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循环经济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梵心4466 2020-03-17

任何去过日本的人都不会否认日本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而且环境保护的相当的好。60年代的日本,也曾受困于举世无双的环境污染,甚至被贬称为“公害大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公害”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四大公害”分别是“四日市哮喘病”、“熊本水俣病”、“新潟水俣病”和“痛痛病”。这四大公害引起舆论压力有增无减的逆境下,日本国会终于在1967年7月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随着经济增长,污染加剧,日本对待环保的态度逐步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环境与经济并重时期

      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优先,确立循环型社会

      进入21世纪:环保理念再次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

综观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自60年代开启防污设备的制造至今,日本的成就颇为可观。例如发展大型焚化炉,用以回收工业废弃物。水污染防治领域则开发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能够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丙烯腈的废水,使其有害程度降至最低。

启示:

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意见表达是环境治理的有效保障

政府对污染作出的反应是由于污染造成的社会压力,而不只是污染的严重程度。污染的社会强度而不只是自然强度决定了政府对污染的反应速度和力度。

二、环境治理对环境与经济协调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是典型的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用以弥补市场缺陷。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治理的基础条件,但不可能真正成为法律的缔造者和执行者。国家意志的制度化体现,完善的环保立法和严格的环保执法。

三、市场机制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发达国家的环境战略提倡市场机制

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投入,环保难以实现。政府直接投资外,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排污收费、环境税收、环境基金可补充投资经费不足,还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环保,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推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的建立和推广。

四、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钢铁、炼油、食品、化工、造纸、有色金属、水泥7个行业占了全球大气和水污染的90%。没有上述产业或比重较小就相对容易或提前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产业技术的现代化。

PS:关注公众号可在后台下载原文件


广告来啦!

欢迎咨询我司“智慧环保管控系统”,同时我司提供环保软件定制开发技术服务。

洽谈电话:15650790298(微信同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