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姬与鄫子的爱情

 zqbxi 2020-03-18

1.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一个纯真年代里不能再纯真的人。老师去见了一位当代名媛,他很不爽。不爽就不爽,你悄悄躲在一边不爽也就是了,他偏不,而且喜怒形于色,甩脸子给老师看。

孔子是多么聪明的人,看子路脸色不好,就知道他抽什么风了。放在一般人,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也不屑于跟你解释,但孔子也是有意思,非要揪着子路跟他表白:“我真的是清白的!我要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声誉(当然也是你们这些学生脸面)的事情,老天厌弃我,老天厌弃我!”

哎呀呀,这个老师做的,好没面子的说。

不过,也有另一种解释,孔子的本意是:“我所否定(瞧不起看不惯不屑为伍而不与之交往)的,那都(应该)是老天爷厌弃的人”。言下之意,南子并没有到被天厌弃的程度的,所以,不属于我不能交往的对象。

两个意思,两重天地。

但是孔子“天厌之”的标准和理念倒是可以理解并在《春秋》中找到踪迹的。

2.

《春秋》虽然只有一万八千余言,却记录了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479年240余年的历史。而在这样一部惜字如金的史书经典中,却不乏对男女情事的讥刺。虽然只是忙里偷闲、一笔带过,但在这样一部大义微言的著作里,仍然显得非同凡响。

说是讥刺,可能仍不到位。因为《春秋》的整体风格就是讥刺——没啥事肯定不提起你,提起你多半是记录你身上的毛病,让后人知道你的劣迹——虽然是多半,但已经够了,200多年间值得一提的坏人坏事,差不多都被孔老先生讥刺了一遍。

3.

在《春秋》中有一段季姬与鄫子的爱情故事,拿我们今人的观点来看,应该是浪漫而刻骨铭心的,但在孔子的笔下,却带有了不被祝福甚至不被肯定的意味。

4.

季姬与鄫子(有做“缯子”者)的故事,集中见于僖公十四至十六年之间。

在整部书中,共三次出现,四句话。多乎哉,不多也,少乎哉,不少也。要知道,很多诸侯国君在此书中可能就只出现一次,几个字。

《春秋》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春秋》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九月,……季姬归于鄫。……”

《春秋》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5.

季姬是鲁僖公的女儿,本来是要嫁给邾娄国的,但前往邾娄国的路途中,在鲁国的防这个地方,遇到了鄫子(即鄫国的国君,子为爵位),两人一见钟情。

鄫子身为一国之君,如欲朝见(其实应该是会见)鲁僖公,应该是鲁僖公邀请或者他自己主动前来。但在这里变成了“使……来朝”。谁“使”?显然是“季姬”,为何“使……朝”,行聘、请嫁。就是季姬让鄫子去见鲁僖公请求把季姬嫁给他。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是在鲁国的防地相遇,鄫子显然是要去拜见鲁僖公的,要不你一个君主到别国的城镇去溜达,是要躬身潜伏么?!显然不是,而这一溜达不要紧,原来朝觐的公务被抛掷脑后,变成了求婚。哈哈,这个鄫子,也是一个纯真率性的人啊。尤其是,一位国君,自己为自己求婚。这恐怕也让鲁僖公始料未及吧。

不过无论如何,这桩婚事还是成功了,因为,第二年(僖公十五年)九月,季姬就嫁去了鄫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出嫁不到一年(僖公十六年夏四月),季姬就卒了。

6.

需要做一点补充,原本嫁给(或应该嫁给)邾娄国君主的是伯姬,而季姬或者是作为腾妾同往的,或者是因为伯姬身亡而另行聘娶单独前往的,总之,季姬嫁给邾娄国君并非原本议定的婚配,显然更非出诸季姬本意。

所以,后来的故事发展也就有了巨大的合理性。但这是今人的观念,而在那个时代,是见绝于世的。

因为一次偶遇就私定终身,无论是季姬作为一个女子,还是鄫子作为一位国君,都是不见容于当世的。所谓:“内女淫佚,有失教戒,此为大恶。”

对于季姬与鄫子的故事,孔子的态度似乎是明朗的,但个人以为,多少有一些叹惋吧。

7.

对于这段故事,《左传》的说法略有不同:“(十四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大义是:鄫季姬回国走娘家,僖公非常生气。便留住她不让回去。原因是鄫子不来朝见。夏季,鄫季姬和鄫子在防地见面,鄫季姬让鄫子前来朝见。

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那时候出嫁的女儿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同样鲁僖公的暴怒也是莫名其妙的,还不让女儿回婆家。这也罢了,季姬至于要去防会见鄫子,说服他来朝见鲁僖公。

果然莫名其妙得一塌糊涂。

而到了僖公十五年,《左传》篇幅很长,却不见了关于“季姬归于鄫。”的只字片语。消失了,不见了,没法写了。前一年都说回娘家了,若后一年又说出嫁,这是要闹的哪一处?

僖公十六年,亦不见《左传》关于“鄫季姬卒”的任何信息。没意义了。

从讲故事的角度,《左传》本擅长讲故事,但关于鄫子的故事,在僖公十四年一次性地被讲成了一个毫无意趣的故事,因此季姬的死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反过来想,左氏如此这般,意欲何为?是不忍乎?

8.

也许是因为被横刀夺爱而怀恨在心,僖公十九年,夏六月,“乙酉,邾娄人执鄫子用之。”原本是宋襄公想做和事佬,邀请鄫子与邾娄等国会盟,但不料却导致鄫子被抓并杀害后用于祭祀。

虽然之后鲁僖公屡伐邾娄,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此完全告结。

9.

孔子虽然不予肯定,但总算流传下他们的故事。让后世人知道有季姬,这样一位有个性有主见有追求的女子,虽然寿夭,但却流传千古。

对于季姬的早逝,有人幸灾乐祸地说:“弃正做淫,神弗福也。”

果然是神弗福哉?恐更是人不欲其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