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盱眙老街盱眙根且拆且珍惜!

 静思斋012 2017-07-12

盱眙是全国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盱眙建县。境内有都梁山,山上盛产都梁香草(泽兰)。隋大业初,炀帝在盱眙置离宫——都梁宫后,盱眙别称“都梁”。

盱眙历史悠远,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城市的变迁,盱眙的古迹风物多已毁损怠尽。千年遗迹,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物是人非,抚今追昔,岂不痛哉!

棚户区改造利国利民之举。

盱眙老街,对于本地人来说,耳熟能详已经习以为常,叫得顺口。譬如:咱们盱眙的斩龙涧、胡巷、谈家巷、后街、前街、码头街、北门街、大井洼、老虎岗、东官路西官路当中夹个涧口渡、黄牌街、天宫井、琵琶井、井头街、山口门、等等。

盱眙老街且拆且珍惜。

走进盱眙,自然就有许多地方进入你的视野,也许,你会带着好奇的心情,走到它的身边。那些地名的典故,传说,历史风情,让你听得入迷。

留恋不舍

古老的街道,至今保留的有涧口渡、黄牌街、井观街、丰登桥、斩龙涧、宣化街

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

还有胡同巷子:胡家巷、谈家巷、对宝巷、穆山巷、桃园巷、陡沟巷,这些巷子都和山紧密相连。是登山必经之路。

这些街名之所现在听起来总有一份古色古香的亲切感和厚重感,那因为许多沧桑的岁月和古老的故事,还依然镶嵌在那一块块老砖、老石间,也藏匿在老街巷中那些老人们心坎里呢。

古街,石板路,它们的存在,这是历史的见证,都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我爱我家,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

那一条条老街老巷里的人,大多是盱眙城里的老门老户,行走在这些老街与老巷里,不时地还会遇到单位的退休老职工呢。居守在这老门老户里的人,现今大多是一些老人们,他们的子孙们大多都在宝积山之东南的盱眙新城里安家落户了。可是,这些老街与老巷依然是这座城市的根,老人们大多是故土难移呀。那些青枝绿叶般的子孙们,也只是在节假日时会回到这些老街、老巷,亲亲热热地陪着老人们吃上一顿两顿饭了。

那里的人民,后继有人,都在继承,传扬,开拓那片热土。

真得舍不得

这一条条老街老巷的老人们,见我们拿着照相机在街巷里溜达着,他们都会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有的老人们还会热心地和我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照相机,可要多拍几张呀,这里的老房子都有好些年头了,不知什么时候有一天老城改造拆迁了,可就再看不到了这些老东西了。

盱眙当时是安徽属地,这里的房屋也都是青砖、黑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只是这些美好的建筑大多毁在日本兵之手了。

漫步在老城的老街老巷里寻访,让我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是最感到亲切的还有那一口口老井。沿淮依山而筑的老城里,每条老街里一般来说都会有一到两眼的老井。在我老家宣化街的一条街上原本就有四口井。这些老井的井栏绝大多数是一个大块玄武岩石雕琢而成,岁月的风雨早已将她们磨砺的光滑如玉,井栏里口那井绳磨蚀的一道道深深的石槽,似老人们的一个个豁牙,是老井们历史悠久的诠释。老井是老街老巷里最耐读的古典,在她的身旁可以让我们忆起很多很多的往事,让我们有很多很多的遐想。老井虽然很古典,但老井的水却是可以常用常新的,她可以永远清澈在我们的心灵里。

那“活着”的老井,其中:有涧沟渡里的大方井,井头街和胡家巷的圆竖井,还一直被人们热热闹闹地使用着。

住在这老街巷的老人们也大多喜欢侍弄花草,也有一些喜欢养鸟和养狗的。这些狗儿们大多是有着看门护院功能的笨狗,

这些山居人家的小院里,大多栽有一些石榴树、枇杷树、杏树、桃树、葡萄什么的。一些老人们看到我们对着他们家已经成熟枇杷树拍照时,就会主动地让我摘些枇杷,我们不好意思去摘,”这些纯朴可亲的老人们说的这些话,让我们在心里有一份真真切切的温暖和感动。

自小就记得老城有一条俗语:“东官路、西官路,中间夹着一个涧沟渡”。在第一山东侧的清风岭和戚家山之间有一道山谷叫:涧沟渡。涧沟渡两侧分别有一条自山脚下向山上攀升的道路,其中,一条叫东官路,一个叫西官路,这两条古时铺有青石板的老街道,都是通向山上古时临淮郡治和盱眙县府所在地宣化街的。老城里的老人都知道,那相对平坦的东官路是武官骑马可以走的,较陡的西官路是文官步行或坐轿子走的。在当时,盱城学子到盱中上学,这两条路曾经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一番景象。

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深处,这盱眙老城里一道最亮丽风景线,那就是从黄牌街向山上宣化街攀缘的西官路。这是一块块厚实光滑的青石板铺成的登山路,它很有古典品位和韵律的一路向山上延伸着的。那被岁月风雨抛过光的青玉一般光洁的石板路中间,还有一道很深且也非常光溜的车辙,它像一根长线串起一本记录着盱眙历史文化的经典大著,一一铭记着岁月沧桑、官员履迹、百姓悲欢。可是,让老城人都感到十分遗憾的事发生了,这一条承载着盱眙厚重的历史记忆,也灿烂着今天和未来的青石板路,却被人为地埋葬在了厚厚的水泥混凝土道路之下。这真的是莫大的惋惜和悲哀,那可是宛如老城人记忆之根的一条石板路呀!盱眙县中学是全省唯一山顶上的中学,也搬走了。他被传唱的石板路精神,是否还荡漾在山涧。

老人们常说:哪里是你故乡?你出生时衣胞埋在那里,那是就是你的故乡。我的父亲是马坝人,举步走到县城考进了发电厂,和我母亲成为发电厂第一代工人。大跃进过后电厂减员,便举家迁至第一山东侧清风山腰的宣化老街,我的衣胞就埋在东官路顶端与宣化街交汇处的某块青石板下。宣化街原本是县府的所在地,县府和这条千年繁华的老街毁于日本兵之手后,这条老街便从此萧条冷落了。但是,宣化老街是我最最亲近的家乡,童年、少年的我,还经常上来到舅舅、姨娘,我是他们唯一宝贝疙瘩,自然会另眼相待各我点吃的。青年时我已上班,但我还经常来到宣化街,带点食品来看望带我长大的外婆和长辈,这条石板路上自然是留下我诸多快乐抑或苦楚的岁月印记了。

今天,盱眙老街拆迁在即,真不愿让历史重演。那每一条老街,每一条小巷,印刻着多少人儿时的记忆;每一栋老宅,每一口老井,流淌着多少人成长的点滴;踏上每一级台阶,走过每一块青石板,抚摸每一个旧石墩,都是那么亲切、那么不舍,仿佛抚摸着历史的年轮,时光的轨迹……(也就剩下这点点滴滴零零星星了)

游子的根在故乡,老城人的根在老街老巷里,在家乡老城的老街老巷里去拾得几多美好的记忆

城市要发展,更要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保护好那些风物古迹,应该是发展的前提。因为正是他们,蕴藏着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信息,包含着无以言说的艺术魅力。他们,就是一本无字的史册,就是历史长河中一首无声的歌!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盱眙新的风景线。

第一山,是盱眙城内一座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山,当年大书法家米芾赴涟水上任,船驶淮河岸边,发现这里有一个秀丽的山峰,便上岸游览,以石刻诗词为证:“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留下了雄浑苍劲的“第一山”笔墨,第一山石刻,在苍翠的青山中显得夺目,光灿。不过,我要告诉朋友,第一山原来叫南山,因名人题刻,改为第一山。现在全国不少“第一山”石刻,都是从这里拓刻过去的。

 “都梁山”,是盱眙另一个风景区,全国唯一可以容纳4万人的山地广场,就在它的山边,山上那巍巍的宝塔,那四通八达的山路,那苍松翠竹,那小鸟的欢鸣,那山野吹来的清风,如同走入仙境,走入迷宫。有人问,为什么叫都梁呢?其实古代曾经叫过都梁城,山上山下布满了泽兰香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种香草,也叫都梁草。可惜,不知为什么,现在都梁草很少见到了。

盱眙最好的酒店

大明湖

政府大楼

企业服务大厦

盱眙汽车站

山水广场

天鹅湖

都梁公园万人龙虾广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