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柴胡,白芍,枳实,厚朴,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川楝子,延胡索,甘草。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益气,行气止痛。主治反流性食管炎。症见胃脘疼痛,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腹胀、恶心、呕吐、嘈杂,食欲缺乏,乏力,消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加减】若伴口干口苦、多饮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以疏肝清热;食欲缺乏加白蔻仁、砂仁以醒脾开胃助消化;脾虚气滞加丁香、柿蒂以健脾理气;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加丹参、太子参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验案】 王某,男,69岁,上腹部及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复发作3年,每遇情志不舒及思虑过度时易反复,反酸嗳气,腹胀,恶心,无呕吐,心烦,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根据上述表现,予以疏肝和胃降逆、行气止痛: 柴胡,白芍,枳实,厚补,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煅牡蛎,黄芩,甘草。 服上方后自觉胃脘痛、胸骨后烧灼痛明显好转,泛酸嗳气消失,情绪舒畅。仍自觉痞满不适,食欲缺乏,故在原方减锻牡蛎,加白蔻仁、砂仁,继服6剂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后经胃镜检查示食管中下段黏膜充血、水肿消失,告愈。 #我的门诊故事# #番茄健康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