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秋韵平江路 图、文/许道连 版式设计/湛蓝 深秋的晚风吹落一片片黄叶,静静地落在雨迹未干的青石板路面上,这便是上天给灵性洋溢的平江路,增添了几份童话般的点缀。 在苏州小住几天,前两天下着小雨宅在房间里哪也去不了。今晚雨停了,心情尚好,很想出去看看夜幕下的苏州古街老巷,于是我便走进了平江路。平江路我是第一次来,眼前的平江路即是路也是街,街临水而建,水穿街而行,一条条巷道入口临街,向着背水的一方延伸,纵横交错形若棋盘。我原以为这里的景致和秦淮河夫子庙差不多,被那些城市拓荒者们用古今元素肆意混搭,可是当我踏上这条路上的青石板时,立刻意识到我的猜测是多余的。青石板的路面、青石块的拱桥、布满藤蔓的白墙、青砖小瓦的雕栏房,高低错落地依偎在微波荡漾的平江河旁,路上的游人行走在五光十色的街巷中。这一切景像如同苏州的园林一样的美,一样的悠然和谐,给人以"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的古香意境。 平江路并不宽,也就三五步距离,但在深秋夜晚仍有不少游客在悠闲自得地走街串巷。街巷在游人的说笑中,在三轮车夫的咿呀吴语中,弥漫着江南水乡老街幽深古朴的韵味。 走在石板路上,沿河的树木优雅地在风中摇曳,吹落的树叶飘在对面的店铺门前,我的目光也随之移去,从自然景转入欣赏人的景之中。这时,街巷中有穿着紫红色旗袍的少妇三三两两地走了过来,旗袍像是刚买的,即便不是江南的女子,这身装束倒也有几分江南女性清秀俊雅的韵味。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看,一个个少女在小河边或手扶垂柳摆着不同姿态拍照,或三几个走在拱桥上斜倚着栏杆,打着"V"字手势合影,也有立于古屋旧窗下,紧贴白墙手弄藤条绿叶莞尔一笑定格在相机之中的。此时,你不难看出那一个个伊人佳丽的怀春之心早已喜形于色了。 循着宿雨未干的青石板路面继续往前行, 路边的小桥流水,连同木楼、老井、古树、旧铺、行人在多彩灯光映衬下,共同构成了一幅平江秋夜图,令人痴迷入醉。在这里你不仅陶醉于江南水乡古街风情,还将被平江路千年的文化底蕴所感染。无论是古建筑,还是旧石板铺垫的路以及跨越河岸的桥,都在聆听着川流不息的河水述说老街的往事和今生,而平江以它特有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延续和传承。一些老字号商铺仍保留着千年不变的风貌,走到一家饭庄前,门旁扶案站着一位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店小二在招揽生意。抬头便可望见门额砖雕"洪登记"三个大字,而两侧石柱上刻着:"贵客登门记一朝欢畅,洪福齐天享千年风雅。"进入院落,大红灯笼与墙上砖雕,沿墙摆放的假山、花木盆景相得益彰,透过镂空雕花的门窗厅内高朋满座,富丽堂皇。而走到一家咖啡馆门前,看其店名足见主人的文化修养,"上下若"咖啡馆。楹联道:"平江盈盈上善若水,吴门炽炽下德如曦。"就连卖化妆品的老字号"谢馥春"对联也很雅致诱人:"胭脂水粉移妆影,冰麝龙涎醉客心。" 沿街行走,商铺林立种类繁多,店铺内陈列着苏绣、绸缎、服饰、玉器、字画、工艺品、苏式点心。随处可见餐馆、书店、茶社、咖啡屋。而这些店面都装修得古色古香,店内的物品也是古意十足,大件的制作精细别致,小件的设计独具匠心小巧玲珑。我走进一家小店,为外孙子买了一个木碗和一个牛皮做的拨浪鼓作个纪念。 漫步在古巷中,老宅住户大多是开着“小轩窗”的房屋山墙,还有后院。灯光下随处可见从青砖墙头、墙脚、桥基石缝冒出的树枝杂草,多情的柳条轻拂着雕花瓦当,婀娜多姿。在小河与旧宅老屋狭小的通道间,商人们贴墙放着一个小方桌和两个高脚凳形成一个小单元,间隔着一字摆开供游人们吃烧烤喝啤酒。坐在这里的人们边饮酒畅谈,边听小桥流水,看桨摇船移,观繁华街景,显得是如此悠然惬意。 我走出古巷穿过石桥折返老街,此时,从茶楼上传来悠扬的评弹小曲,那曲调唱腔在街巷中久久回荡,令我心醉,使我痴迷。再回首望一眼这古朴灵秀的平江路,不禁憾慨:怎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许道连, 安徽省作协会员,政府津贴获得者。组织编辑出版有《霍邱风情》。散文和随笔发表于报刊和网络。 其作品《漫话姜家湖》和《异乡同源话松滋》分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和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二等奖。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多篇参赛作品获奖并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