到懂了为止。

之后就买了颜鲁公的多宝塔碑字帖开始临写。练字,我真正地开始进入了。

字是一个一个练的,因之前没什么基础,老婆经常在我耳边的一句话就是临帖最终要达到自己写的字覆盖在原贴上要分毫不差,这难度简直是太大了。当时是不以为然的,因她不练字,书法书也不常看,心想做到近似神似就不错了。后来知道,太太讲的是对的。好在“近似”‘比“相同”要容易些,从“大”字开始,就这样一个字得其形也在200遍左右,因为暗自要求神似,练字也就不觉枯燥和乏味了。 这样每天练字三四个小时左右,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时间不再碎片化。同时自己也有所体会——重复生成力量,生成深度。


临写的兰亭序(三) 在30遍左右


心想练好,得有一些理论基础啊,也就买了不少关于书法方面的书,并认真阅读起来。看书和练字一样,也是重复看,反复看。跟实际练字相结合,用心揣摩,反复体会。书法书能看下去之后,相关文学方面的书也就能沉下心来读了,进而能坐下来写文字了。这是练字带来的馈赠。

因全然自练,这一年下来完全不知自己字是否有进步,处于何种水平,练字三个月的时候,将字给过练家子朋友看过,结果是跟太太一样撇撇嘴,心里还是有些失望。其时我已经坚定的认为我的字已经不错了。我继续埋头练字,并没有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肯定而气馁放弃,就这样我就一直这么地练着。说实在的,我有些享受这痛苦的追求,因为毕竟是有了追求。

在差不多一年以后的时间,我太太将我写的几个字拍下来,在她去苏州湖笔厂买纸时,顺带给笔厂老板看看我写的字。老板给了字很高的评价,在得知我练字才一年多之后,更是认为我在写毛笔字这件事上有天赋。笔厂老板原是单位搞文宣的,字也很棒,同时见多识广,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太太也是极富喜悦,我自然是极高兴。

我有点迫不及待地自己前往笔厂,一是想要请教,二是想当面听听表扬。看来,成人和孩子一样都需要鼓励和肯定。老板看得出来是个很坦诚的人,并不善言辞。说明来历后,老板再次狠狠地夸赞了我,并让我好好练下去,一定会有所成。这下我更有信心了。

从我自身而言,一是兴趣可以后天培养。二,如我真有厂长所说的“天赋”的话,那么天赋也可以后天挖掘,并无关年龄的大小。三,培养兴趣,挖掘天赋要趁早,这样可以在较长的岁月做一件有兴趣有天赋的事情,享受的时间更长一点,成绩可能更大一些。


临楹联启功体


作者简介

韩瑞耘,名瑞耘 。年逾40  祖籍江西  身处苏州   工科出身  协同太太开一茶叶小店据此养身 不惑之年初喜书法 进而热爱文字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