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菜园 文/图:江浙一兵 版式设计:Effi 侄女芬子陪孩子回宝应老家,发了一段老家的田园风光视频和菜地图片,感到好亲切好激动。视频中的家乡美不胜收,瓜地菜园飘着一股醉人的香。 种瓜种菜是我的强项。儿时在家,我喜欢陪母亲一起下韭菜籽、点蚕豆、种菜瓜等,田间地头都会点上黄豆、蚕豆、绿豆、赤豆啥的。每到豆类成熟的季节,吃也吃不完,有的干脆晒干慢慢地食用,既可炒油酱豆、炒蚕豆,又可以煮绿豆粥、赤豆粥,喝粥吃豆子,那是绝配。 我家的屋后二三百米的地方,原来有一块自留地,在自留地两头格子地里,主要种一些瓜果蔬菜。韭菜是必种品种之一,其他的会随季节种上大白菜、葫子、冬瓜、辣椒、茄子、苋菜什么的。一年四季瓜果蔬菜是吃不完的,且特别新鲜。 就连门口的小河边都会种上了蔬菜,浇水特别方便,直接站在岸边,用水舀子就把菜地浇了。要是家里来亲戚了,只要杀只自家养的小公鸡,到村东头打上二斤肉,其他蔬菜基本都不用买,什么扁豆、长豇豆、辣椒、茄子等,摘一些就够吃了。 那时候农村,南瓜、冬瓜长得特别多,缺衣少食的年代,南瓜可当饭吃,冬瓜既可红烧,又可以烧汤炒冬瓜丝,味道好得很呢。在家中,除了母亲和两个姐姐会种菜外,排下来要数我了。 种瓜种菜其实是一种乐趣。我特别喜欢种菜瓜,只要种上数十棵菜瓜苗,门口菜园里可以爬上一大片。青白相间的长菜瓜躺在瓜叶下,采摘如同捉迷藏似的,摸到一条长菜瓜要兴奋老半天呢!菜瓜生吃爽口,炝凉皮够味,切成片凉拌也不错哟! 我最喜欢吃家乡的菜,尤其是自家菜地种的。母亲是个种菜高手,尤其春天下的韭菜,可得费一番功夫。每当母亲下韭菜籽时,我会紧跟着看,整地、撒籽、盖草木灰、铺稻草、浇水,一气呵成。 约摸一个月时间,头茬韭菜就会长出嫩叶。听母亲讲,头茬割掉不食用的,割完再用脚踩一下,浇水撒上草木灰,不过多时,二茬韭菜长出来更粗壮就可食用了。 家乡的韭菜细细的、嫩嫩的、香香的,轻轻一抓都能捏出水来。韭菜在老家算是荤菜,吃法很多,既可以清炒,又可以做汤,还可以包韭菜肉饺子,最好的莫过韭菜炒螺丝,不吃也得弄两块。还有韭菜炒蛋皮、韭菜炒肉丝、韭菜炒百叶、韭菜炒长鱼丝、长鱼韭菜面等。 几年前,二姐秀凤从老家给我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把韭菜",足有三四斤,嫩嫩的、绿绿的、细细的,一看就是正宗的家乡韭。岳母帮分成几小份,用保鲜袋套好放冰箱里,每餐炒一小盘,那味道鲜美无比。我连续吃了有一个星期,唇齿留香,百吃不厌。这就是纯正的家乡味道。 为饱我的口福,嫂子士英从老家特地挖来了韭菜根,岳父移栽在阳台上,足有一个平米。韭菜根很快就长叶了,最初几茬韭菜与家乡的味道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韭菜的味道有些淡了,但思乡的情结却更浓了。 想到这些家乡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家乡韭菜有一种天然的味道,吃起来满口飘香。我在外漂泊30多年了,在部队也种过菜,但再也找不到儿时陪在母亲身旁种菜的乐趣和幸福。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韭菜炒百叶,哪怕光炒韭菜,也特别的鲜美。 尽管在饭店也能吃到这道菜,但味已不是那个味,更让我想念儿时有母亲陪伴的好时光来,尤其母亲教我种瓜种菜的场景,让我终生难忘。不觉母亲离开我们快10个年头了,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菜了,过去的岁月慢慢地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思念。 作者简介 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宝应人,现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公开发表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数百篇。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我心我书,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是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