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它对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也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正因如此,《道德经》早已成为广受中外读者推崇与重视的经典文本。那么,老子的《道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今天哲学诗画为大家整理了三个段落,一起深入领会老子的处世绝学。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八十一章》 老子说,值得相信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好听的话不要去信。已得善道的人不去争辩,老是争辩的人其实不自信,因为他还没得到善道。 善道就是大道,大道好,符合万物,所以叫善道。智者都不渊博,他只是善。学者才渊博,渊博的人恰恰是最紧要的地方他不知道。 圣人从不费心积存什么,因为他与大道同体同化,他为人做工,自己越富有。他把东西给别人,自己越多。由此可见,天道是可信的、是善的、是能赐人智慧的,它必有利于人,不会害人。圣人学习天道,在做人做事过程中不与人争,不与天争,自然有成。 不积存,反而得到越多;不争抢,反而别人给送上;不贪婪,反而能得到最好; 2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三十六章》 老子说,想要抓到手,先要张开手。想要削弱他,先让他强大。想要废了他,先让他兴盛。想要夺他权,先要给他利。这叫从微小处用功夫。柔的胜刚的,弱的胜强的。鱼儿不能没水,国王的宝座不能随便给人看。 老子这段话全篇讲谋略,一句话概括:以柔克刚。 柔者可以变形,因此敌不能伤、不能阻。水遇凹则满,遇凸则绕道而过。柔者可以无形。香气入鼻无形,毒气入鼻也无形,最好的与最坏的都是无形的。柔者可以穿越万物。你虽用塞子塞好酒瓶,空气穿瓶而入。以石为坝挡水,水滴穿石而下,而泻,而崩。暴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心无形而夺之。 3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道德经·二十六章》 老子说,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君子每天做事都以大道为本,心里面清静。即使身边一片繁华,也要一尘不染,超然独处。可惜那些国君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事轻率,做人浮躁,活活把自己殉给了所谓天下。要知道,上面的人轻率,就会失去追随者。下面的人浮躁,就会革掉君王的命。 做人要淡泊明志,超然于外,花花世界,人情冷暖,对于宇宙万物来说,都是过眼烟云。超然独立,才是我们应对的根本。做事心气浮躁,就无法稳重。大象就比小鹿超然,因为他厚重。小鹿虽轻盈,但却容易遭到追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