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陕北糜子

 nmcd350 2020-03-16

神奇的陕北糜子

陕北的糜子分两种,一种是软糜子,就是用来做软糜子窝窝,炸油糕,酿稠酒的黄米。还有一种是硬糜子,陕北人把它磨成面蒸糜子窝窝,摊米黄,做炒面。

陕北的农田基本分为三类:上等塬面地种小麦,二等川道地种玉米,三等坡坡坎坎地才种糜子!因为糜子产量低,所以好地不种它;又因为糜子耐旱,所以坡坡坎坎只能种糜子!有的糜子地陡得人都站不住,即便有雨也根本存不住雨水。收割的时候不用弯腰就可以把眼前的糜子收割了!

糜子的整个形状都像水稻,只不过生长的旱地里。脱完粒的糜子穗可以绑扫炕用的

笤帚!剩下的糜子杆由于易燃,所以是引火的上好材料!

神奇的陕北糜子

糜子的颗粒比小米要大一些。外面有一层糜子壳,得先用石碾子把这层壳压掉,软糜子是黄色的,硬糜子的颜色发灰。

软糜子磨的面自然就叫软糜子面。用它蒸的软糜子窝窝出锅的时候就软作一团,用手根本没法拿出来,需要用铁铲子铲起来放进碗里,用筷子夹一块,蘸一点蜂蜜放进嘴里,热乎乎、软绵绵、甜滋滋,还不想吞下去的时候它就已经滑下去了!

神奇的陕北糜子

吃不完的软糜子窝窝,在它还热乎的时候放入糖精,揉搓成细长条状,等到冷却变硬的时候切成小片,油锅里一炸便成为黄橙橙的热油糕。金黄的色泽,润滑的肌肤,撩人的香味儿,可谓色香味俱全,看着就十分诱人!是陕北每逢节日,逢喜事不可缺少的佳肴。如今不少饸络馆里依然保留着吃一碗饸络送一碟子热油糕的传统吃法。

神奇的陕北糜子

往软糜子窝窝里面拌入小麦做成的曲面,放一个大瓷盆里,把盆口盖住,上面再捂上棉被发酵之后就成了陕北稠酒!口感独特、酒香醇厚,具有暖胃驱寒、生津止渴、活血润肺的功效。

神奇的陕北糜子

但是硬糜子就没这么好吃了,硬糜子面蒸出来的窝窝也是颜色发灰,很坚韧,像白薯面蒸出来的一样。热的时候还行,凉了以后硬如砖头,吃在嘴里粗糙难咽,只有在三年困难时期,饥饿的陕北人没有吃的才吃它!

不过聪明的陕北人发明了另一种吃法,就是把加工好的硬糜子面提前发酵后在特制的“米黄鏊”上一个一个地“摊”出的米黄。热米黄香甜可口,外黄内嫩,外脆里软!储存的米黄在每顿吃饭前锅里一热就可以了!直接吃,夹菜吃,夹辣子吃!风干吃,甚至冻成冰碴子的米黄也是一道美食,吃起来酸酸甜甜,透心凉!

神奇的陕北糜子

另一种吃法更为独特,那就是用硬糜子做的炒面。把刚收割的硬糜子放在锅里炒熟,拌入食用盐,花椒!放在石磨上磨成面!最好用豆子面罗子筛,这样才能保证面粉的细腻!直接抓一把放进嘴里,醇香无比,出门的时候舀一勺裹在纸里面,走到哪里想吃了掏出来倒进嘴里,有一种向人炫耀的满足感。不过吃的时候千万不敢因兴奋而笑,由于是干面粉,笑的话准会吃呛,弄不好干面粉就呛到了鼻腔里,那你便成为大家的笑料了,甚至可能呛的满脸都是面粉!

神奇的陕北糜子

炒面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用开水把面和起来,如同做面条和面一样样的。和成面团,如果和面的时候再加入白糖那就更好吃了,香甜可口,甜而不腻,有种吃生面的感觉,还能让你体会到吃生猛海鲜的心理感受!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稠酒,米黄和油糕成为了陕北特色小吃,糜子窝窝却很少见到,糜子炒面更是成为了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