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疫情,人人有责,不出门就是为社会尽一份心力! 今天《龙江旧影》系列版块推出第三期《乌裕尔的记忆——北安博物馆基本陈列·上》 馆舍简介: 北安博物馆位于北岗区龙江路434号,馆舍建筑始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时为伪满北安兴农合作社,是北安市最早的楼房之一。1945年被我党接收后在此成立《黑龙江日报》社,诞生我省第一张党报。北安博物馆于2009年底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是北安市第一座综合博物馆,现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研学教育基地。 展陈内容: 北安博物馆基本陈列《乌裕尔的记忆》,全方面展示我市自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辽金、明清直至黑龙江人民政权建立三千余年的历史根脉,重点突出红色北安展区。该陈列内容为北安人民配合东北抗联与日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成为东北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驻地,从一个小小的县城变成支援解放战争的大后方。更有《人文北安陈列》、《自然北安陈列》、《〈黑龙江日报〉专题陈列》、《陈宇飞冰雪画展》等特色展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乌裕尔流域文明肇兴之地,从布伦山脉到松嫩平原,从豆莫娄国到黑水靺鞨,从游牧部落到金代谋克,千年岁月的沧桑兴废,更迭久远的变迁。 北安地区早期文化 夫余,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活动在东北的民族之一,一般认为属于通古斯语族,其前身为北夷索离。索离人已跨入文明的门坎,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索离族人东明称王时,始称夫余国,是黑龙江较早的地方政权。魏晋南北朝时,夫余族经过几次变迁,5世纪末,夫余被勿吉族和高句丽打败。北魏太和十七年(493)留在故地的夫余王室残部北渡那水(嫩江及东流松花江),徙居乌裕尔河流域,以农业生产为主。 石耜 石骨朵 磨制石斧 金韵清风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公元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统治范围东到日本海、西到陕西、甘肃东部;北到外兴安岭,南到秦岭、淮河流域。历经十帝,享国百二十年,公元1234年亡于蒙古。 金太祖出征图 ![]() 曷苏昆山谋克铜官印拓片 曷苏昆山谋克故城位于北安市城郊乡民生村,197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旧名南山湾古城。1986年出土曷苏昆山谋克印一方。 ![]() 曷苏昆山谋克铜官印 ![]() 金代石猴 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由氏族向国家过渡时期,较为合理的军事、行政、社会制度。猛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在金代官制中,猛安、谋克处于中层领导地位,一为从四品、一为从五品。级别相当于州、县,但级别略高。 ![]() 金代石臼 ![]() 金代双鲤鱼纹铜镜 ![]() 金代铁铧犁 ![]() 金代铁铡刀 ![]() 金代三足支钉 共同家园 神奇秀美的北安大地,四季如画,风景如诗,土地富庶,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居住的地方。勤劳的鄂伦春、达斡尔、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同胞在这里栖息生活。由这里的青山碧水滋养的北安人民,具有独特的心理性格与民族气质,他们世代生栖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依山傍水而居,能歌善舞而娱,热情好客而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 ![]() 鄂伦春人萨满 ![]() 清代鄂伦春妇女 “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鄂伦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山岭上的人。北安通北林区一度成为鄂伦春人的居住地。 ![]() 头戴狍头帽的鄂伦春小猎手 ![]() 黑龙江边兴安岭里的鄂伦春民族 北安地区朝鲜族主要聚居在主星朝鲜族乡。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上世纪20年代,朝鲜半岛陆续有人来到主星垦殖拓荒。主星乡也成为水稻主产区。 ![]() 主星灌区 ![]() 朝鲜族背架子 ![]() 朝鲜族连枷 ![]() 朝鲜族陶甑 满族,原称满洲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开流文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通用汉语。 ![]() 盛装的满族新娘 ![]() 手持烟袋的满族妇女 ![]() 满族民居 ![]() 满族纳纱绣枕顶 依山傍水的各民族北安人,以柔弱之身面对巨大的荒野,或游牧渔猎、或垦殖农耕,建起了共同栖息生存的家园,体现了北方人勤劳勇敢、善良豪爽的传统美德,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文物展现了当年的流金岁月,见证了前人的人文精神,震撼、鼓舞之余,无不为黑土地养育了这些优秀儿女而感到自豪,这也是我们北安人的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