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晨曦 | 古巷寻觅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图:堆糖

古巷寻觅

版式设计 / 湛蓝

上次七拼八凑写了县城老街,发朋友圈之后,引发了很多从小在县城长大的人的共鸣。有思念的,有怀想的,有追忆的,有惋惜的,也有忧伤的,总之让人沉思和缅怀。

今天,又是一个冬日暖阳洒满长街的周末,有人发微信提议我再写篇县城里的故事。说我的文字写得质朴、深详,把大家的思绪轻易带回儿时在老街小巷追打、游玩的场景里,回味起梦里反复出现过的童年那种野性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懵懂天真。那是梦中永远无法割舍的部分,怎能不让在老城长大的人动容呢!

平江县城是由汩水和一座山组成的山区小城。二百多里的汩罗江主流从东往西经县城而过,宛若小城妖娆的身姿,八百里洞庭是小城丰腴的骨肉。

在汩水的滋养和浸润下,山水豪庭、名人名文,给这个不大的山区县城谱出一章流光溢彩的绝妙诗篇。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水是流动的时光,时光是县城一条清静流淌的河流。老城的街道,车如水马如龙,是县城一曲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悠扬的主题曲。

行走在老城的十字街,巨幅广告伫立街头。行游至电影院门前,嘈杂的摇滚滥情迪厅的“银都”,闪烁的霓虹灯夸张地涂抹着县城的现代文明。我不得不扫兴地踏着冬日的暖阳逃进在县城北街一条叫不上名字的破旧逼仄的老巷里。这时,深冬的时光流淌,冬阳懒懒地撒落在这条老街巷里的青石板上和街边的木房子上,老街像一曲怀旧的老歌。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在冬日暖阳的辐照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走进低矮的木屋便如走进一幅油画的意境中。电线在木屋与木屋之前间穿梭、缠绵,时左时右,高低起伏,有种人间烟火气。偶尔,有一两只小鸟发出鸣叫从屋顶掠过,留下诗意的弧线。

我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误闯入异类时空的寻访者,穿着不合时令的服装,在老街上、古巷里寻觅古城残存的遗迹。慢慢地游走着,耐心地探访深深的、窄窄的古巷。

走在北街的路段时,突然想起我们彭氏祠堂不就建立在此吗?我要去寻找曾经建在城北学校内的彭氏祠堂的遗迹。不知是否还留有一丝丝印记让人追本溯源。其实,我知道只能凭吊,哪还有什么遗迹和宗源啊!冬阳照耀下的彭氏祠堂原址和祠堂大屋,早已被政府征收改建成现在的城北学校教学大楼。曾有的几分唐宋遗韵也在改建校园中消失殆尽。

再游走到北街尾端,看到几处倒塌了的古旧房屋,并都已长满了冬草和干枯的斜树,凸显几分荒凉,几分凄然。

冬阳枯树,寻常巷陌,一排排木屋,一棵棵老树,总能让人想起岁月如流水,匆匆而无情。草和树站在木屋后的最高处,默默地注视着古旧的老街老巷,注视着老城里的芸芸众生,历经风雨沧桑和世态炎凉,像一个个大彻大悟的智者!

穿过几条逼仄的巷子,隐隐地传来空灵飘渺的梵音。我知道,那一定是界山庙里和尚诵经时的音乐。循着梵音,一路前往,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下,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去到寺内。正值师傅们闭目打坐,把时光诵成禅意和哲思,让人遥想起一些古老的往事。我不忍心打破这固有的宁静和禅境,那萦绕于耳畔的乐声,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人的筋骨抽去,灵魂便挣脱岀身体高飞,人变得飘飘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时光的河流,流经老城,似乎一下子改变了速度和声势。不再有流经碧潭桥下时的波涛汹涌和铿锵激昂,有的只是疲惫乏力和浑浊干涩。老街上,一切都是慢节奏的。行人的脚步是慢的,被风扬起的冬叶是慢的,就连人们说话的语速也是慢的。

走在老街的另一条古老的巷子——月池塘。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道石台,在石台上坐着一个女生正手捧一本书在认真地阅读,只见她偶尔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再往前行几步,发现有三三两两的小孩正围着木屋前的古树在玩游戏。有位白发的老奶奶坐在木屋前,正晒着这一天里最后的暖阳,神情恬静而安详,仿佛带着难以察觉的笑意。

在这条古老的巷子里,行人不多,有那么三两个提着晚餐的菜的中老年男人在巷里慢悠悠地走着,有几个补课的学生一路跑跳而过,还有几个穿着时髦的女子边吃瓜子边谈笑着迎面而来,这让我这个来老街寻觅旧事的人有种些格格不入的失措。

在来老城之前,我曾以为生活在条件如此简陋的老城古巷里的人,与身处繁华美丽的新城都市有所不同。会处境艰难、生活窘迫中使人们闷闷不乐,神情漠然,以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也一定是封闭狭窄、荒芜贫乏的,就像巷子里磨光的石板,古旧的木屋和杂乱的电线,甚至像残缺倒塌的破旧房屋一样长遍荒草,满生青苔。然而,我错了,这神情怡然的奶奶,甘于平淡的读书人和潜心修佛的僧人让内心持有偏见的我深自惭形秽。

冬日的暖阳,迟迟地东升,早早地西沉。不觉已暮色四合,漫步于县城老街古巷之中,我只觉得自己变成了树上的一片枯叶,经风吹落到地上,又被风扬起,最后淹没于时光的流水之中毫无目的地漂浮远去......

晨曦作于猴年大雪周末之夜

end

作者简介:

晨曦,彭盼兮,平江县人,在县供销系统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学习,喜好将身边所见所闻记录整理。曾发表小小说,散文在:长江信息报、平江时报、长城、夕阳红等刊物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