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中如果没有了蚕头雁尾,还能说是隶书吗?

 蜗牛角上的王国 2020-03-19

感谢邀请,隶书的蚕头燕尾说是不准的。隶书源于篆书,篆书源于籀文。

那么溯源就是籀文,籀文其实是硬物刻字,故而圆润平滑,笔画连接处弯曲度大,这种文字带进了大篆里,但是到小篆改革了,因为用毛笔书写很麻烦,尤其是弯曲度大的笔画用,毛笔书写慢,而且容易出丑笔,隶书在小篆基础上进一步走平滑路线,早期隶书保留了篆籀的线条粗细均匀的特色,在最长笔画或者最重的笔划里适度保留了弯曲。但是要指出,那绝对不是什么蚕头燕尾,那严格来说是一种文字演化带来的弯曲习性的延续 ,而且很多碑刻的隶书没有规律可言,变化多,形态丰富,厚重感强。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以蚕头燕尾作为隶书的标志是很不准确的,在小篆书楷书魏碑过渡期那段历史产生的创新文字,都应该叫隶书。蚕头燕尾一说主要是被《曹全碑》给误导了,很多人学隶只认《曹全》,就如同很多人学楷只知二田一样,其实是学的太少了,《曹全》很美不假 ,但是缺变,死板,死板的东西就简单易学,容易掌握规律,故而被作为范本教学,二田楷书也一样,其实说白了,因为符合现在的文字审美观且容易入手,学的人就多,搞培训的容易出成绩,皆大欢喜,但是对于书法未必是好事。

建议看看《鲜于璜碑》感受一下变化的隶书,而且这样的字法学通后容易把个人书风融入进去,创造出自己的隶书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