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很有趣的两首题画诗,第一首脍炙人口,可是第二首鲜为人知!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苏轼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不仅文章写得好,另外在绘画,以及音乐方面,也有着很高的成就。纵观古代的诗保,唯有王维可以与之相比较,不过人们对于苏轼的喜爱,显然又要超过王维。不过苏轼个人还是偏爱王维,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的诗,那是诗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而他自己的作品同样也是如此,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那同样也是意境唯美。

笔者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苏轼两首很有趣的诗,也就是他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期间所创作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这两首不仅写得很美,同时还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不过人们比较熟悉的还是前一首,后一首却是鲜为人知,其实两首诗都是经典,也都值得我们一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整首诗写得很有趣,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却同样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开篇的两句使得是写出春天所独有的美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外面正好有一树桃花,每当到了初春时节,它就开出了两三枝艳丽的花朵,只有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知道春天,它们在水中比人们更早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最后两句又是尽显诗人本身,由于到了春天,各地的野菜也开始上市,有了很多的鲜味,“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远处的河滩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菜,芦苇也长出了新鲜的叶子,而这个季节河豚长得正肥美,开始可以食用了。在这两句中诗人写得很有趣,也把这首诗给写活了。

第一首诗每一句都是经典,也是这一组诗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不过第二首尽管名气不大,但是同样写得生动有趣,也是难得的佳作,只不过它流传没有第一首广,也就使得人们并不太熟悉。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实这第二首同样很经典,写得也更加生动有趣,第一二句两组叠字句浑然天成,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具有感染力,“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此时北归的大雁像是北归的行人一样,匆匆向北而归,依依不舍,有的还差一点掉队。这两句看似很普通,可是再结合下面的两句,我们就发现,这整首诗同样很唯美。

第三四句又是笔锋一转,写了北方大漠的风雪,还有当地的风景,“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即使是远隔万里,那也能够知道北方此时正有大风雪,所以不愿意去北方,还是留在这南方度过这美好的春天,看一看这江南不一样的风景。最后这两句充满了诗意,也令这一首诗更具有张力,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苏轼在这两首诗中,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不一样的春色美景,还有自己对于江南的向往。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诗人笔下的风景,那就是所见之物,其实并非如此,这两首诗是题画诗。当时苏轼正是看到了惠崇的画《春江晚景》,他很是欣赏,于是提笔写了这么两首有趣的诗。但是经历了这么一千多年的历史,原画早已失传了,只有这两首诗流传于世。可见在苏轼的心目中,这两首诗很唯美,画出了江南不一样的春色美景,使得他很是喜欢这一幅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