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援鄂战队】白衣天使荆州阻击战的24小时

 wenxuefeng360 2020-03-19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清,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当大多数人在家关注疫情趋势时,总有这么一群人挺身而出,以自己血肉之躯,走出家门,奔赴荆州,直面疫情,为病患、为你我筑起一道屏障。

她们是第三批广东援助荆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队队员,同时,还是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精英护理人员,她们分别是李书英护士长、吴梦婷护师、杨召琴护师。

到2020年2月28日,不知不觉她们在荆州已经14天了,不知她们有没有照顾好自己?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让我们跟随前线的镜头,一起看看她们在荆州最真实的生活。

走进最美“逆行者”的一天

这一天她们上的班次是15:00-21:00,14:00起床、洗漱、测体温,然后统一来到酒店大厅等候公交专车。

15:00坐上公交车,大家互相打气,鼓劲加油,前往洪湖人民医院。


到院后,开始和值班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并做好防护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尽管已经在ICU上班11天,但对她们来说穿防护服仍旧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每个人都要穿3层,洗手服、隔离衣、防护服。除此以外,还有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脚套等等,从头到脚整套流程下来,将近要花上半小时。




因为隔离服臃肿,导致四肢活动不便、呼吸费力、听力下降,做任何一个动作都比平时要更加困难和费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进入ICU病房,进入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查看病房住院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哪些发烧、血氧低、心率,哪些血糖血压情况不好,时刻注意病人情绪等等。此时,另一个病房高龄且危重的患者突然发生频繁的抽搐,有着10年丰富ICU临床经验的李书英立即跑到患者床边进行抢救,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措施下,患者病情平稳。为更好的治疗患者,医疗队精心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输液,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耗费比平时多两倍的时间,因为在多层防护手套的包裹下,打针的手感会有很大影响;还有抽血、配发口服药、佩戴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测,以及帮助患者喝水、吃饭、换姿势等生活护理等,为了不让患者久等,这些工作都要穿插进行。

17:00,已是饭点时间,为照顾年迈的奶奶,李书英细心将煎蛋分成一小块,一口一口的喂饭,直到奶奶吃饱为止。

19:00,李书英照顾完患者后,已吃完饭的医护人员赶来接替她的工作,她才得以回到休息间,看到早已冰冷的盒饭,顿时没有胃口,但想想需要照顾的患者,为保持充足的体力,她又拿起筷子匆匆的扒几口饭菜,又重新回到岗位上。

因为隔着面罩、眼罩和n95口罩,实在透不过气,她们说话主要靠'喘'和'喊'。工作一圈下来,里面两层衣服早已浸湿。但她们说,看到患者的回应和笑容,别说衣服湿了,嗓子哑了也开心。

就这样,经过连续6个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后,她们的鼻梁和耳朵勒得生疼,脸上皮肤都被护目镜压出了红印,全身湿透,有的姐妹手背经过大量消毒后手出现干裂痕迹。




直至天色渐沉,等到换岗同事就位后,紧张忙碌的一天才算真正的结束。即使此刻她们已经很累,都不能立马回住处休息,因为接下来还要面临着一道难关——脱防护服。

全身湿透

这一环节尤其重要,因为一不小心便可能将防护衣帽上的病菌带到缓冲区甚至清洁区,继而造成二重感染!这个过程就好像拆炸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规范与警觉,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出错。

最美的印记

而等她们脱下防护服,乘上公交专车回到酒店休息,已经是晚上21:00,外面早已漆黑一片。


回到酒店后,将自己的衣物按照划分的污染非污染区放好分类,自身清洁消毒后才敢喝水,此时已是晚上23:00,测量体温上报后才回到床上休息。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尽管一身疲惫,尽管汗水浸透衣衫,尽管双手干裂生疼,尽管每天脸颊的口罩压痕清晰可见,都无法动摇她们的决心,她们还是会微笑着:“加油!每天继续!”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

 ——致敬最美“逆行者”

在抗疫路上,有这些为我们披荆斩棘的英雄们,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来源: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