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所有的清晨都将天明 ——读余华《活着》 作者 | 青莲 编辑 | 湛蓝 题记 风,还会吹。泪花零落。 生有苦,罪有苦,人生只有缺憾和星光一样常在。 就算这样吧,苦不可能得完全慰藉,罪不可能得完全赦免。 看清真相,还愿意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归来,完成,活着。 ——题记 周末下午,送孩子学英语,我便折身去了图书馆。两个下午,就着一瓶水,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墨黑的封面,惊人眼目的两个白字:活着,不由分说的将你拉进一种与封面相反的平静叙述。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完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说这话的老人叫福贵。《活着》便在这位老人平淡的声音里,平缓的语调里,讲述了他几乎被血泪撑破的一生。 没有哀伤,没有呜咽,有的只是千帆过尽后的从容,和关于死亡的平静叙述。 这部作品时间跨度较大,从内战,人民公社,大跃进,直至文化大革命,每个人都被大时代的背景所左右着。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便在这滔滔背景下苦难里埋着苦难,厄运不断,如日子滚滚而来…… 福贵是个地主的儿子,家道殷实。有土地,有房产,有身份,有地位,是个风光一时的大少爷,却因为年轻的不学无术和无所顾忌的胡闹、为所欲为的胡作埋葬了自己和家人余生的幸福。从一个富家少爷到赌博落魄的佃农,举家搬到茅屋居住,父亲因此过世,在决定好好改造努力生活时,母亲病倒,为母亲进城抓药却又被国民党拉去当了壮丁,一去两年,辗转逃生,终得以活着回家。然而,两年的时间太长了,足够改变许多东西。母亲已死,女儿凤霞也因一次高烧就再也不会说话。回家后的生活也没多大稳定。解放后,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看着抢走自己家产的龙二以地主身份被枪决,而后熬过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幸又接踵而至,儿子有庆为县长的女人输血生生被抽死,女儿也因为难产死在了同一家医院,留下了一个外孙苦根。妻子不堪打击病情加重也撒手人寰……不幸就如旋涡一浪逐着一浪排闼而来,厄运远没有休止。女婿因为工作被水泥板砸死,留下三岁的苦根,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福贵心疼外孙,煮了一锅豆子给七岁的孩子,不想苦根却被活活撑死…… 这个老人,一生之中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四代亲人。终其一生只留下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与他相依为命,孤独终老。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书的结尾,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故事在对土地的讴歌中结束了。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亿万的中国农民是依靠土地活下来的。在这裸露的土地上,中国亿万的农民为了吃饱穿暖而做出的血与泪的艰辛抗争,在余华压抑冷漠的笔调下被平静近乎冷酷地勾勒出来,然而,无论怎样冷硬的心肠,也不得不为这个朴素平静的故事动之以肺腑。 福贵是一个人,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他们在那样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里像一片落入水中的树叶,动荡以及苦难都是他们难以逃脱的命运。一切表现的非如此不可。就像福贵败光家产,沦为佃农;就像福贵为了让儿子上学,不得不将聋哑女儿送人;就像龙二的死,以及春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遭受的毒打;就像儿子为了给县长媳妇输血而死掉;就像村里人对凤霞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的欺凌和排挤;就像苦根为了一顿美味的豆子而被撑死……面对这所有的不幸,福贵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坚持到了最后,“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福贵的话让人有种“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无奈和心酸。 余华曾写到:“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曲长歌,道出了多少哀怨? 一阵燕鸣,啼尽了几许呢喃? 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许桑田? 漫漫人生,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太难了。就像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明白好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福贵一直在承受多次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一次次夺去他的亲人,不断的给他的生活增加困难,可是,唯一剥夺不了的是他活着的事实。面对惨淡的人生,面对生活的一次次蹂躏,福贵似乎已经看淡了一切,倔强地活着,在生活的最底层,孤独的与命运抗争。他用面对苦难的活着与命运放在身边的死亡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坚强悲壮的活着来掩埋淡似水又深入骨的哀伤,也用承受苦难的活着来完成对自己灵魂的救赎。他的活着,成了对命运,对绝望,甚至是对死亡的嘲弄。 《活着》不仅仅是对“活着”的意义的探讨,更是对“活着”这一人生状态的破译。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诚如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是对死亡的叙述,也是对人生的赞歌。它用那两个“福贵”投给暮色大地的背影告诉我们“那些无法打败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走出图书馆的时候,陌陌余晖拉长了纤细的身影,我拢了拢脑后的长发,迈进现实的斜阳。 细沙一样起起伏伏的光阴里,人有意志的选择。 向光。 赏美。 寻爱。 都是美好的选项,都不怕多。 出门天晴下雨有伞,谁都想要。日子却不由人。晴要过雨也要过。人的一生,除了死是确定的事,其余都还有种种可能。生命是怎样一层一层叠嶂山峦澎湃又曲折,是怎样一小朵一小朵花开至凋零,是怎样无数地飞旋又降落,要体会就体会全部,荣枯,盛衰,生死。 现实是常常让人失望的。 命运是常常让人失望的。 人性是常常让人失望的。 有时,我们被世界辜负;有时,我们也辜负了世界。 本相如此。 人该如何打起精神穿过世间的无常与诸恶往下走啊?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说过这句话,此中有真意,时常像朵云,跃到自己心灵的上空。 接受又美又遗憾的世界,活在希望中。 你是知道的,所有的清晨都将天明。 编后语 您有新书,请您分享给我们。 我始终相信,内修,始终需要安静阅读安静思索来积累和沉淀,阅读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 您有新书,欢迎您写书评推介给我们,倡导阅读,从我们开始做起。 作者简介 青莲:教书人,喜欢写字。安静生活,隐秘生长。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一池萍安 刘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