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三)(朱国琪原创) 3、治疗:①、桂枝法:接下来我们就到了最重要的治疗部分,前面我已经从西医方面概述了流行性感冒,从中医五运六气方面阐述了它的病因,并对他的症状进行了这个分析,接下来讲到他的治疗,火神派的治疗主要是三大法,第一个叫桂枝法,第二个叫附子法,第三个叫非附桂法。昨天我听陈卓荣师兄他讲课的时候,讲到小儿退烧的方,这个方其实是很管用的,但是必须是病邪还在三阳经的时候用,一旦病邪进入了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的时候这个方就不太不管用了。伤寒论里面讲到感冒的治疗,最重要的一个方就是桂枝汤,桂枝,生姜,芍药,这三个药的组合。芍药和生姜的剂量的变化可以调控这个桂枝,让桂枝往外发散多一点还是往里走一点。
这张图是我们师傅做的,大家看,在桂枝汤里面主要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其中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剂量是均等的。大家看这张图,卢门把芍药用山楂替代掉了,芍药是偏凉性的药,山楂除了有白芍的酸性之外,还有健脾胃消食的作用,对胃肠型的感冒很管用,用它来替代芍药。我们的桂枝汤就变为桂枝,山楂,生姜,大枣,甘草,我们再把甘草调整用量,去掉大枣(大枣是滋腻的药,肠胃有湿的病人不适合),换成白术或者苍术,就变成了上面我发给大家的处方,有桂枝,苍术,炙甘草,生姜,没有用山楂,因为我把山楂放在了加减法里面,这就是桂枝法。
上面这三个药是桂枝法里最关键的三个药,也是桂枝法的精髓所在。桂枝吃进去之后的这股能量,可以调动我们的太和之气(阳气)出来作用的,桂枝调动阳气出来做工,它搭配什么样的药,就可以走到哪里。我们看,桂枝的剂量是10-15-30克,生姜的剂量15-30-60克。生姜在解表里面,生姜的量永远大于桂枝,它可以把桂枝的药性往身体外面推,可以把寒邪推出去。这是桂枝和生姜剂量的比例,这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要解表,生姜的剂量永远大于桂枝,不管大5克,10克,如果你想寒邪再往外走一点,就把生姜剂量再加大一点,这点很关键。
如果你想把桂枝的作用往里面多走一点,生姜的剂量比桂枝少或者一样多,然后加上山楂,山楂的剂量一般用10-15克,也有用到25克,这样就够了,因为山楂要比芍药酸很多,量可以少一点。比如桂枝用30克,如果你要往里面走,山楂一般用到25克左右,已经可以替代芍药60克的作用了,平时用在解表,控制爆炸范围,协调营卫的这种情况之下,桂枝用30克的话,山楂用15克,可以取代芍药30克的剂量了。
以上讲的是桂枝法里最经典的加减法,基本法里面有苍术和广陈皮,苍术和广陈皮的组合在郑卢医学里面叫麻黄汤法,它可以替代麻黄用。这里讲的替代,并不是能完全替代麻黄,有肺部症状的时候该用麻黄还是得用麻黄。讲到附子法的时候我们会用到麻黄。苍术可以祛肌肉腠理的湿气,它和白术不一样,苍术和白术都可以祛脾胃的湿,苍术主要管外面,脾胃所管的肌肉腠理的这个层面,白术主要是管脾胃的里面,所以湿邪和寒邪在肌肉腠理所以我们用苍术。广陈皮有多方面的作用,至少有包括两个方面,我们也把它叫做太阴经的用药,太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阳脾,所以广陈皮经过现代的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祛痰平喘,另外一方面是它可以促消化,排除肠道的积气,可以抗溃疡,还可以消炎利胆。在中医方面来讲,它就是一个标准的太阴的用药,陈皮有挥发油,辛香的味道,可以解表,它这种辛香理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肠胃消化,陈皮重用的话是有一定的发汗作用的,苍术和陈皮的搭配,苍术把肌肉腠理的湿气排除,陈皮再把它鼓推出去,就可以代替麻黄发散的作用。
再看其他的几味药,一个是清半夏,半夏在这方子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降,就是让我们的气往下降,半夏的剂量是有讲究的,一般在15克到30克,这个剂量是调理我们的中焦之气的,如果超出了30克,到40多50克的时候,那么它就直接可以打通三焦直接往下走了。在《伤寒论》里面,用半夏半升,那就是120多克,它直接可以把痰湿全部都往下走了,在这里因为病人的病邪还处于上焦和中焦,所以剂量用在30克以内。为什么叫半夏呢,就是夏天到一半的时候采收,夏天到一半可以降阳气,让我们上升的这种气转入收藏,所以降阳气的作用它就可以降肺气。在五行里面,最大的降就是阳明的降,所以肺气往下降,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和脾胃是不分家的,所以这样降下来以后,肠胃拥堵的气机就可以往下走,所以肺和大肠是一起降的,半夏在这里的作用很关键。
其他的几味药:羌活,独活,白芷,黄芩,防风,这几个药是九味羌活汤的基础。九味羌活汤最早体现了分经论治的理念。什么叫分经论治呢,按照你的症状,哪个经用什么药,九味羌活汤有羌活(君药),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黄芩,生地黄,甘草。羌活作为君药是走足太阳膀胱经的,祛除太阳膀胱经的寒邪,所以太阳的疼痛就用到羌活,苍术是治脾胃的,走太阴经的。细辛是少阴和太阳打通通道的一个药,归入少阴经,白芷是调阳明和少阳经的,川芎是治疗头部的,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用药,黄芩是手太阴肺经的用药,还可以清少阳经的热,生地黄是清血热的,心主血脉,入手少阴心经的,甘草属于太阴经的用药,在方子里面还可以统管协调各个药的作用。防风是专门祛风的,属于风中润剂,是最安全的祛风药。所以我们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合并了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在桂枝法里有什么体现呢,有苍术,白芷,黄芩,防风,甘草,全身疼痛的还要加上羌活,独活,这就是桂枝法和九味羌活汤的合方。
大家看看这个方子里面还有一个药:前胡。它是止咳的药,前胡和柴胡有什么区别呢,两者都是伞形科的植物,在这里面,用它们来代替柴胡来用,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桂枝法有前胡,黄芩,半夏,生姜,甘草,这个就有小柴胡汤的意在里面。所以桂枝法的底方,调太阳的有桂枝,甘草,生姜,降阳明的有半夏,调少阳的有前胡和黄芩,白芷在火神派里面替代柴胡来用,引太和之气上头,解三阳经的热,白芷,黄芩,前胡是三阳经一起调的。太阴有苍术,甘草,喉咙痛的病人,前面我们讲了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都有了,也可以治疗喉咙痛,真正的到了少阴的时候,我们就用到了附片和细辛了,这是附子法的范围了,到了厥阴我们也要换法了。
所以桂枝法的框架适用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经,在这四条经病人的病邪还没有病到三阴经的时候我们用桂枝法效果是非常好的。再简单一点讲,还没有输液的,或者平时身体比较好的。病人输液或者用抗生素后寒邪就直接入血了,这时候我们直接用附子法了,不用桂枝法。这里的桂枝法用在三阳经。附子法用在三阴经。
我们再看看加减,发烧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上面的桂枝法里面加金银花,或者可以不用金银花。发烧已经有前胡,黄芩,小柴胡汤了。桂枝汤有桂枝、苍术、甘草、生姜,阳明的半夏,这个方里面还有黄芩,陈皮这些解表的,所以用基本方他就可以退烧。实在不放心,发烧度数高,加金银花30-60克就可以了,吃一两付以后就退烧了,然后把金银花去掉,再吃基本方就可以了。有口干,血热的症状,口唇比较干,那么可以加生地黄10克;如果有关节的疼痛,我们就加上羌活;有痰的病人,加制南星10-15克。
痰比较深吐不出来,用制南星加白芥子,白芥子可以化痰为水,比较深的痰用白芥子以后就会被稀释,就容易吐出来了。另外一种黄粘痰,或者像烂豆腐渣一样,这种症状就合并有细菌的感染,细菌和病毒都有,我们就加上薏苡仁,薏苡仁一般我们用30-60克,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的。另外再加上全瓜蒌,这个加减很重要,病人出现黄粘痰和烂豆腐渣的痰的时候,很多人就把不住阵地了,他就不敢用桂枝法了,我们加上这两个药就可以了,薏苡仁这个药在伤寒和金匮里面都有用到。用在什么方面呢?第一个叫麻杏苡甘汤,一身疼痛,发烧,一身疼痛一般都是病毒的感染,所以我们就要用到薏苡仁来抗病毒,还有一个方子叫薏苡附子败酱散,这是治肠痈的,肠痈就是阑尾炎,张仲景治阑尾炎用的是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这里用的薏苡仁的作用是吞噬阑尾炎细菌的。全瓜蒌加在桂枝法里面,我们有一个方叫小陷胸汤,有半夏、黄连和瓜蒌,黄连是寒凉的我们不用,有些流感病人,有胸骨后不适的症状,把瓜蒌加上,就变成小陷胸汤可以治疗这种症状。一般有黄粘痰或者豆腐渣一样的痰的病人,感染得比较重,一般都有胸骨不适,所以薏苡仁和瓜蒌是一定要加上的。
喉咙痛痒的病人,前面我们讲了喉咙痛有半夏散及汤,如果还不放心的话,可以加上桔梗,桔梗是咽喉的专药,一般用10克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加上厚朴,厚朴在《伤寒论-阳明病篇》的承气汤里面,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用到了厚朴,在承气汤里面大黄和芒硝是用来通大便的,枳实是顺气的。厚朴在里面是润降阳明的。阳明燥金,厚朴在里面起到润燥的作用。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厚朴和半夏的组合是非常多的,半夏是降阳明的,厚朴是润,一个降,一个润,把阳明的燥降掉了,喉咙痛用厚朴10-15克可以润降阳明,喉咙就不痛了,喉咙痒的症状也要加厚朴,咽痛咽痒加厚朴和桔梗,如果比较轻的病人也可以不加,因为我们有半夏散及汤了。
咳嗽的病人,加厚朴,杏仁和紫苑,因为这个方子里面已经有前胡了,前胡是止咳的,半夏也是降逆止咳的,所以很轻的咳嗽我们就不用加。比较严重再加上厚朴和杏仁,厚朴和杏仁在《伤寒论-太阳病篇》有两个条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汤主之。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是治疗咳嗽喘的,我们前面讲到了肺型的流感,它会出现肺纹理紊乱,紫苑起到像梳子的作用,就像你的头发乱糟糟的,用梳子一梳就理顺了,紫苑就起到梳理肺络,让紊乱的肺纹理恢复如初。
输液之后就用独活10-15克。前面我们讲到输液和用抗生素之后寒邪就直接入血,入到营分血分去了,独活在这里是祛风的,而且是祛大风的,独活可以把里面的寒湿调出来,从营血分调到卫气,从三阴调到三阳。所以输液过和用抗生素后用独活,没有就不用加。
有些病人会流鼻血,加上白茅根和北沙参。纳差的病人,饮食差的加上淡豆鼓,我们有一个治外感的处方叫做葱鼓汤,就是葱白和淡豆鼓,淡豆鼓可以解表,也可以调理脾胃,加南山楂10-15克,还可以加白蔻仁5克,山楂之前已经讲过了。
乏力气虚,加鹿角片和北沙参,鹿角片是补督脉的,北沙参是补任脉的,我们用这两个药来模拟小周天的运行,模拟任督二脉的运行,任督二脉运行以后,六经都可以补得到,任脉和督脉是可以通调12经的,所以大家一看我开的处方,首先就是鹿角片,北沙参,再加上桂枝法就是这个原因,接下来我给大家讲附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