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一“柳”字却将柳树写得尽态极妍,崔护这首诗《五月水边柳》,令人印象深刻

 qiangk4kzk8us4 2020-03-18

唐代诗人崔护的成名,离不开他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正是靠着这首诗,他才得以名流千古,被唐诗集所收录。不可否认,这首诗本身写得很好,但诗背后的爱情故事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崔护留下的诗篇并不多,《全唐诗》仅收录六首他的诗词,这大概也是导致后人无法考查其生平的最主要原因。在他留下的这六首诗,除了《题都城南庄》这首外,剩余的五篇中也就《五月水边柳》艺术成就比较高。这首诗崔护没有用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从不同角度写出五月水边柳条的婀娜姿态,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提到柳,很多诗词都借助其意像表现送别、思乡之情,比如诗仙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是描写自己客居京城,深夜突然听到远方的笛声,想到《折杨柳》这首曲调,油然升起思乡之情;再如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是借助青翠的柳树反衬离别愁绪。古时码头岸边都会种植柳树,送别朋友时会随手折一枝柳条赠他,因为“柳”和“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意,故白居易会叹到“青青的一树柳条”曾经入了多少离别的场景……

但是,崔护的这首会让人不自觉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那首《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和杨这首描写柳树的诗词一样,崔护并没有过多赋予柳条、柳树“依依惜别”的寓意,只是单纯地描摹水边柳树的美好姿态,不仅描绘出春季柳树的特点,而且流露爱惜新柳的深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热爱观察、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五月水边柳》先从水边柳树的根部写起,“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意指柳树根系发达,一直延伸到水边。游人可以从岸上看到它们倾斜缠绕的根系,沿着岸堤伸入水中;整个柳树倒影在清澈的水中,随水波荡漾,仿佛在迎风摇摆。接着,诗人崔护用拟人手法将岸边的柳树比作刚刚苏醒的少女,因早晨温度还未上升所以睡眼惺忪,伸着懒腰在晴日下愈发窈窕。“睡脸”语出白居易的“淡红花帔浅檀蛾,睡脸初开似剪波”一句,尤指醒后仍带着倦意的面容,用少女的睡脸比作尚未展开全貌的柳叶,栩栩如生,构思极为巧妙。

柳叶尚稀疏的枝条随风摆荡,但是稠密的柳枝已经重的摇摆不了,只能垂在水中,或轻浮在水面上,因沾了河水重量陡增,这情形配合缥缈浓重的晨雾,就仿佛景色凝固一般,宛若画卷;而柳叶上尚未消失的露珠好似一弯愁月在流泪。为什么是愁月呢?因为柳条细长并不像盈月般圆满,所以就暗带愁容。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则从动物和人的角度分别写其对待柳条的不同态度:过长的柳枝垂入水中,让自由自在的鱼儿误认为是钓鱼者的鱼饵,不禁大吃一惊;初春没多久,柳枝尚未长粗,所以禽鸟或鸭子便开始啄着玩。人呢,则多愁善感,看到柳树便想到天隔一方的亲友,所以崔护写道“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意思是离别很久但是感情依旧深厚,这流露春意的柳条正好可以供送别之人折下,为友人送去最真挚的祝愿。

总的来看崔护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摹垂柳的万千风情,却没有用到一个“柳”字,却写得尽态极妍,惟妙惟肖,令人印象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