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变化让人欣喜:某一个时刻,我们发现了新的作家流派;某一本图册,让我们拓宽了新的艺术学识;又或许是某一页文字,让我们沉下心来深度思考……书籍为我们建造起一个异度空间,帮助我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来,阅读都是一个常念常新的话题。为了帮助大家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好书佳作,美仑读书会将集结来自书籍作者、出版发行者以及读者的真实感受,让喜爱阅读、喜爱艺术的大家一同走进TA们的视角,去看看: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分享者:艾芝晴 去年过年休息在家,趁幼女午睡,我悠闲地在飘窗上晒着太阳,塞着耳机听书。无意间听到一本蒋勋先生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彼时我是抱着随便听听的心态来着,结果听完后感觉不错。这个写讲书稿的人纵观全局,抓住了本书核心又解读得非常有趣,所以当即打开手机,购买了这本书。正是这缘分,让我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世界。 实不相瞒,我是一个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好学生”,读书时代埋首于语数外等主科之中,美术课上也是偷偷地写着作业的那类女孩。直至长大成人之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大美盲,日子过得也是异常粗糙,什么都可将就,不会享受生活。 对于一个艺术渣渣而言,想要接触点美学知识,只要一本够通俗、够易懂的书籍,能快速了解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大致方向即可。那么,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就特别适合我这种小白型的美盲了。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部分目录 蒋勋的头衔还真不少,他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同时也拥有相当多的作品,诸如《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等。当然了,蒋勋老师有一大波粉丝,著名演员林青霞就为他疯狂打calI,成了红楼课堂上的那个小迷妹。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以时间为顺序,解读了各个流派的代表艺术家们和作品,并挖掘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美的观念、材料和技法。老实说,这部书真的“太不专业”了,语言浅显易懂不说,又带有“蒋式”的柔和抒情,这与很多带有“史”字的著作,完全不一样。不过恰恰是这种风格,让很多站在艺术边缘上想要来瞧一瞧的人,不会有太大压力,随即进来坐坐,听听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不错! 01 艺术没有高低,只是产生背景不同 前几年家里装修,只要一进装潢市场,那里的工作人员就给我们叨叨各种家居风格,其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巴洛克风格”,好像只要跟它沾点边的东西,就特别高大上,价位也高到离谱。 当年不懂什么风格,也不觉得巴洛克风有多好看,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审美趣味不高,外加太穷,只能违心地说自己就喜欢简约风格了(此处一万个泪点)。 不过,今天回想起来还真佩服那些销售,真的是个个巧舌如簧,包装概念功夫一流,但事实上他们自己真的懂巴洛克风格是什么吗?巴洛克风格就比其他的优越吗?各位看官,仰天长笑三声,然后呵呵就走吧。 艺术史的发展,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所以每个时期都会有特定时代背景的主题与特色。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我的笔记 比如,在中世纪时期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宗教题材,因此宗教画总是以神为核心,面无表情,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们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旗号,要求体现人的价值,所以尽管艺术家笔下的画作依旧以宗教人物为题材,但是神的一笑一颦已与普通人无异。 《基督下十字架》- 插图 鲁本斯/布面油彩 公元1616年/法国里尔美术馆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插图 大卫/布面油彩 公元1801年/凡尔赛博物馆 可见,艺术并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尽管各个流派百花齐放,但也难分高下。有时候随着时间脉络细细读来,还能发现蕴藏在画作中的不少故事。 02 艺术家的人生,本身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怎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恐怕没有定论。不过,我们发现大多数有突出艺术成就的大师,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的电影。 新婚那会儿,为了装饰家居,我在淘宝上随意买了一幅画,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梵高代表作——《星月夜》的粗糙仿制品。 读到梵高这部分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人家并不是生来就是穷困潦倒的。当他走上了艺术创作这条路,才遇到了困难。他与同是画家的高更是亲密的“好基友”,还曾同居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因为对于艺术的理解不同,两人吵翻了,从此分道扬镳。痛苦的梵高割掉了自己的一个耳朵,此后居住在疯人院,不久后便自杀。也就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梵高画了很多成名作,比如《星月夜》。 《星月夜》- 梵高 那炙热的天上繁星,用浓重的明黄来彰显;深浅不一的蓝色天空,明朗舒爽。我这枚妥妥的“艺术渣渣”第一次深情地欣赏起这幅名画,并从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痛苦且内心敏感的艺术家挣扎的短暂一生。 同样的,遇见莫奈,既被他的才情感化,又为他的痴情所折服。作为一个女性读者,读完书后总喜欢来点八卦小调,实在不争气又不严谨。 莫奈笔下的卡米尔 这是他此生的真爱,可惜爱妻早早离开了人世。后来的他,种下了一池的睡莲,当作纯洁善良的卡米尔。 除了一生中最爱的妻子卡米尔,“莫奈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正是蒋勋先生通俗又温情的讲解,让我在莫奈的光与色中,看懂了这位印象派大师的不羁与深情。 书中,还有很多艺术家或动人或励志或悲壮的故事,读过后方能理解大师的人生。 03 读完后,收获了什么? 每次看完一本书,我都会问问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老实说,这即便已经是一本非常通俗的美学入门书,我读完一遍,合上书本,脑中却依旧是一片浆糊。这不能怪人家写的不好,只是自己的底子太差。 可就是这样的我,在为人母后,开启了疯狂学习的模式。难怪有人说:“考研、考博算什么呀,当妈才是一生最难修行的功课。”姑且不论这句话是否夸大事实。但是,于我而言,当妈前后的确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我身边文盲真的不多了,美盲倒是一大片。读书扫盲,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多读多思,所以我勤勤恳恳地读了三遍,又在网上找了关于西方美术史的课程过了一遍,才基本理清了大致脉络。 在这个什么都贵的年代,读书的性价比算是最高了。我不过用了一个哈根达斯冰激凌的钱,就可以通览整个西方艺术史,实在是划得来。最重要的是,因为蒋勋先生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引领着我继续阅读一本又一本与艺术相关的书籍,带着孩子一起逛博物馆,看画展,感受着生活中的美,过上有趣味的审美生活! 书籍介绍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书籍作者:蒋勋 蒋勋先生,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担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来他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出版历程
2004 简体版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中文简体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5 修订升级 修订升级对全书三分之—的图片进行了替换
全书共20章,近12万字收录近250张高清图片出版15年,重印60次 畅销6000000册 时尚的设计,便携的开本 更多清晰局部大图 更好的阅读体验 15周年纪念版·特别献礼 No.1 新增艺术年表 No.2 更换高清大图 No.3 修订图注译名 No.4 收听蒋勋音频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