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泻下剂(三)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3-14

1.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燥,小便频数者,治疗宜用(单选)

A.济川煎

B.增液汤

C.新加黄龙汤

D.麻子仁丸

点击白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脾约”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伤寒论》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由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故选D),由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气机受阻所致。故用麻子仁丸,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2.济川煎中配伍当归的用意有(多选)

A.补血润燥

B.活血化瘀

C.润肠通便

D.下气止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C。济川煎,润下剂,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阳虚衰,精津不足,肠道失润之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全方没有一味泻下药。当归,补血药,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补血润燥主要体现在济川煎中,济川煎主治肾阳虚衰,精津不足之便秘,用当归以养血生精。润肠通便为在济川煎中发挥的药效之一(故选AC)。

3.十枣汤适用于(多选)

A.悬饮

B.实水

C.痰饮

D.皮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十枣汤,组成:芫花、大戟、甘遂、大枣,功用:攻逐水饮。芫花、大戟、甘遂三药合用以治疗水停胸胁之悬饮,亦可以治疗水积脘腹,充斥上下,泛溢内外所致的实水证。因为本方逐水饮、除积滞、消肿满之力甚著,虽用大枣缓峻扶正,但非水饮壅盛,形气俱实之证不可轻易使用(故选AB)。

4.十枣汤配伍大枣的目的是(多选)

A.制约药物峻烈

B.缓和药物毒性

C.健脾益气补虚

D.益气培土护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D。十枣汤,方中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饮;甘遂苦寒,能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三药过峻,故用大枣之甘以缓也,益土所以胜水,使邪从二便而出也。故用大枣煎汤送服,取其益脾和中,顾护脾胃,兼补土制水之意,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正不伤(故选ABD)。

5.济川煎主治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多选)

A.大便秘结

B.头目眩晕

C.腰膝酸软

D.小便清长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CD。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故选ABCD)。

方剂学各论——泻下剂(三)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5道)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润下与逐水

①润下:麻子仁丸能润肠通便,泻下热结,主要用治胃肠燥热,大便秘结之证。

②逐水:十枣汤、舟车丸均能泻下逐水。但十枣汤逐水之中兼有培土扶正作用,主治水肿腹胀实证以及悬饮;舟车丸逐水之中并能行气,逐水攻下之力较猛,主要用治水肿而见大腹肿满为主之证。
 
2.具体方剂

1润下剂
 
济川煎

【方歌】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宣。

【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用法】水煎煮七分,食前服用。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义】

①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

②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二者共为臣药,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③枳壳下气宽肠而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升麻升清阳而浊阴自降,共为佐药。

④配伍特点方名“济川”,意在滋润河川以行舟车。诸药合用,既可温肾益精治疗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其标。用药灵巧,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

【加减应用】
气虚者,加人参;有火加黄芩;肾虚加熟地;虚甚可去枳壳。

【注意事项】
热邪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麻子仁丸

【方歌】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黃,脉数。

【配伍特点】

①本方证乃因胃肠燥热,脾津不足所致,《伤寒论》称之为“脾约”。

②综观本方,虽用小承气以泄热通便,而大黄、厚朴用量俱从轻减,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力。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液复,而大便自调。
 
2逐水剂
 
十枣汤

【方歌】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

【用法】原方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①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②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义】

①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

②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

③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注意事项】
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附方】
控涎丹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功用: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舟车丸

【方歌】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行气逐水力量强。

【组成】黑丑、甘遂、芫花、大载、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

【功用】行气逐水。

【主治】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配伍特点】
①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

②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

③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注意事项】
本方是在十枣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攻逐水饮之力极峻,能使水热壅实之邪,从二便畅行而出,水陆并行,故名舟车丸。体虚及孕妇禁用,非形气俱实者亦不可轻投。服药后水肿胀满未尽,病人体质强壮者,次日或隔日按原量,或稍减量再服,但方中轻粉、芫花、大戟、甘遂等药毒性剧烈,须注意用量,不宜久服。

编辑:大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