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峰 :文字采集 云 笛 :图片视频采集 我们从神农架林区南大门三堆河,进入木鱼镇潮水河检查站,停车步行下到右手边,走过一座横跨两岸的甩甩桥,看见一位年轻人正低头在忙碌着,一双粗壮有力灵巧的手,有节奏地将竹篾丝在卡于板凳的择刀上舞动,满意了顺手丢在脚边,再拿下一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外人看不出他连贯的动作中刻意对篾丝的取舍。从他脚上那双绣有“双鱼戏水”图案的花鞋,透露出优雅和生活的洒脱。 门口靠墙左边有12只崭新精美的采摘春茶茶篓,两个花篮,2个花背篓,还有圆篮子,小箩筐,一个大箩筐。一问才知,这是给附近茶农编的,还有给武汉、襄阳的客户定制花篮,一个大箩筐是专门给岳父大人余兴忠种烟背烟叶用。 这个年轻师傅名叫向邦均,今年32岁,居住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红花坪村二组小地名叫青山玉的地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是一名开大车的司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成为一名“网红蔑匠师傅”。去采访他,让我们更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打开视频,看向邦均精美竹艺 1 1 1 妻子到现在才知道他居然会蔑匠手艺 向邦均目前母亲健在,一家4口人。7年前和妻子余艳结婚,儿子6岁多,上小学一年级。结婚前他在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当大工,结婚后一年多拿到驾照,购买一辆大货车,天天跑运输。“儿子经常外面跑车,家里事情不操心。”他母亲说,“他父亲在家里做个蔑活,打个篓子、篮子的可以换两个工做农活,退耕还林,种粮食的土地也不多。”妻子余艳是潮水河村四组人,在村委会工作,“之前我都不知道他会蔑匠这门手工艺,谈恋爱到结婚后也从来没听别人说过他会蔑匠。”她实在很惊讶的说,“正月初几,他上山砍竹子开始做,也不太相信就能编出来蔑篓子、小篮子的。” ![]() 1 2 1 小时候逃学摸鱼调皮捣蛋 “我这个弟弟小时候就是好调皮捣蛋,上学经常逃学。”向邦均的姐姐说,“他们逃学就干两件事,一是躲在林子里面玩,二是到河里摸鱼。那个时候,木鱼河里有很多洋鱼条子鱼,他们每次下河都能摸不少的鱼。” 他姐姐还讲一些故事。向邦均不喜欢读书逃学后,父亲就想让他跟着学蔑匠手艺,可是他偏不喜欢,就经常只看着父亲划蔑,从不主动帮忙。十几岁时,喜欢跟姐夫哥饶邦安当跟屁虫,学开拖拉机,“在拖拉机上有一种威武霸气感觉。”向邦均说,“后来自己开上大货车,认为拖拉机又太不好玩了。”人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啊。 1 3 1 儿子有了好多特殊玩具 这个春节虽然疫情严重,不能到处晃悠,但是向邦均的儿子却特别高兴,自从他爸爸鼓捣起爷爷的蔑匠老手工艺制作后,就得到用竹子做出来各种各样的玩具,一把“三八大盖”竹枪不离手,也有地方叫“嘣子儿枪”,小时候有这样一把竹枪是感到很自豪的。他儿子的另一个玩具就有点大气,从向邦均编出来第一个花背篓后,就一直当玩具一样背上了,到茶园,走山路,都要背着,不舍得放下,他舅姥爷外公外婆远远看着,就说:“这是遗传因素,看看小小篾匠又接代了。”当然,未来的孩子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蔑匠手工艺制作这个事。 ![]() ![]() ![]() 1 4 1 “大车师傅”华丽转身“蔑匠师傅” 逃学,摸鱼,到建房工程施工队做大工,就是不愿跟父亲学蔑匠手工艺的向邦均,结婚后一年多学会驾照,开上大车,收入可观,家有娇妻,一切顺风顺水,悠哉乐哉。可是,2019年底到2020年初,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开来,影响到整个世界,也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 “正月初,家里玩乐几天后,不能聚集喝酒,牌也不能打,车子不能动,感觉很无聊,就跑到自家6亩多地的竹林里砍了些竹子,然后划蔑,开始做花背篓、采茶篓、孩(方言“鞋”)篮儿、圆篮子、长篮子、小箩筐、大箩筐等等竹制器具。”他说,“本是打发时间,放在微信朋友圈炫耀一下,谁知朋友们大为惊讶和点赞,做的几件产品被抢购。这一下,激发出我极大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每天都忙起了蔑匠活。”襄阳、武汉的朋友都预定了他的竹子手工艺品。 1 5 1 向邦均的心愿 “我边做边体会到蔑活的乐趣,把一根一根长在山里的竹子变成一件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感觉自己在创造一个一个奇迹。”向邦均说,“这每一件作品都象自己的孩子一样,越看越喜欢。” 向邦均说:“我的心愿就是能把老头子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了却他在天之灵的期盼。” 我们看到他做篾活的工具真是简单,除了绑在长条凳上的择刀,地上散放着刮刀、蔑刀、度蔑锥、锯子、凿子、刨子、剪子、钳子等,就是他自己新发明的一个“破竹神器”了,这个神器也不神,是大车的铁圈中间焊上十字架,这个创意设计是有点神。看着这样一根毛竹,靠这些简单的工具和那双灵巧的手,一步一步细化成篾丝或篾片,并最终成为工艺品般精美又结实的农用篾器的过程时,无法掩盖我们对传统手艺人的敬佩之情。 在神农架农村,崇尚有手艺饿不死的说法。篾匠是最难的一种手艺之一,一般是学徒三年,伙计三年,才能独挡一面敢出门做。这红花坪的向邦均是走另外一条路,父亲在的时候逼着学都不学。新冠疫情发生后,玩着急,凭着自己对父亲手艺的记忆点滴拼凑,开始自己创作。完全是他悟性高,加上父亲给他的天赋,甚至还加上一些创新,做起来竟是得心应手。 小时候逃学的向邦均,只要看着篾器的样品,都能编出来成品。渐渐地,竹子在他手里就像温顺又听话的孩子,编篓打花背,技艺已练到精熟的程度。他可以根据不同的篾器需求,或光滑细腻,或圆正精巧,或扎实耐用等,实现客户定制化服务需求。 1 6 1 向师傅制作竹篮茶篓工艺品的过程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竹篾片或竹篾丝,首先要把竹子砍下来劈开,再把它从内到外不同的部位分成竹条,对剖最内层去掉,再对剖对剖,剖成竹篾片,再将竹皮竹心剖析开,分成青竹篾片和黄竹篾片。然后再根据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竹篾片或青竹篾丝。剖出来的竹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 篾匠在中国是很古老的一门职业,在神农架很多地方目前都在使用篾制品,以前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篾制用品,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竹篾制品在小集镇开始慢慢被淘汰,但在农村还是很受欢迎,质量和实用性都高。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在城市也会逐渐恢复一定的新市场。 向邦均师傅从开大车 突然华丽转身成为 一个做细活儿的蔑匠 过起自己独特的抗“疫”生活 体现神农架年轻人 乐观豁达 的心态 用精致的手艺 诠释了什么叫做 心灵手巧 希望越来越多的 年轻人 重拾起祖辈流传 下来的技艺 并发扬光大 ![]() 发现美好,记录真实 天 地 人 物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