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而又富于变化,是语声表达的美学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声音要有可塑性,即具有弹性。所谓声音的弹性,指的是声音的适应性强,力度能弱能强,音域能高能低,音量能大能小,音色能明能暗,还能进行多种变化,具备运用具体的声音形象来准确生动、灵活自如地表达运动着的感情和描述变化着的事物的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加强声音弹性的训练方法: 一、音高跄变化练习 声音音高与声带张力成正比例。如果想提高音高,就须加强声带张力。反之则减弱。所以,进行音高的变化练习能有效地发展和增强声带伸缩变化的控制能力。其中最有效的练习办法是利用钢琴来练唱音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音域内半度半度地下降,半度半度地上升,进行反复练习。没有条件的则可借鉴京剧演员喊嗓子的练声法,做绕音练习,从基础音开始,逐渐地向高、低音两头扩展。 在进行音高变化练习时要注意3点: (1)练到较低的音时,声带状态一般较厚长,振动较慢,弹性也较为松弛,因此发声时气息的泄出量大。这时应恰当地控制声带的积极闭合与气息的保持动作,避免气息浪费,保证胸腔共鸣的音色效果;同时要尽量保持头腔共鸣及发声位置的高度。 (2)练到较高的音时,声带状态又短又薄,振动快,弹性强,处于气息冲击力较强的高频率振动状态。这时要注意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状态,放松喉部肌肉,避免压迫声带而影响其自然发声;同时要加强气息的动力支持,以保证在具有胸腔共鸣音色的基础上获得头腔共鸣的效果。 (3)进行这项练习必须循序渐进且不间断地进行,但在每次练习的时间量上则须加以控制,一般初学者每天最好不超过20分钟,熟练者也不要超过40分钟。要防止声带受到损伤。 1.音阶练习 以自己习惯使用的最舒服最自然放松的音高作为基础音,先选择嘴形较小的元音如u做重点练习音,轻轻地唱各种简单的音阶练习曲,半音半音地往下降,唱到本人力所能及的最低音域后再半音半音地上行,上到本人力所能及的最高音后再下行直至基础音。注意在整个练习中喉头位置要保持相对稳定,下行时不往下压,上行时也不往上提。当两头(最高音及最低音)的半音巩固下来,使之成为习惯的正常的音阶后,再逐渐地练习高于或低于习惯音的下一个半音,逐步地扩展音域。u音练习好后,可慢慢将嘴形张开,练习i、o、a等元音。练习时要求气息流畅、轻柔、连贯。 喉部较紧张的人,最好每次练习之前先做双唇打嘟及哼鸣的音阶练习,以取得各发声肌肉的协调,使接下来的其他的音阶练习轻松自如不费力。 2.“a...…”“i..…”绕音练习 交替发a音或i音,进行上绕下绕练习。方法是:从基础音(即自己发得最舒服的音高)开始,发a或i,层层下绕;又从基础音开始,层层上绕。 3.小开口咽音绕音练习 左手拇、食两指置于甲状软骨两旁上方,略用力往下拉,以固定甲状软骨不会因发音动作而上提,右手拇指置舌骨正面下方,用力抬高舌骨,保持两手将甲、舌两骨分离的状态;口腔自然张开,呈发e音的扁圆口型,以舌根及与之相对韵软腭着力咬字,发出厚实圆润的“gei”音(声音位置远比汉语普通话的“gei”音节靠后),在基础音上延长并螺旋滚动式地上绕,绕到最高音即往下绕。尽量维持一口气发25秒以上。 4.进行不同音高的朗读练习 用一句话,或一首诗,变化着不同的音高来进行练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先用习惯音高朗读一遍,然后逐渐降低音调朗读,读到不太能胜任的音高时又逐渐提高音调读,也是读到自己还能胜任的最高音为止。 |
|
来自: 蓝天白云tofwsu > 《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