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件达·芬奇经典代表汇集央美,上演“不可能的相遇” 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范围内都正在或即将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 - 1519)自画像 作为中国纪念达·芬奇系列活动之一,昨日,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了“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将收藏在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重要美术馆的17件达·芬奇经典代表作品,包括《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天使报喜》等,通过高清拍摄和仿真原大输出技术进行高质量复制,高度还原画面质感与色调色温,集中重现达·芬奇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遗产。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达·芬奇是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思想文化运动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智者,除了在最为世人熟悉的绘画领域,他在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 最后的晚餐(又称《耶稣用最后晚餐的房间》) 壁画 460×880cm 完成于1498 年 米兰圣马利亚感恩教堂餐室 现在所看到的《最后的晚餐》已经处于一种极度缺损的状态。达·芬奇为了达到特别逼真的自然效果,没有使用佛罗伦萨的“湿壁画”画法,而是采用将蛋彩和油画颜料混合使用的特殊技法。这导致了画的状态逐渐恶化,迫使后世数代修复者对其不断进行修复干预。可以公允地说,事实上,这件作品在反复地剥落、修补和润色的过程中,可能只有不到50%的达·芬奇的真迹遗留在圣马利亚感恩教堂的墙上。 蒙娜丽莎 木板油画 77×53cm 约1501-1503年 巴黎卢浮宫藏 《蒙娜丽莎》这幅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是存在于世界各地游客想象中的一幅真正的名人肖像。达·芬奇用完美技法,以超级精细的重叠层次去描绘《蒙娜丽莎》。她那神秘微笑以及她所身处的广阔而充满生气的自然环境令人无限赞叹,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批评家和作家评说。 抱银貂的女子(又称《切奇利娅·加莱拉尼》) 木板油画 54.8×40.3cm 约1488-1489 年 克拉科夫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藏 这位抱银貂的女子名叫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大概19、20岁的样子。当年,她出入米兰的贵族精英阶层,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的情人,并为他育有一子。有资料记录她出入宫廷,和那位米兰公爵有过几年的亲密关系。实际上,切奇利娅抱在胸前的那头野兽暗喻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本人。他曾在1488年被那不勒斯国王任命为貂王。 天使报喜 木板油画 ,98×217cm 约1470 年 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藏 《天使报喜》可能是达·芬奇22-23岁时创作,在这幅画里,年轻的达·芬奇因为经验相对不足而在透视画法上表现得不那么完美,评论家们经常提到这一点。即便如此,这并不影响画中人物沉浸在一种通透而明亮的空气中。画中最令人难忘的细节是来报天使降落的那片草地。达·芬奇所描绘的这一前景生机勃勃、充满了灵性。他细致入微地研究了每个细节,预示这位大师对自然界动植物种种奇迹的无穷无尽的研究。 圣母子与圣安妮 木板油画 168x130cm 约1513 年 巴黎卢浮宫藏 长期以来,达·芬奇一直在思考“圣家族”这个题材,尤其是那些怀着怜爱和忧虑注视婴儿耶稣的女性(祖母安妮和母亲马利亚)。在《圣母子与圣安妮》中,圣家族图像经历了进一步的演变。其中,圣约翰并没有被直接描绘出来,而是作为一只羔羊出现:羔羊是耶稣牺牲的象征符号(耶稣作为神的羔羊,身负全人类的罪恶)。画中的婴儿耶稣拥抱了羔羊,几乎在预示他作为牺牲者的命运。 持花圣母子(又称《柏诺瓦的圣母) 木板油画转布面油画 48×31cm 约1480-1481年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这幅画在转移到画布上时受损严重。它的保存条件肯定不算是最好的。画中,一种充满慈爱的感情光环联系着圣母子。我们可以从收藏在伦敦的那幅达·芬奇所绘的以圣安妮与圣母子为主题的大幅素描画稿中再次看到这种情感的联系。 圣母子(持康乃馨的圣母) 木板油画 62×47.5cm 约1473 年 慕尼黑古美术馆藏 这幅画描绘了圣母马利亚向她赤裸的孩子献上康乃馨,而圣婴则急切地想要抓住鲜花的画面。在开放的凉廊之外可以看到由蓝色的山峰和树林构成了广阔明亮的山地景观。这可能是达·芬奇的画作中最能表现佛罗伦萨画派以及“师承委罗基奥”的一幅作品。 岩间圣母 木板油画 199×122cm 约1483-1486 年 巴黎卢浮宫藏 画的图像主题是幼年耶稣与圣约翰相遇的传奇故事。圣母马利亚右手拥抱耶稣,把他拉向自己,耶稣的对面是圣约翰。而天使则用右手指向救世主耶稣的方向。达·芬奇把这个故事设定在岩石嶙峋、植被葱郁的环境里。岩石间的阳光引出明暗对比。在这一地质景观中,透过岩石的空隙可见远处的山脉。尽管仍然可见佛罗伦萨时期的特点,尤其是那个手指指向耶稣的天使,但《岩间圣母》这幅画是达·芬奇米兰时期的核心创作。 岩间圣母 木板油画 189.5×120cm 十六世纪初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岩间圣母》的这个变体可能比卢浮宫正在展出的第一个版本的创作时间要晚,在图式上也模仿了后者。画中,圣母马利亚把耶稣拉近,用右手揽住他。一位天使则把小圣约翰引入这场神圣的会见。画里的一切都置于自然景观中,层叠的岩石延伸到更加遥远广阔的风景。远景处蓝色的山脉逐渐隐没在空气中。 音乐家肖像 木板油画 44.7×32cm 约1488-1489年 米兰安布罗西阿纳美术馆藏 此幅画中人物的身份还不确定。有人认为他是1484年开始服务于米兰大教堂的清唱大师法朗基诺·加甫里奥。这幅画在今天被普遍认为是达·芬奇的画作。这一论断来之不易。有些人认为它是由达·芬奇和别人合作完成,先由达·芬奇动笔起稿,再由他的学生比如德·普雷迪斯或博尔特拉菲奥完成。最近的科学分析表明,画中人物手持乐谱的手是后来添加的,用了不同的颜料和粘合剂。 美丽的费罗妮叶 木板油画 63×45cm 约1495-1500年 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创作的一系列米兰人的肖像中,这幅肖像画是在《音乐家肖像》之后,大约是十五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创作的。卢浮宫最初也很难确认整幅画完全属于达·芬奇的创作,而如今,这一点几乎已为所有人认可。达·芬奇敏锐的观察和对透视法的充分运用在画中十分突出。画家借此描绘出珠宝的形状和华丽,服饰触感的一致以及这个年轻女人的光洁之美。 吉内薇拉·班琪 木板油画 38.8×36.7cm 约1475年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幅小而珍贵的作品是达·芬奇年轻时的作品。运用了各种名字象征符号对画中女孩进行集中赞美。她头部后方的多刺植物刺柏是一种代表祝福的植物,也暗指这位女士的名字。在背景处,三种植物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盾形的纹章:中间是刺柏树枝,左边是月桂,右边是棕榈,分别象征着荣耀(月桂)和美德(棕榈)。 女子头像 (又称《头发蓬乱的女子》) 木板上用棕红色、白色颜料 27.7×21厘米 约1500年 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是达·芬奇最神秘也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有人认为这是现代时期的赝品。这个假设后来遭到否定。今天大多数评论家都毫不怀疑地承认它大约出自1500年或之后不久的达·芬奇的手笔。1627年,贡扎加宫殿里的一份财产清单上写着:“有一幅描绘一个头发蓬乱的女子头像的速写......是达·芬奇的作品。” 施洗者圣约翰 木板油画 69x57cm 约1513-1516 年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只描绘了四分之三的圣约翰形象。他伸出右手指向天空,脸向左倾斜,整个身体呈回旋状完全没入背景的大气之中。科学分析表明,这幅作品运用了最少的绘画材料,没有一丝多余的笔触痕迹,展现出画家运用以透明画法为基础的绝对精湛的技艺所达到的视觉效果。 酒神巴克斯 木板油画转布面油画 177×115cm 约1510-1513 年 巴黎卢浮宫藏 博士来拜 木板上炭笔素描、墨、水彩及部分油画 243×246cm,1481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博士来拜》是达·芬奇受位于斯科皮托村的圣多纳托教堂委托绘制的一幅祭坛画,是他的一幅未竟之作,他因1482年迁居米兰而放弃了继续创作。 荒野中的圣哲罗姆 木板油画 103×75cm 1480-1482 年 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 这幅未完成的作品描绘了圣哲罗姆在沙漠中苦修的情景。圣哲罗姆的面部和骨骼描绘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特征,加上黑色和赭色的色调以及快速的作画笔触,都表明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接近于或略晚于上面提到的《博士来拜》。这幅画最初的创作目的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为什么达·芬奇没有画完它。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那些出自达·芬奇之手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足二十件。一些有文件记载的画作已经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技术缺陷而损毁。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但此次展览通过国际领先的数字采集和制作技术,还原世界大师的经典艺术,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法移动的珍贵原作,能够以新的方式汇聚一堂,无论对于这些作品之间,还是对于这些作品与观众之间,都是一场“不可能的相遇”。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 展览时间:2019年4月16日—5月2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