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曦 | 冬雨话幕阜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冬 雨 话 幕 阜

作者:晨曦 | 版式设计:强哥

连日的冬雨落下来,就没有停过,似乎预示人们秋季的消亡,也似乎提醒人们另一个季节,冬季的来临。

特别是,那微风吹冷着的寒意,让人们步入内房,翻出沉睡的毛衣,棉袄,往身上添加。

一场冷雨,落在已是冬季的梧桐树上,落在清冷而带有浓浓雾雨的幕阜山上,落在山上的天门寺古庙屋顶,落在人们迷茫的眼中。

这场冬雨,好像已经下了很久,没有停息,无法停息,一阵过来,又是一阵过来。

当我踏入雨中寻觅幕阜的根源时。雨打在我的身上,雨水渗入我的眼眶。让我看不清幕阜的真正面目,眼前全是沥沥冬雨,浓浓迷雾。

雨是冷的,当我的目光努力从连绵不断的雨滴里透过去时,我看幕阜的山上依然是一片苍茫雨雾,一片迷离的仙灵之感。

冬雨尽湿过后的幕阜山,有着自有的独特。当翻开中国的地图,就能查到"中国有个平江县,平江有座幕阜山。"幕阜山脉方圆几百里,逶迤连绵,向西,向北,向东,依次属湘、鄂、赣三省。在湖南境内的平江天岳幕阜山有一最高峰,海拔1596米____名为一峰尖。当来到幕阜山,站在一峰尖顶上,能远望万倾烟波的洞庭湖。平江县的南江古镇,就坐落在这座巍峨而有众多神话传说的山下。

南江古镇地方虽小,借伏羲文化及幕阜大山之灵光,使此地人杰地灵。市场活跃,东西南北的商贸和货物汇集于此,历代素有小香港之美誉。幕阜山下的人们,因有了幕阜这座大山而坚毅:如大山因有了人们的养山之道而生辉。

亲临幕阜,看到山的圆润或孤僻,或崇山峻岭的延绵。都离不开了依山傍水的炊烟,就像是水的缠绵,是大自然造化出有灵魂的大山,是大山才能饲养的宠物。

只有这样的大山才有大水,才有飞瀑,只有这样的大山才有山灵之气魄,只有这样的大山才能体现山的一种胸怀,一种大自然创造的灵感与气质。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因是大自然的享赐,给予人们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也许是刹那间的感动,也许是一方净土,也许是一方美景,也许是一种突然而至的灵感。

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创意的灵感,将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一一记录下来,也许这无味的记录,将会演变成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就是创意的灵感。

唯使创造性变成造化品,平江有一方圣地,有一方净土,有一座山____幕阜山。

山,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不少著名的山。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创造性,那就是大自然赐予它们的灵感与气质。借助大自然的恩惠赐予它们灵与质的气魄。使其历史悠久,远古闻名。让人们从中读懂山的文化,山的内涵,山的底蕴,山的胸怀,山的大志,以及山的养人之道。

一座山的造化与灵感。它以属于山养人,但也属于人养山。当你面临幕阜山的时候,诚如大卫所说的:"一些事物倘若过于庞大,就会有害。比如寂寞。比如爱。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幕阜山本身的气质,在于峰丛,瀑布清泉,老龙潭,天然稀奇沸沙池,奇异象形石,天然黃山松,云锦杜鹃,离山草甸和天象景观。人文资源有摩崖石刻,天门寺,天岳关集善宫,沸沙神庙,遗址、遗迹,历史传奇神话,道仙传说等等神奇故事。还有珍稀植物,珍贵药材,天然壁画,顶天柱石,应有尽有。每遇这样的冬雨或山雨,岩缝裂隙,造云吐雾,变幻莫测。

幕阜山古称天岳,岳阳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顾有五岳之外,有天岳之美称,五湖之中有洞庭,天岳幕阜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境内。主峰延绵湘、鄂、赣三省。最高峰一峰尖海拔159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一高峰。

天岳幕阜山顾原历史悠久,文化 厚重。有记载舜帝狩封为天岳,北宋《幕阜山记》:"山有石璧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张赞昭《十楚陵述略》"平江之天岳,即《禹贡》东陵。其下有皇坛,乃伏羲氏之陵。"《清同治,平江县志》:"幕阜山,山高一千八百丈,道书曰'二十五洞天',"玄真太元天。天岳幕阜山素以山雄,崖险,谷幽,林秀、石奇、水美著称。山上有誉为世界奇观的沸沙池,山下有温度常达46度,日流量大为1500吨的温泉资源。

幕阜山丛林之最。如幕阜山的文化源史,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些,历史、文化考古学者。珍对幕阜山的几千年的伏羲文化进行研究,并对幕阜山的伏羲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幕阜山上的刻铭记载,伏羲氏文化代表了远古中国的智慧和思维。

据一些史料记载,尽管三皇有六七种组合。但每种组合都有伏羲。这说明在幕阜山的石刻铭留记载以及阜山村的伏羲墓陵,都有着伏羲文化的真传遗迹。也证明自秦汉以来,伏羲代表了中国颇为远古的文化已是人们的共识。

正因为有了这些探索历史考古学者们的深刻探究,才使人们对伏羲文化有了一个统一的共识。自秦汉开始幕阜山就开山设观,是道教三十六洞二十五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黙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

故多择有仙迹传奇说法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传说中的笫二十五洞天,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发源。

幕阜山它与武当山,南岳山,南北辉映。历来有中南岳,中武当的美誉之称。也是湖南道教名山之一。

风吹在一峰尖山顶,白云下是妖娆发展腾飞的南江古镇和胭脂一样透亮的昌江河。在这里发现了伏羲的文化特征。

就是说发现了幕阜山,发现了爱情。来到神仙住的地方,幕阜山,必须面对的就是怀疑和虚无,以及人是否能承受自己。

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伏羲文化,我们不去争论,自有历史考古学者去探索。我们只听尔伏羲文化的遗迹。伏羲文化,将是幕阜山,山下民众的福源根基。伏羲遗传的歌舞,至今让幕阜山下的村民,生当狂歌,死当狂舞。是当地人民的生活乐章。婚嫁载歌,丧葬歌舞,是当今幕阜山下人们的生活习俗,继承与传播伏羲文化,更为庆祝生命再生一脉相承。

幕阜山是道家文化厚积之地,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能洞见道家的影子。那个主峰黄龙山中有个幕阜山洞,传说道仙吕洞宾在此栖居,道仙吕在神话传说"八仙"中是个影响很大的人物。道家把道仙吕奉为幕阜先驱的奠基人。并遗传很多的神奇佳话和故事。

在幕阜山大片峰丛之中,最大的一座山峰,既被圈于这一片石峰林中,又浮于石林之上。在黄龙山顶上有那么方圆100来亩的高山坪地,四周悬崖峭壁,是幕阜山顶坪坦方正的一块坪地。

黄龙山的主峰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吴之头楚之尾,风景秀丽。山雄、景奇、林丰、水美,被誉为湘、鄂、赣的"香格里拉"。

幕阜山地势险峻,沟谷纵横,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巨大的瀑布,瀑布下面是个深不见底的潭。人们称它为老龙潭。

故此,幕阜山就有了这些相传的神奇传说。历史神话的典故,及道仙遗留下来的遺迹,大自然赐予的秀美风景和大山的灵气。恩赐予幕阜山的老龙潭,沸沙神池,顶天立柱石,榔头石,等等自然风景。跟随从悬崖绝壁间涌出的甘甜山泉,滋润了幕阜山的森林植物,滋润了幕阜山下的世代民众。其中,老龙潭的大瀑布落差达到几百米,是当今我县乃至全国落差最大的山泉瀑布。如此朴素的袈裟披在幕阜山身上,绝对不止是一种荣誉。

贯穿幕阜山,有一条被现时誉为"红色路线"的——天岳关!

天岳关,就是人们常给外界介绍的,站在天岳关上,一脚踏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之地。顾有说法,一脚踏三省之美称。

站在天岳关的山上,眺望山下远处,真是山上有山,山下有山,看不尽的层峦迭嶂,挣不脱的碧海松涛。好一派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别样风景。

如走近天岳关的拱门,你会看见斑驳的石门上方雕刻着非常清晰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天岳关。"这是淸湘军平江籍将领李元度所书。真是烈风犹在,雄气逼人!

当目光缓慢地抚视着这海拔1300米,始建于南、唐保大中期的千年古战场;两山高空对峙,中间狭隘,奇特险峻,俨然湘、鄂、赣的咽喉!我顿感不知有多少战斗历程被岁月的尘土所掩埋。真是感慨岁月的胶洁和苍凉。

情自触动,感情地伸出双手,轻轻地抚摸着这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古朴关墙,仿佛耳边传来那远古清晰的历史蹄声。

天岳关的关门西侧,是抗日无名英雄墓碑群。在入口处右侧,立有"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的大型牌匾。为国血染疆场的业绩。武汉失陷后,该师撤退至天岳关。1939年9月,该师为阻击日冦进攻长沙。在此与日寇侵华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两昼夜的激烈战斗,至使弹药耗尽,数千将士全部阵亡在这里。

延着一条甬道,独自拾级而上,一路走过,两边古木参天,苍松翠柏,浓荫蔽地。到了台阶尽头处,巨石嶙峋,在坚硬的岩体上,便是抗日英雄无名墓碑群。

我无暇顾及观看周围的景色,在墓前瞻仰,向数千无名的烈士们三鞠躬,然后缓缓地绕着纪念碑走上一周。在碑座的正方,立着一座五层高的宝塔,碑柱顶上,刻有军人头像的雕塑,凝眉敛气,昂然挺立,肃穆眺望,豪迈气概,荡气回肠在阵阵松涛之中!

墓虽无名且冰冷凄凉,但墓下的英烈们却表现了抗日志士们舍身赴死的浩烈与悲壮!

瞻仰完毕,回到关口。再一次站在天岳关中道,仰望三省交界的全貌。兴感天赐,给予天岳关,湘、鄂、赣三省百姓的幸福。

心仪的天岳幕阜山,我蹲下用手捧起一把被无名先烈血染疆场的泥土。又捧一掬甘甜的山泉而饮,顿觉清凉惬意,再一次向无名的英烈们跪下三叩首。站起来回望在冬雨中巍然屹立的大山和英魂守护的关墙,感慨万千,不忍心离开,更不忍心说再见,只期待再来。伟岸,秀美的天岳幕阜山!

幕阜山,是一座造化神奇的大山,她在于尊崇普通人,她传承了伏羲文化遗留下来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伏羲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富有根基。原有的那种野蛮与文明的界限,她在于把人当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人当手段来对待。如"天"的概念是从天地到天道,人和神的观念,如淡化后,凸显了天道的精神性,道德性的最高存在。这就是神与奇的——冬雨话幕阜!

晨曦作于猴年冬雨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对历史阅读了解不足,加之时间有限。文中除实地观察了解情景实察之外,针对历史性的选段,仅只通过一些历史史料的少许翻阅。以及对一些大概伦理的倾心写作,故有错误或是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教。感谢生活,感谢你们!)

作者简介

晨曦

湖南平江人

在供销系统工作

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学习

喜好将身边的所见所闻记录整理

曾发表小小说,散文: 在长江信息报,平江时报,长城,夕阳红等刊物。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崔加荣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