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德”字真义:老子用来揭示人类智慧源泉——隐性大脑

 渐华 2020-03-18
一、现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在认识上的局限

现代人接受的教育,都是起源于西方现代文明的知识、观念、认知模式,这种建立在“单一结构世界”假设前提下的文明,在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先天就存在着一种几乎无法克服的局限。而固守在这种局限中,所建立起来的所谓“理性”,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认知障碍。

为了帮助大家去突破这种认知障碍,我们借用电脑中的“硬件”“软件”的模型,来揭示现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在认识上的认知障碍。

“人脑的运行模式”“电脑的运行模式”很像,电脑运行需要有作为“硬件”的电脑装置以及作为“软件”的程序,有了电脑装置以及程序,一台电脑就能运作起来。

同样,人脑本身也是一种“硬件”,思维方式就是一种“软件”,一个人要进行思维,同样少不了大脑与思维方式。

电脑有了“硬件”与“软件”以后,在运作的过程中,一头需要有信息、数据的“输入”,电脑接收到信息与数据以后进行运算,运算结束就会“输出”运算结果。

人脑的运行,也是这种“输入→运行→输出”模式。

一个人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数据的“输入”,人脑对这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思考以后,所作出的“输出”,就是一个人的“行为”。

人的所有“行为”的集合就是“文化”

如果网友们理解了这种“输入→运行→输出”的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来分析,现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在认识上的认知障碍了。

现代人所认识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属于“文化输出”的部分,是中国古代先贤的“大脑”,在接收了他们当时的生活、工作环境的信息、数据以后,经过“大脑”处理,所作出的“文化输出”。

现代人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只认识到这种“文化输出”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人的“大脑”的“硬件”、“软件”。

按照现代科学的假设前提:“单一结构世界”来看,中华古代先贤黄帝、老子、孔子的“大脑构成”,与现代人的“大脑构成”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加入“进化论”的观点,那么,现代人的大脑要比黄帝的大脑多出五千年的进化优势,比老子、孔子的大脑多出两千多年的进化优势。所以,从尊重古代先贤的角度来看,现代人会忽略这二至五千年的进化优势,把黄帝、老子、孔子的大脑看作是与现代人一样的大脑。

既然,大脑都是一样的,那么,作为“硬件”的因素就可以忽略不计,不用去研究了。

而从“软件”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中华先贤所没有的,而“逻辑思维”是人类最科学、先进的思考方法。

因此,现代人完全有了用俯视的角度,去审视中华先贤的“文化输出”的自信。

这样的认识,站在“单一结构世界”的世界观中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站在“重叠结构世界”的世界观来看,是一种很幼稚的认知方式。

因为黄帝、老子、孔子所用的“大脑”,与现代人从解剖学上所认识的大脑,并不是同一个“大脑”。

让黄帝、老子、孔子产生“文化输出”的,根本就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大脑,而是存在于隐性人体中的“隐性大脑”,以及隐含在“隐性大脑”内更为复杂的构成。所以,在“硬件”上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人所用的大脑,在中华先贤的眼中,就是一种动物性的大脑,是没有智慧的,只有一些适用于生存的智能。所以,在中华先贤产生“文化输出”的过程中,他们根本就不会去运用这种让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动物性大脑。

而且,在“软件”上也是完全不同的。现代人的思维软件是基于语言的逻辑,而中华先贤所用的,最基本的思维软件是非语言的“意识影像”,还有更高级的思维软件是没有任何思维活动的“感应”。

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讲的就是这种没有任何思维活动的“感应”。

所以,真正要认识中华先贤、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关键不在于对他们的“文化输出”进行研究,而在于去认识:他们在认识世界中、处理生活与工作具体问题时,所用的大脑“硬件”与思维“软件”。

现代人如果用现代的“社会背景”以及所产生的“文化输出”,去横向对比中国古代的“文化输出”,这样的研究,除了在专业学科上会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来讲,并没有实际价值,如果还想把基于当时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输出”,运用到当今社会中来,基本上是意义不大的,甚至是荒谬的。

反之,我们如果能发现中华先贤所用的“隐性大脑”,并且,也学会使用“隐性大脑”,那么,这就将推动整个人类进入全新的文明阶段。

“隐性大脑”是人类的智慧源泉,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科学家,都是在偶然开启“隐性大脑”的际遇下,才成就了我们所知的爱因斯坦,所以,即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留下来进行解剖,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当人类都普遍能认识到“隐性大脑”,并在生活、工作中运用“隐性大脑”,人类的文明将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呢?

老子在《道德真经》中所用的“德”字,就是他对“隐性大脑”的全面揭示。而在《道德真经》中的“德”经,也都是对如何运用“隐性大脑”的阐述。

二、“德”字所包含的真正涵义

要理解老子在《道德真经》中所用“德”字的真正涵义,我们要从“源头甲骨文”开始认识,因为老子所用的“德”字,就是一个“源头甲骨文”字义的字。

上图,是甲骨文“德”字。这个“德”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内外结构。

“德”字的外部结构,是个“十字路口”的图示。这个“十字路口”在“源头甲骨文”字义中并不表示“道路”的意思,用现代语言来讲,表示的是“系统”的意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于“系统”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在“显性世界”中观察不到“系统”,“系统”存在于“隐性世界”中,而作用于“显性世界”。

“源头甲骨文”造字的时候,就用“十字路口”来指代类似“系统”的概念。

“德”字的内部,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只“眼睛”的图示,在“源头甲骨文”中,“眼睛”并不表示显性人体头部上的“眼睛”,而是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向内感知、感应”的意思。

“德”字中的“眼睛”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回归到了“隐性世界”中,在感应“系统”。

那么,“感知的主体”在“系统”中感应到了什么呢?

“眼睛”上面的“一竖”,表示的意思就是:“感知的主体”在“系统”中所感应到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系统”的主角:“系统自动力”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解读过“圣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的意思,圣人与普通人的“心智-行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普通人的“心智-行为”模式,就是用“显性人体意识”操控“显性人体”,而圣人则是用“感知的主体”回到“隐性世界”以后,去感应“隐性世界”中的“系统自动力”,之后,“隐性人体”会顺应这种“系统自动力”,而“显性人体”则跟着“隐性人体”一起动。

在这种“心智-行为”模式中,“显性人体”就好比挂在衣架上的衣服,衣架在动,衣服就跟着动,衣架不动,衣服也不动,而衣架就是“隐性人体”。

所以,“源头甲骨文”的“德”字表示的意思就是,圣人的这种独特的“心智-行为”模式的核心:“感知的主体”在“隐性世界”的“系统”中感应“系统自动力”

这个“源头甲骨文”字义的“德”字,所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准确的。我们借用前几篇文章中一直在用的“浴神”“百省”结构图,来显现这个“德”字的准确位置。

请看上图,“德”字就是对“源头甲骨文”的“省”字上半部分“生”字的更为具体的解释。

“省”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回归到“隐性世界”以后,感知能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这种充分释放的结果,就是能感应到“系统”中的“系统自动力”,就是“源头甲骨文”的“德”字所表达的涵义。

所以,这个“德”字的位置就在“省”字的右边,是更深入隐性世界的位置。

老子在《道德真经》中所用“德”字的字义,就源自这个“德”字,但又并不全是这个“德”字的字义,而是来自金文的“德”字。

请看上图,上图是金文“德”字。

金文在造字上,有很多字形是对“源头甲骨文”的进一步解释。

金文“德”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

金文“德”字的左半部分是“十字路口”图示的缩写,依然表示“系统”的意思,右半部分中的“眼睛”变成了一只竖立起来的“眼睛”。

这种竖立起来的“眼睛”,就专门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向“隐性人体”、“隐性世界”方向进行感知、感应的意思。这样,就能把横向的“眼睛”区分开。

因为到了金文出现的时代,甲骨文已经从“源头甲骨文”这里分化了出来,成为了常规文字,横向的“眼睛”就表示显性世界中人或者动物的眼睛。

“竖立的眼睛”上的“一竖”中再加“一点”,是为了表示这“一竖”是在“隐性世界”中的意思。

而在竖立的“眼睛”的下面,加了一个“心”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不是独立在运行,而是与“无意识(心)”中的“潜意识”组成了“心智系统”,在一起工作。

“竖立的眼睛”与“心”字在这里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是:“第二套心智系统”,也就是圣人所用的“心智系统”。

金文“德”字,原本是对“源头甲骨文”的“德”字的更为精确的图解,但是,这种精确的图解,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TA所表示的“心智系统”结构的完整性,结果就被更为广泛地应用了。

请看上图,金文“德”字本来是对源头甲骨文“德”字的详解,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金文“德”字被用来表示从上图左边甲骨文“百”字到右边“德”字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全过程。

也就是讲,一个普通人,从“第一套心智系统”开始,要向圣人所用的“第二套心智系统”转换的全过程,都用这个金文“德”字来表示。

老子写《道德真经》所用的“德”字,就是这个金文“德”字所衍生出来的涵义,表示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产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德”字与“道”字一样,也是个“大箩筐”,老子把“心智系统转换”以及在“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