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多选) A.防风 B.苍术 C.川芎 D.藁本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C。此题旨在考查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中均含有的药物。A和C选项为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中均含有的药物。九味羌活汤的组成有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羌活胜湿汤的组成有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02 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治宜选用(单选) A.麻黄汤 B.荆防败毒散 C.九味羌活汤 D.藿香正气散 E.羌活胜湿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为外感风寒的表现,“口苦微渴”为内有蕴热的表现。 03 下列各组方剂中,均为表寒里热兼治的是(单选) A.桂枝汤、银翘散 B.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 C.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D.温脾汤、大柴胡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一风寒表实证兼有里热。 04 下列选项中,属于九味羌活汤的两味药物是(单选) A.荆芥、川芎 B.黄连、半夏 C.细辛、防风 D.生地、干姜 E.白芷、薄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九味羌活汤的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方歌是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05 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单选) A.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E.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本方剂升散药和清热药结合运用,功用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方剂学各论——解表药(二)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6道)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辛温解表类 (1)九味羌活汤:辛温发汗,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兼有口苦微渴者。 (2)加味香苏散:为辛温发汗之缓剂,适用于四时感冒,恶寒发热不甚而无汗之表证微渴者。 2.具体方剂 (1)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用法】水煎服。原方提出:“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方义】①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 ②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防风、苍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 ③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④临床应用本方,尚需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⑤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加减应用】方中药备六经,临证当灵活权变。原书服法中强调,“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如神奇效”,明示本方当据病位的侧重,用药相应进退。 【注意事项】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香苏散 【方歌】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组成】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方义】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机,为君药。香附辛苦甘平,行气开郁,为臣药。君臣相合,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此即李时珍所谓香附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得紫苏、葱白则能解散邪气。”胸脘痞闷,虽缘于气郁,亦与湿滞有关,故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使行气而不致耗气,并调和药性,是佐药兼使药之用。如此配伍,使表邪解则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 【加减应用】风寒表证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等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气郁较甚,胸胁胀痛,脘腹胀满者,加柴胡、厚朴、大腹皮等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湿浊较重,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腻者,加藿香、厚朴、半夏等以化湿运脾;兼见咳嗽有痰者,加苏子、桔梗、半夏等以降气化痰止咳。 【附方】 加味香苏散 【组成】紫苏叶、陈皮、香附、炙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3)正柴胡饮 【方歌】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组成】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方义】方中君以柴胡辛散表邪。臣用防风祛风寒,止疼痛。生姜辛温发散,助柴胡、防风解表透邪;陈皮疏畅气机,以助驱邪外出;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药性平和,对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较轻者颇宜。 (4)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组成】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 【用法】加生姜、大枣、石膏,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义】①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既为“解肌要药”,且有疏畅气机之功,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 ②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药俱为臣药。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以治阳明为主。 ③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相配,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剂。 【配伍特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三阳并举,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它和一般辛凉解表以治风热表证当有区别。 【注意事项】如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编辑:青柠
|
|
来自: 康泰wjr图书馆 > 《2020年(到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