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继和 | 偏偏就当了教师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偏偏就当了教师

作者:钱继和 | 版式设计;凤尾

  除非你不愿意回顾你所经历的一切,否则,你随便一摸,就能抓住偏偏这个词语。

我们能抓住这个词语的尾巴,但是能抓住时代的这列火车吗?

 

1、

我们中国人一辈子大多从事一两种职业,听说美国人一辈子大多从事七八种职业,而关键之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职业有时候不是自己选择的,一旦遭遇,有可能成为终身相伴,或者说,最初的职业定位很大程度上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深远,譬如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总感觉到我从事教师这个行当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老家有句俗话:前生作多恶,今生教经学。我直到今天差不多从教接近三十年了,对于这个职业本身真的谈不上怨恨,至少它让我活了下来,虽然不可能让我富起来。从渊源上讲,我祖上也没有从事过这一行,我家虽是书香门第,但也没有过私塾先生,到我祖父的时候已经经商,幸运的是解放前的四八年店铺就倒掉了,所以解放后的成份就是小商,总算没有大的影响,而我家隔壁的那户也是开店的,后来成份被划为资本家,在开放前的时代里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父亲在商业部门上班,没有多少文化,对我的学习不怎么重视,放养,就像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家庭里一样。

 

     一九八五年八月,在高考结束后的日子里,我突然收到两份通知书,一份是县公安局招干录取通知(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那时是针对吃商品粮户口的),一份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是指当时的徽州师专,也就是今天的黄山学院。怎么报了师范呢?说来也是太随意了,太潦草了,那年高考,天气炎热,当时是七月份的七八九三天考试,破旧的教室里没有电风扇,我第一场语文考试就考砸了,试卷上都洒满了汗水,一百二十分的语文只考了七十二分,刚好及格,其中语知二十二分,幸好作文得了满分五十分,其它科目考得也是一塌糊涂,简单地估算了下,自认为肯定考不取,所以到填志愿那天,我就让我的一个同学胡乱地填下,一大早我就跳上汽车跑到合肥我表哥那里去玩了。

 哪里知道不久通知就下来了,刚好达线,被师范学校录取。面对两份通知书,我最后还是选择了上大学(招干的名额恰好替补给我们街上的一位校友,这位老兄已经是我们老家公安局的副局长了)。今天想来,实际上如果当时不选择上大学,选择到公安部门,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人生了,当然,人生也就是一百年的事,看穿了,没有本质的区别,正所谓殊途同归。不过,选择就是人生历程中必须降临的事情,要么是天择,要么是人择,这让我想起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附后)。

                                2、

 

 在黄山脚下的屯溪呆了整整两年, 而原来的录取通知书上的学制是三年,中间又改为两年。在每天校园广播的歌曲《千言万语》中,时间匆匆,青春泛滥,这两年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写,这里必须提一下实习,三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实习时所在的歙县王村中学的很多学生的名字呢,诸如丰春娟、叶荣坤、洪萍等等,可见当时的确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记得最后我们这批实习生回校前,那些学生在车站时哭成一片呢。

 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对教育用情太深的人,是很难从中走出来的。也许这就是我作为教师的起点吧。我还能进一步地追根求源,我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主要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我从小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成绩也不错,恐怕经常写《我的理想》的作文时,都是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近些年在全国中学里兴起人生规划教育,实际上早已包含在理想教育中了,只是那个时代的理想教育偏向于革命英雄、科学家、教师等等。

 

 而我今天早已不再这样看问题了,天底下,只要是有益于人类生存,特别是有益于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职业,只要你深深地热爱它,它就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即使做一名司机,做一名面包师都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我当教师的时候是二十岁,八七年毕业后回到了我的老家的一个小镇上的初中,这个小镇拥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底蕴深厚,我回故乡后一呆就是十三年,那时真的很年轻,很青涩,很阳光的,这里面的故事多了去了,留着以后慢慢讲吧。

那时乡镇的师资缺乏,所以我不仅带语文,还带过英语、历史和体育学科。英语带得还不错,我带的学生参加市里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竟然有三名同学获奖,这在我们那一片的学校还是破天荒的事情,历史带得在全县近百所学校中排名也考前,语文当然是我的专业,那时候我上课全是普通话(当然我的普通话水平不太高),这在当地基本上见不着,而且课堂上随意性很强,我有的时候就讲《红楼梦》,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记得《悲惨世界》就讲了好几堂课,学校虽然也检查,但那时的确很宽松,现在如果在课堂上这样乱讲,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当然,那时出格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八十年代末我就鼓动其他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我们县的浮山、白云岩等地进行研学旅游,而最近几年合肥的中学才兴起呢。

 

那时我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打桥牌、踢球、写小说和散文、尤其是在县内的中学中经常走动串门,同学校友往来频繁,推杯换盏,所以混得不知天高地厚。九十年代中期左右,本科自学考试就在中学教师中流行了,我也报了一次名,特地到安庆市买了书,最后什么都没看,去他妈的,没意思,那时就这样想,这也为后来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那时就工作本身而言,我还是较为认真的,只是当时乡镇里的教学压力不是很大,所以人的自由天性上得以纵横罢了,备课笔记也有,一般般的写法而已,我这里想指出的是,那时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太小,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很少,虽然那个时候学校之间已经有竞争氛围了,但毕竟名额太少,不像今天在合肥,只要你想上高中,多少还是有办法的,十二年义务教育马上就要来临了。所以,我们这些教师那时也勉强算尽力了,但是一个班到最后也只有几个或十几个上高中,这恐怕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历史进程中的必然,后来的很多年我都为那些没有升入高中的学生感到惋惜,但近年来心情又好点了,因为这些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混的不错,比如九二届我带班主任的班上目前就有四位学生在深圳,很不错的,这又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比如文凭、能力、机遇等等。

                                    3、

 

     从八七年到二〇〇〇年这十三年中,好像我又考过一次县里招干,考试最后一天的中午居然在同事家中喝得酩酊大醉,等到我赶到考场时,开考已经过去半小时,校门口的工作人员我大多认识,他们对着我直摇头,就这样我被官场拒之门外,不过我还是不在意,根本没有丢人现眼的感觉,只觉得那酒香多少年都挥之不去。当然,九四年南下应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多讲几句。

     九四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民工南下的春潮澎湃之际,我也冒出闯闯天下的念头,编个理由向学校请了个长假,就携带着新婚的妻子南下,当然不是想去做老师,是看看有没有其它的发展机会。正月初几吧,在合肥老火车站买票,从下午排队排到晚上十二点,等到我靠近窗口时,疲惫的售票员说,下班了,明天买吧。唉!我当时沮丧极了。

     那时还是绿皮车,人山人海,在南京火车站转车时,我是从人头上爬进窗户的,一看妻子居然没上来,车已开了,车子里连厕所里都有五六个人,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全是民工,这一路上几十个小时就甭提多受罪了,因此,我常对自己说:我经历过这个时代——民工如潮!等到厦门车站下车时,妻子却冒了出来,原来她是最后一个上车的,好险好荒唐!妻子多年后还责怪我,说我真的丢人呢,我只能苦笑。

 

    在石狮某家公司干了近半年,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奔弛,第一次上五星级酒店,第一次拿着那种老式的大哥大,偶尔经过晋江的华侨中学门口时,我还是稍微停顿一下,看一看,最后,家中学校的校长突然打来电话:不回来就要开除了。我这人虽然有点胆,但经不住吓的,又跑回来了。

命运向来很执着,总是依照自己的路径向前。在南方的日子里,有一天在街头和一位算命的人聊天,他突然问我:你怕不怕热,我脱口而出怕,他说看来你不适应南方,还是到北方吧。

                                    4、

 

     到二〇〇〇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在老家学校从教十三年之后,在经历了许多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情后,我就决定放弃公职,跑到郑州一家学校应聘,恰好在回程经过合肥市,意外地留了下来,合肥在我故乡的北方,那时城市并不太大。我所在的合肥育英学校,这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学校,是合肥中学中的名校,当时我是作为人才引进的,解决了编制。

那个时候从乡镇走出来的教师的确微乎其微,需要点胆量,而我当时是不顾一切地去追寻所谓的自由的,这个结果是让我家乡的同事们羡慕不已。我也每每为自己能闯过这一关,由农村进入城市而欣慰。但是,近年来这种欣慰又荡然无存了,正如我现在的一位同事(也是从农村中学奔向合肥的)所说的,合肥现在已经八百万人口了,城市在扩大,现在的人只要想留在合肥就能留在合肥了,我们拥有过去的光荣,不再能打造未来的梦想了。想想这话,说得是有道理,时代曾让我们年轻,时光又让我们老去。

 

 从二〇〇〇年开始我又当了五年的老师,这五年对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是深刻的,我还是从内心感激育英学校的,这所学校让我拥有了开放的视野,在上班后的一个月,学校就派我到上海学习,让我看到原来上课可以上到这个程度和水平。这所学校正规的节奏,和我之前的乡镇中学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节奏完全两样,刚去时压力好大,开会时笔记记个不停,有压力才能使人进步,这是永恒的道理。当时这所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相当多,我一直认为这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会很大,相反只有好处,所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记得有一天早上看错了时间,匆忙爬起来,到达学校时才才三点半钟。总之,这五年至少让我明白了中学教育是怎么回事,个人教学上也取得了点小成绩,所带学生后来也很有出息,目前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在美国立业的都有。

但是,到合肥后我还是专科文凭,明显落后了,因为文凭的时代早已到来,我表哥建议搞个党校的本科文凭算了,我有点不甘心,于是在二〇〇五年又考研了,准备了三个月,白天还要上班,只好出门坐在公交上都在看书,回家坐在马桶上都在看书,考虑到自己年纪太大和复习时间太短,英语都忘记二十多年了啊,所以就报了西部的贵州大学。话说考试的第一天上午,我打开试卷袋,一看居然是下午的试卷,试卷弄错了,我大叫一声,这下就忙坏了考场工作人员,赶紧换卷子,中午又将我禁闭起来,没收手机,不准回家,好在为了安慰我,学校中午弄来五六个菜,我哪有心事吃饭,所以整个的考试受到很大的影响,结果以最后一名的成绩参加复试(英语倒是考了五十六分),复试是要淘汰几名的,幸好是写一篇文章,我头都没有抬,毕竟写作是拿手好戏嘛,三个小时恐怕写了几千字,事后老师告诉我得了九十五分,排名第一。

                                    5、

 

三年时光很快过去了,虽然明白青春不再了,但一条道总要走到底啊!于是准备考下博,哪知在网上报名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去邮局汇款报名费,邮局说,你不知道啊,每年最后一天汇款冻结,我只好站在邮局的大门外,望着高远而深邃的天空,沉默不语。

这样我就在二〇〇八年上半年去了趟北京,再次寻找机会,在著名的**附中成百上千的应聘者当中,我可谓脱颖而出,课上得精彩,最后和党委书记谈的时候,他说第一学历需要一本,他当时在抽着烟,烟雾飘荡,我看到桌子上的中华烟盒,红得发紫,有点刺眼。于是我又换了家职业学院,我问孩子户口能否带过来,回答说不行。

不行就拉倒,于是我回到合肥从事民办教育,这中间又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我遇到邻省一位混的不错的同学,问我是否愿意到报社,我想,当个编辑和当个语文老师又有什么区别呢,都是被文字缠绕的职业啊!于是婉言谢绝了。

最后需要补充的,前不久我在微信中和郑州的同学聊天,朋友问我五一假期有什么安排,我说想去白洋淀玩玩,朋友哈哈一笑:怎么?想到雄安新区吗?我们都老了,不要折腾,了!现在当教师真的不错了,我家丫头将来还准备当教师呢!我也是哈哈: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填报师范?我的同学沉默了会,然后说:我这个制冷专业,当时太冷了,没人填,偏偏想不到今天又太热了,人算不如天算!怎么说呢,一切都是命运啊!

     从大学毕业算来,我扮演的差不多就是个教师角色,一度也曾想摆脱掉,换换新鲜空气,但是到目前还是教师,于是,我问自己:我是对教育蕴含的情感一直依依不舍呢(有时候,爱得很深,就走不远了)?还是身处这个变幻的时代,我无法抚平内心里的浮躁呢?抑或是在命运布下的棋局中我必须艰难地行走呢?

 

最后需要补充的,前不久我在微信中和郑州的同学聊天,朋友问我五一假期有什么安排,我说想去白洋淀玩玩,朋友哈哈一笑:怎么?想到雄安新区吗?我们都老了,不要折腾,了!现在当教师真的不错了,我家丫头将来还准备当教师呢!我也是哈哈: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填报师范?我的同学沉默了会,然后说:我这个制冷专业,当时太冷了,没人填,偏偏想不到今天又太热了,人算不如天算!怎么说呢,一切都是命运啊!

     从大学毕业算来,我扮演的差不多就是个教师角色,一度也曾想摆脱掉,换换新鲜空气,但是到目前还是教师,于是,我问自己:我是对教育蕴含的情感一直依依不舍呢(有时候,爱得很深,就走不远了)?还是身处这个变幻的时代,我无法抚平内心里的浮躁呢?抑或是在命运布下的棋局中我必须艰难地行走呢?

 

附:

未选择的路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然而这样的路过

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作者简介

钱继和,男,安徽省枞阳县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贵州大学文艺美学专业,现在合肥剑桥高中从教,九十年代起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在全国楹联大赛中获奖150多次,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坚持认为:唯有真实才能产生力量,唯有真诚才能倾泻情怀。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