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3 文:芒来小姐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原文标题:2岁女儿去世,父母天价冷冻遗体,165人盼50年后复活:人类为什么追求永生不死?-01-为了一个“复活”的希望他们把2岁的女儿冷冻父母亲眼看着2岁女儿被开颅、解剖、换血,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冻结的希望》这部影片告诉你,是“希望”。 Sahatorn和Nareerat是一对泰国夫妻,两人都是医疗工程博士,有一个儿子Matrix,十分想再要一个妹妹。 2012年,他们的女儿Einz出生了。 然而在女儿两岁的时候,她的左侧大脑中就出现了一个11厘米的肿瘤,检查后发现,这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罕见癌症之一。 脑癌,这个可怕的词汇一瞬间席卷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 第一次手术后,医生建议撤掉Einz的生命系统,悲痛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愿答应。 于是接下来一年,Einz经历了十几场手术、20场化疗放疗、80%左脑被切除。大多数同病例患者活不过2岁,Einz却始终顽强活着,灿烂微笑着,这给了Sahatorn夫妻巨大的信心。 可是病魔是残酷的,2014年11月,Einz的癌细胞扩散到全身,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面对垂死的女儿,Sahatorn夫妻终于下了决定:冷冻女儿的肉体。 这对身为科学家的夫妻不断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的未来是什么?生命能够以什么方式延续?孩子要如何才能在死后继续活下去? 冷冻人体,就是他们的答案。 2015年,记者Pailin跟拍这一家人的故事,制作成影片《冻结的希望》保存起来,父母希望复活后的Einz能够看到这个电影。 拍摄影片的4年来,Poilin从Sahatorn一家身上感受最深的,除了他们对生命深刻理解、对科学满怀信心,还有对女儿和妹妹的爱。
这一家人对Einz深深的爱,驱使Poilin即使没有稳定收入、前路未卜,也要坚持将这部纪录片拍完。 面对拍摄前后的质疑声和抨击声,爸爸Sahatorn说:Einz还活着,只是在细胞层面上没有了生物活动性,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自私的想要在某天能再次见到他。 渴望见到死去的挚爱、至亲,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想法,这种心情难以平复,人们尝试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实现愿望。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做梦,在梦中与逝者交谈,仿佛对方并没有死去,而是活在另一个世界。 有人做梦,就有人变梦成真,通过科学技术,将梦中情景搬运到现实中。 比如冷冻技术、细胞修复、机械装甲、甚至局部修复器官的3d打印。 人类追求永生的技术层出不穷,也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但光靠这些技术,真的能让人类实现永生吗? 活在当下的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百年后的社会,究竟是否会出现大批的冷冻人、修复人、半机器人。 但我们知道:追求永生,是人类永恒的愿望。 而永生的方式,并不只有一种。 -02-人们期待的永生是“肉体不腐”吗?《永生的期盼》一书详细解答了人们关于冷冻人体的疑问。 作者罗伯特认为,一旦人体冷冻复活成了现实,死亡这道终极议题会被打破,未来社会很可能以复活的“冷冻人”为主。 但现在冷冻技术还并未足够成熟,如果公司突然破产、电力中断、冷冻库发生意外,都会使冷冻人结束长生,只能作为标本存在。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对这项技术趋之若鹜,将自己或家人变成冷冻人。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计风险的渴望永生? 美国冷冻技术专家Aaron说:
年过40的徐静蕾曾公开表示不婚不育,但为了保存后代冷冻了自己的卵子。谈到初衷时,她说:
随着生命阈值的延长,人们的活法不再单一,特别是在生育观上。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有人活在当下不留遗憾,也有人将生儿育女视为生命的延续…… 如果永生成为真实条件,那么对于人类来说,时间的真实意义又是什么呢? 科学小说《三体》中的程欣为了人类的未来,接受冷冻,多年后苏醒过来,人类社会已经大变样。 男人的外形比女人还妩媚,政府不再为了抗击三体人整日焦虑恐慌,百姓开始遗忘这件事,享受起岁月静好的安逸。 程欣获得了永生,但她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也被切断了。 家人都已经逝去,社会价值观大变样,除了几个同样接受冷冻的朋友,还能坐在一起聊聊天,这个世界和程欣仿佛毫无关系。 当死亡变成可逆的选择,我们会得到怎样的未来? 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研读永生技术的资料时,我发现: 人们追求永生,追求的并不是肉体不腐,而是灵魂不灭。 但即使不通过技术,日常生活中也未必不能实现这一点。 因为人与世界的链接,并不只依赖于个体本身,更多依赖于人与世界的关系。 因此我乐观的认为:即使不通过科学技术,只要个体依然与世界保持关系,只要人与人的关系没被切断,人就能以另一种方式永生。 -03-人死之后,灵魂去了哪里?潘多拉魔盒打开后,妖魔鬼怪一涌而出,唯独最宝贵的东西沉在箱底,就是“希望”。 这个希望是什么呢?借用印度教哲学来解释,是“神我”。 它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实体,虽然自身演变不出世间万物,但却可以推动世界不断变化。 “神我”将世界与人的关系,解读为人生人、人生万物。 因为有人才有世界,因为有人与人的链接,才有了世界的不断前进。 “神我”变化的过程,被称为“自性”。 自性首先生出理性,然后生出自我意识,借着生出眼、口、鼻等肉体,然后生出色香味等五觉,五觉又生出水、火、风等自然现象。 “正如孩子是由男人和女人结合产生,世界也是神我和自我的结合产物。” “自我”+“神我”=我和我的世界1月底,我的外公去世了,疫情期间无法举行葬礼,我们只能在简单的悼念之后,目送外公进入殡仪馆。 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外公的离去让我感到非常悲伤,但家人回忆着外公生前的点点滴滴,又让我觉得他似乎还没有离开。 外公生前在我内心留下的温度,此刻也温暖地盘踞在这里。 当表妹感到迷茫时,我说:
目睹亲人去世后,我深刻体会到,死亡只是肉体层面的消亡,只要他和世界的关系没被切断,只要家人依然记得他,回忆依然满是他,逝者就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存在下去。 这种方式更接近于“永生”。 因为肉体会不断变化,社会会不断变迁,唯独逝者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俄罗斯人伊琳娜·莫诺娃的女儿不幸早逝,她为女儿支付了冷冻人体的服务,为了女儿复活后不感到寂寞,50多岁的为自己也购买了冷冻服务。 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冷冻自己,但女儿的死亡改变了她的想法。 为了延续和女儿的关系,她决定让自己永远“活”下去。 国内学者认为,每个人类都来自不同的世界,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情感,有人追求权利,不同的追求使得人的有不同的存在方式。 富翁临死前惦记着遗产,渴望延续金钱;家人临死前惦记着子女,渴望延续亲情。 面对死亡,人们并没有那么执着于“活”着,一旦自己和世界的链接被切断,人们就会千方百计延续这种关系。 比如:将财产带进棺材里;在子女身边逝去;把骨灰洒进大海里;留下很多活着时候的照片和影像;把衣物和器官捐赠给他人;著书立作留给亲人朋友。 死亡是令人恐惧的,但人们似乎本能的发现: 人死之后精神和肉体都已经不在,唯一依然留存的是他和世界的关系。 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这种关系能一直保存下去,逝去的人将永远存在于他人的记忆里,不死不灭。 -04-相比永远存在我们更愿用力存在过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关系是支撑个体活着的关键之一,它存在于人的潜意识里,所以我们能在不经意间、自发的去做一些“永生”的事情。 3月初,看到全球疫情肆虐的新闻,我突然想要献血,并在家附近的献血点实现了这一心愿。 我从小怕疼,也害怕打针,但献血时我的心情非常平静。 看着自己的血液汩汩流入血囊,我想象着这份血液进入某个患者的身体,使他恢复健康,突然无比强烈的感到“活着”这件事。 生命仿佛被点亮了,瞬间变得丰盈起来,原本只有一张纸片那么薄的生存价值,一瞬间变得厚重、广阔且多样化。 我的存在感和生命,因为分享给了他人,产生了更多的链接。 而这种链接又无形间帮助了他人,整个世界因为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产生了微小的变化。 在我的一生中,将会有无数次这样微小的变化,日积月累起来,使我和这个世界密不可分。 即使肉体消亡,链接也不会断裂,只要人类群体依然存在,我就能永远存活。 每一次请朋友喝咖啡,每一次捐赠自己的衣物,每一次捡起地上的垃圾,每一次结交朋友、生儿育女,都是在帮助自己活下去,活的更久。 “冷冻人体”这种技术距离日常生活太遥远,但通过加深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来使自己拥有更长久的存在价值,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即使肉体终有一天会消失,储存在他人心里的记忆、情感、欲望、血液和器官,也会驱使我们继续活下去。 sahatorn夫妻在女儿被冷冻后,录制视频说:
肉体会逝去,爱却不会消失。 无论经过多少年,我们都会因为曾经活过,而一直活下去。 -END-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 |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排版:小鲸鱼 so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