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秋已至,霜寒露重,切不可“春捂秋冻”

 最美医生徐爱芳 2020-03-18

一夜之间,这‌座城‌市就冷了。早上有些寒风飕飕,慕正中医告诉您,不要再拿“春捂秋冻”当借口,适当冻一冻,可以预防冬季多种疾病是有一定道理的,切不可一冻到底。要想发挥“秋冻”的养生效果,一定要躲开这些不可以冻的部位哦!

1. 肩部“秋冻”——肩周炎

寒露节气后夜晚开始寒冷,人体肩部受凉时间久了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很可能出现肩周炎的症状。所以,大家更要注意肩部的保暖。

2. 膝部“秋冻”——关节炎

现在的女孩为了追求时尚,时至深秋她们却依然短裙、短裤配长靴,然而这种装扮往往会把膝关节暴露在外,年轻时体质好,一点也感觉不到,但是长期如此,可想而知,关节炎便与你度过后半生了。

3. 脖子“秋冻”——风寒风湿

秋季寒风最容易吹到后脑勺和脖子两个部位,这里布满了诸多神经及丰富的毛细血管,脖子一旦被寒风侵袭,轻则引起肺部的感冒,重则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的供血,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4. 后背“秋冻”——气管炎

后背受凉容易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因此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尽早撤掉凉席,夏季尽量也不铺凉席。另外睡觉时一定要要把卧室门窗关闭以免受凉。

5. 肚脐“秋冻”——肠胃炎

现在在街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爱美的女生穿着漏脐装,这样把肚脐暴露在寒霜下,此时早晚温差又特别大,到了晚上,风霜非常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身体内部,首先刺激的便是肠胃,接着很容易带来腹泻,当年龄稍大时,体内阳气压制不住积累的寒邪,便会导致各种疾病。

6. 双脚“秋冻”寒入身

正所谓“寒露脚不露”,此时,寒意更浓,除了不能赤膊露身之外,夏天的凉鞋就不要穿了,因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着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要注意脚部的保暖。

7. 十月下旬“秋冻”停

十月下旬后,气温迅速下降,寒意会越发感觉明显,如不及时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各类疾病不请自来。以下四类病人忌“秋冻”,宜坚持扶阳药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胃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及风湿病患者这四类病人尤其需要秋季保暖,秋冻这种事对于这类人来说就更不要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