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素质更重要

 陈衍福图书馆 2020-03-16

中国人口去年净增长500万。对于这个数字,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有点少。担心人口少,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13亿9千多万的大陆人口中,有很多人正迈向65岁的老年年龄。中国的老龄化快速发展着。

正因为老龄化,我们才担忧出生的人口少。相比印度,我们的生育意愿是太低了,印度一年净增人口近乎1700万!

然而,人口的多寡实在是各有好处。

我们大陆人口多,确实在经济发展中,得益于人口红利。今天的印度,正对于人口红利有着很高的期待。人多确实是好事。从小,老人就说,没有人哪有东西!可不是,我们村里老绝户再有钱也是有限的,而子女多的人家,加在一起,真是不可望其项背。我们国家更是如此,我们大陆一人一块钱,就近14个亿,而人口少的国家,就是不能比。但是人多同样是负担,你看,我们国家的赤贫人口还有2、3千万吧,脱贫的压力很大。印度的人口也多,据说,为了竞争铁路部门的岗位,2800万人报名竞争9万个名额。政府解决民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人少一些,问题的难度就可能降低。为了防止人口爆炸,我们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几十年过去了,人口压力相对缓解了,经济发展了,可是问题的另一面也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了新问题。

反观印度,就没有老龄化的担忧。印度难的是就业岗位不足,要工作的人太多;中国现在就业压力也大,但更担忧将来没有人就业,或者说就业的人要养活太多的不就业的人。

这样看来,人多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

我们将来,真的就就业的人养不活不就业的人吗?

首先要说的是,有这个担忧是正常的。毕竟,人是生产的主体。没有人就不可能创造财富,人少创造财富也是相应要少。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个现象,我们社会老龄化了,但不是老龄化了的人,一定是需要供养而不能创造财富。人的寿命延长了,工作的年限也会延长。韩日国家里,就有不少老年人工作,退休后从事第二职业。我们国家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吧。在建筑行业里,我们不少的老年人在工作。很多人身体好一些的,在工地上干到近70岁。当然,这是一种为了生存被逼无奈的选择;不过也从反面证明,人的劳动年龄在老龄化社会里是可以延长的。美国的基辛格博士90多岁了吧,还经常世界各地来回奔波开会讲演。在老龄化社会里,担忧劳动力的缺乏,似乎不太必要。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劳动力的问题也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第三,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机器人的代替人力,给我们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现在,美国人忧虑中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实际上是工业机械化造成的。如果说,在农业社会里,劳动力越多越好,在工业化社会里,就不一定了。在机器人社会里,一个人的劳作就能完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以前的工作量。农业社会里,一个人养活4到5口人,工业社会里,养育的人口就多了,而将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许一个人能够养活几十人也不一定。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社会的劳动力,能够适应高技术工作。一个几百平米的大工厂里,一个人操作一群机器人生产,没有能力驾驭是很难想象的。

因此,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仍然面临着巨大考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不是平常说的以一当十,可能是以一当百,以一当千。我们不怕人少,就怕人的素质不高。当然了,人的数量还是要有一个基本数的,不能过少。

除了印度,非洲,全世界都是老龄化现象严重,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只要抓住人口质量这个牛鼻子,就能挺过老龄化这一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