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建立起来,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的凝聚力作为保证,这样的组织,仍然是一盘散沙,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文化建设,是高效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动力源泉。 小组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指导各学习小组长在学习小组内部开展的工作,主要应有以下几点: (1)小组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形式。显性文化有:组名、组训、口号、组规、组歌等;隐性文化如小组奋斗目标、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感召力等。显性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制定;隐性文化是本质,需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形成。它才真正可以感化人、感染人。这里的文化建设主要指显性文化的建设。 (2)小组文化建设应与学校的主体文化、课改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相统一,坚决制止腐朽、落后和一些极端思想的出现。 (3)小组文化应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指导下,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形成。 (4)组名要响亮、有内涵、积极向上,能催人奋进。 (5)组训(口号)要精炼简洁,振奋人心,能体现小组文化内涵,对日常行为习惯有引导作用。 (6)组规应具体、详实、可操作,应奖罚分明。应在到校、自习、课堂(包括坐姿、对学、群学、展示点评质疑等),作业以及卫生等每一个环节有较为详细的量化考评细则,并有相应的奖惩办法。当然组规还应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完善,补充修改。 (7)有的学校还要求进行组歌、组徽的设计,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发挥。 |
|
来自: 张福涛lu70kpm9 > 《学生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