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有成竹

 sy0406 2020-03-16

胸有成竹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文同的著名的画家,非常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就像真的竹子一样。

  大家以为文同画竹子是天赋异禀,殊不知他是经过千万次观察,充分了解了竹子之后才能有如此的造诣。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春夏秋冬,还是打雷刮风下雨,他都常年在竹林里面观察。在夏天炎热的太阳底下,日头像一团火,像在蒸锅里面一样。一般人早就受不了躲到阴凉的地方去了。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太阳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在炎热的天气下的表现和变化。他时而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时而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依旧入神的观察竹子。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然后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把雨伞,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里。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了然于胸。所以画起竹子来,脑中早就已经勾画好竹子的模样了。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