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再见烟花爆竹 图、文:柳依依 | 版式设计:无兮 春节前微信朋友圈被《横峰县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春节期间禁限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这则信息刷屏,看后我也迫不及待将此公告转发到朋友圈和各群聊中,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今年县政府禁止燃放烟花鞭炮了,父亲听后惊喜万分,随即说:“那好,今年应该可以安心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了,不怕听不清拜年电话了,那些有心脏病的人也不用惧怕巨响带来的恐慌了。” 对放爆竹的恐惧似乎是女生的天性,对男生而言却是无比刺激又能展示大胆自信的一次表现的机会。儿时,每逢过节总有男生拿来零碎鞭炮点着扔到我们女生面前,在你脚下突然开花发出巨响,吓得我们胆小的女生尖叫和跳脚甚至哭泣流泪。男生却以此为乐,开怀大笑。那时恨得他们咬牙切齿。 家里过节放爆竹时,爸爸和弟弟断不敢直接用火柴点燃,而是先点根香,手拿点着的香远远地伸出去点着引线引爆。我在他们伸手的那一刻,必得两手捂着耳朵,紧蹙眉头,双眼微闭。听大人说,为防耳朵炸聋,还得把嘴巴张开。那形象现在想来觉得可笑。 长大以后我对爆竹也一直没有兴趣,不相信我的运气能在爆竹炸响的那一瞬间改变。记得我们家最后一次放爆竹还是在十八年前我结婚那天。为庆祝婚事,图个吉利,母亲买了从家里放到我们结婚住所的很多大小不一的爆竹。谁知道爆竹点着时发出的不是噼啪的炸响,而是噗噗的放气声,气得母亲当时就说不吉利,还偷偷抹眼泪。我却不信这个,干脆不让放。至此以后无论家里生日庆宴,逢年过节再没放过爆竹。 “爆竹声声辞旧岁”,按我们当地习俗,除夕晚上和春节都得放上爆竹,越响越吉利。年前几天便有陆陆续续的爆炸声,除夕那晚,通宵达旦,爆竹声此起彼伏吵的你夜不能寐,小孩吓得啼哭,老人心惊,家人的对话无法听清,“春节联欢晚会”里精彩的节目总要在年后重播时才能看懂,远房亲戚的电话拜年声也只能在鞭炮声中含糊不清的嗯呀应允中匆匆挂断。母亲病重那几年,心脏不好,每每到了过年,我们家就将门窗关紧,但还是关不住鞭炮的巨响,直盼着年后的清净。绍兴回来过年的弟媳总埋怨家乡人不文明,居然可以如此放肆的燃放爆竹。父亲此时就哀叹,还是大城市好,禁止放鞭炮,城市干净,人也文明。正月初一那天,出门时满城的烟雾灰尘弥漫在空气中,深呼吸是绝对不敢的,走不了几步便觉喉咙有异物样卡着。脚下全是红色的炸开花的碎片。尽管环卫工人不辞辛劳的从凌晨开始清扫,垃圾厢堆满爆竹纸屑,也扫不清地上的残留物。 各地因爆竹烟花带来的灾难也不计其数,我县前几年就曾经发生过因爆竹不小心点燃致使仓库爆炸,车子炸毁,人员伤亡的事件。 今年县政府公告在全县范围内春节期间禁限燃放烟花爆竹。除夕那晚和正月初一早上,果然没有听到以往的爆炸声,只是远远传来一些零碎的鞭炮声。 父亲说:“这么多年,今年是唯一一次看完和听清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年,晚上也睡的安心,看来县政府出台的禁止烟花爆竹的公告还是起了一定作用。” 我也为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做法感到欣慰,我们家不放鞭炮的习惯曾经引来很多人的不理解,说我们小气,抠门,不像过节,不明礼数,丢掉传统等各种非议。几次,老公动摇说要买鞭炮:“你不买,别人家照样放爆竹,还不是又吵又脏?”我不同意他的观点。父亲却幽默地说:“那就让别人家的爆竹声给我们送来好运。” 有人说不放鞭炮少了年味,我却不以为然。体现年味的地方很多:吃团圆饭、准备各种年货、贴春联、窗花、挂灯笼、唱戏、给老人小孩压岁钱、走亲戚、拜年等等都是年味!县城街道两边挂满灯笼,长长的街道火红一片,年味早在大街小巷中,在人们的视线下,在超市挤满购物的人群里散发出来。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希望还在坚持放爆竹烟花的人们,早日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再见烟花爆竹,正如《公告》中说的,从此干净迎新春 ,文明过大年。 作者简介 柳依依,女,原名黄柳云,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