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仙灵诀拾珍·5、武功与丹功》

 心静自然凉1985 2020-03-18
一拳一太极,武道功承上。
三元开太珠,君子立上点。
 
这是张老师给一位修道且习武者的灵应诗。我一般不记是给哪位先生灵应的,只关注灵应诗本身。只有个别好友的灵应诗,我了解其人,就像第一首给岸灯的诗,我了解岸灯,能结合他本身的情况来写。

一拳一太极,估计这位道友喜欢太极拳。2019年年底,与朋友牛先生的太极老师万先生相识,万先生有个理论:“只要符合太极原理的拳法都可以称为太极拳。”这是广义的太极拳。我非常赞同。

那次朋友的年终聚会上张玉仙老师和大家聚谈,我专门讲了万先生的理论。现在看来,“一拳一太极”之理与万先生的理论完全契合。

拳法都有阴阳,即便传统的武当太极拳、陈氏、吴氏、杨氏、武氏、赵氏太极拳,以柔克刚,但太极拳的柔里不是没有刚,那种内劲的爆发力是刚

即便如少林拳、南拳以刚猛著称的拳法里也包含着阴柔的部分,对内气的修炼、对力道把握、对修身养性的要求都是柔的一面、阴的一面。太极,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只要拳法里包含了阴阳相济的元素,都是宏观上符合太极原理的。

偏于阴柔,成了传统所谓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即是;偏于阳刚的,成了传统所谓的外家拳,少林拳、南拳即是。只是有偏向而已,本质上,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这是拳法的本质,也是拳法里的太极原理。

这样来理解张老师的灵应诗,会觉得非常好。


武道功承上,武术有道,武术没有道就练不出高功夫。要是真正讲古代一些大师们的武术武功武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过去一些传奇小说里写的神奇功夫并不虚假。即便《逝去的武林》里李仲轩讲老师薛颠的功夫,也达到了非常神妙的境界。

我祖父一生尚武,他年轻时请来少林寺还俗的和尚宋把式在我家教武,我听父亲和村里老人说,宋把式的绝招之一“死人挪床”,你明明看见他在床上睡熟了,如果你有意拿棍子去打他,一瞬间,他不见了,人已站在你身后。

死人,说他看起来睡得很沉,像个死人。挪床,一瞬间他从床上腾挪开了。那种境界,高深莫测。这还不是他最好的功夫。

村里一位道行极高、且有武功的马大爷对我说过,宋把式晚年到武山水帘洞去修炼,山岩上有个洞,里面很深,洞口很小,只能进去一只猫。宋把式到了洞口,一低头,人已经从很小的洞口进去了。他坐化到这天然山洞里了。据说,肉身不朽。

如果看看海灯法师、李真果真人的两位大师的共同师父朱智涵的神奇武功,非常神奇,像还珠楼主的剑仙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没有对道的体悟,想修成高深武功,门都没有。

因为,高深武功,最后都要性命双修,都要炼神、炼气,才能进入通玄的境界而借用身心、天地、万物、宇宙的能量而成就高深武功。这是“不是秘密的秘密”,像道门的剑仙们通过练剑来达到修道的境界。

如果是真修炼的人,真正修通了奇经八脉,武功不修而自成。武术家有句俗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悟道,到底是胡闹。”这俗话把武与功、武与道的关系讲得非常精准。

佛道很多高人精通武功,少林派标榜达摩大师,武当派标榜张三丰真人,是佛道绝世高人,是武功与修证上的极致的成就。

就说宋代,禅宗临济宗的白云禅师是武术大师,道法、武功一直传到了近代的周潜川居士;宋代的白玉蟾、王重阳都是武学上的宗师,也是道门开宗立派的大师。


三元开太珠,元精、元气、元神就是三元。太珠即是玄珠、太极之珠、阴阳之珠。太,也是极致的意思。精气神变成了玄珠、丹珠、太珠,武功就与仙道合一了。

武功以练精、炼气为本,丹道在此基础上还要炼神还虚,明心见性。武功的基础功夫与丹道的基础功夫都一样,都要修炼身体,在武功是“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在丹道,是“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

实其腹,强其骨,是修炼武功与丹道的共同功夫。形体修炼好了,自然会在炼气、炼神上更进一步。《悟真篇》所谓的“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万化安与百骸理,都可以通过练武达成。

张三丰真人创立武当派武功,少林寺禅僧习武强身,不是偶然的,都是为了修证更高的道。

气脉手诀法门包含着丹道与武功精义。只是我平素讲丹道而不轻易讲武功,里面的武功心法需要修炼到一定境界才能讲。

以上已经把武与丹、武与功的道理讲到位了。

君子立上点,修道者自然应该是君子,至少是君子。立点要高。立点高,则取法高,境界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