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最大的一个漏洞,贾府家道复初,根本不可能

 木槿读书 2020-03-18

如果能耐下浮躁,把红楼梦从头到尾,不跳章节,细致地读到三五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作者笔下这个无年代可考的故事,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小说的结尾,甄士隐出场了,在出家成道之后,更是超乎尘世。他和贾雨村有这样一番对话:

“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荣宁二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之前读到这里,理所应当的认为贾府“兰桂齐芳”之后,就可以“飞黄腾达”现在再翻过头来看,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作者的原著,未必有这个意思。

首先看贾府的兴衰,是由家族成员内部原因导致的

从一开始宁、荣二公出生入死,靠赫赫军功开创家业之后,到贾敬、贾赦“文”字辈就已经开始弃武从文,开始科举考试了,但是几代下来,仅仅有贾珠考取了功名,还早早就死了。

到贾兰这一辈,已经历百年,开始“萧条”,仅仅是维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

后来贾府历经抄家、革职、流放终于一败涂地。

在著名的古代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都是有重大的历史原因。

《水浒传》中林冲落难是因为高太尉陷害,《三国演义》中曹操势力的兴起,有黄巾军起义作背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是因为唐太宗笃信佛教。

而贾府的兴起和衰落都没有历史事件,都是因为家族内部的因素所导致的。

从大环境看贾府后代是否有官运亨通的可能

贾兰是科举考中了,就算是真的“兰桂齐芳”,他有了高官厚禄,这个家族就又能恢复百年前的兴旺吗?

其实贾政很有预感,无论是元宵节猜灯谜还是120中的书信中,都显示出了这一点。

宝玉出家,贾政在南方回家途中见到了他,给家中的书信中写得很明白

“作了官,如果犯了事坏家败产,那时倒不好了”

这是他在官场多年得出的经验之谈,当官要么是清官要么是贪官。如果徇私枉法,横行霸道,那么这个贪官的下场就是贾雨村那样,没有好的结果,就算是当年笏满床,也会落得个“陋室空堂”。

如果做个清官,能否符合当时的官场规则,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要知道,贾雨村也是想当个清官,但是在潜规则面前,最终同流合污。

无论清官,贪官最后“犯事”,结果都一样。

贾府的奢靡之风,并没有刹住

所谓家道复出,不仅仅官运亨通,还要经济富裕。而经济兴旺要么是有挣钱的门路,要么是勤俭节约,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

但是贾府在经过一系列事情之后,已经是个空壳。不仅空还有外债,在办理贾母丧事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亏空,贾琏最后不得不卖田卖地。

就算是皇恩浩荡,后来所抄家产奉还,但是那不过一些房屋,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贾府一向奢靡惯了,岂是能说改就改得了的。当初王熙凤理家,她仅仅是贪婪,往自己的小家里划拉,但是她的管理才干还是很值得肯定的,现在谁来管家呢

王夫人、邢夫人年岁大了,李纨和宝钗她们两个都是明哲保身之人,她们有王熙凤的魄力吗?从主子到仆人的奢侈,她们能束缚得了吗?如果这些刹不住,从哪里谈家道复初呢?

而且贾府的那些不肖儿郎,除了少了一个贾宝玉,贾赦、贾琏、贾珍、贾蓉等人,除了世袭的官职,就是捐来的官位,人设已经定型,能改好吗?

俗话说“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就这几个老少爷们的德行,仅仅贾兰一个人,难以复兴。

贾府内部的争斗不可能停息

贾探春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就提出了警告“家里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

这个抄检大观园本来就是邢夫人和王夫人,是丫头和婆子的较量,这个较量不会突然停止,家庭不和睦,从哪里谈复初呢?

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贾府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家族衰败很快“忽啦拉大厦倾”,但是家族的兴旺,时间是漫长的,需要至少三代人甚至更多代人不停地奋斗和努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家风传承。

“和睦、勤俭”这些家族兴旺的基本条件在贾府中都不存在,要想复初,可不是说话那么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