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命打高句丽?

 黑龙江波涛 2020-03-17

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隋炀帝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

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唐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大唐高丽之战从645年到668年历时23年,最终获得成功。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命去打高句丽?

高句丽在5世纪初曾两度击败日本,继而征服了新罗和百济。6世纪中,结束了内战的高句丽已经完全在东北亚构成了一个小天下式的朝贡体系。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命打高句丽?

地据东北坐拥广大平原的的高句丽是一个农耕政权,国家由5个部落构成,一个国王和四个诸加,设百官,共同治理国家,完整的律令制度下这个体系十分类似于后来日本飞鸟时代晚期的律令制。这个制度的形成大概比日本早了100-200年。蒙古高原部落制的游牧政权,占据的地方大而无用,高丽占据的地方都是耕地,半个东北+半个朝鲜半岛的平原耕地。所以收复辽东,越早越好。

截止到隋朝,中原政权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人口锐减。隋文帝休养生息,终于在开皇末年把人口提到了870万户,大约5000万人。而后中原又发生内战,有效人口在贞观年间又降到300万户,约1500万人。这也侧面说明了唐朝征高句丽的难度要比隋朝大得多。根据研究,高句丽灭国时的人口大概在300万左右。

通俗一点说,在古代,东北就是小一号的关中,具备搅乱天下的战争潜力,东北一旦被有敌意的外敌占据,中原就面临倾覆之祸。而高句丽作为东北的霸主,又揽有辽东,其对中原的长期威胁远大于辽对北宋的威胁。

所以隋炀帝打高句丽是很正确的,如果不灭掉它,等高句丽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向西进入大兴安岭一代接触游牧民族获得马匹,变成农耕-游牧二元帝国,就可以开与中国争霸了。

虽然隋炀帝征高句丽失败了,但他做的事情是很正确的,唐太宗李世民基本延续了他的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