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

 塑跑 2020-03-19

梵高【荷】(1853年-1890)

后印象主义先驱,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1、《吃马铃薯的人》 1885年

在创作《吃马铃薯的人》时,梵·高进行了大量的素描练习并最终绘制出两幅同主题的油画作品。早在1883年停留在德伦斯期间,他就开始关注并创作与农民相关的主题场景,移居纽南之后,他描绘了超过100幅的农民和工人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吃马铃薯的人》。他在1885年4月给提奥(梵高的弟弟)的信中写道:“这周开始我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农民一起围坐在只有一盘土豆的晚餐桌边。”

梵·高以当地的一个农民家庭为原型进行创作,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准确无误地描绘这些农民的外形,而是更关注家庭的氛围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这幅作品展现出一个农民家庭在微弱的灯光下共进晚餐的场景。画家使用粗放的笔触进行描绘,虽然细节很少,但着重强调了画面的明暗效果,所有的光影都围绕一盏小灯展开,对于光源区域之外的地方的描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梵·高非常崇拜法国画家米勒(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的作品对他来说就如同“艺术圣经”,梵·高一直想像他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画家”,因此特意选择一组农民人物作为绘画对象,这样才能展现出他作为一个画家的实例。梵·高试图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农民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并不是悲伤或消极的,而是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意义,画家曾说过:他们过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与我们、与城市居民都不同的生活。他仔细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表现出尚未剥皮的、戴着尘土的土豆的颜色,并且力求传达出这样一种思想:他们使用同一双手吃饭和锄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和应有的回报。

2、《星夜》局部1889年

梵·高的夜空是一片灵魂动荡的领域,在仿佛要爆炸的星星下面是宁静祥和的小村庄,连接地面和天空的是火焰燃烧般的丝柏树。在传统观念中,丝柏树(古埃及人用丝柏来制作棺木)往往代表着墓地和死亡,但是死亡对于梵·高来说却并非是不详的和哀痛的。他曾说过:“仰望星空时我总是在想,我问自己,为什么不把天上闪耀的星星当作法国地图上容易到达的地点,如同我们坐火车去往塔拉斯孔(位于阿维尼翁与阿尔间的罗讷河畔的一座中世纪城镇,梵高曾在1888年创作了《去往塔拉斯孔的画家》)或鲁昂(法国西北部城市,中世纪欧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一样,我们死后将到星星上。”梵·高将他的经历写信告诉他的弟弟提奥:“今天早上日出之前,我从我的窗户远眺外面的村庄很长一段时间,天空中除了一颗晨星什么都没有,这颗晨星看起来非常大。”他所说的这颗晨星也许就是《星夜》中天空下方的那颗较大的、白色的星星。另一方面,天空下的小村庄也许是画家虚构的,教堂尖尖的塔顶让人联想到梵·高的故乡——荷兰。

3《风车磨坊》 1886年

这个磨坊是巴黎北区的观光景点,很接近梵高弟弟提奥当年的住处,梵高1886年至1887年居住巴黎期间,经常留连此地。

4、《花开满原野》 1888年

梵·高在1888年2月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村庄。由于巴黎的都市生活快节奏让画家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了双重压迫,因此他十分渴望平静、安详而缓慢的乡村生活。在巴黎居住的后期,梵·高迷上了日本版画,开始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力,并将个人的强烈情感注入画面之中。那段时期,梵·高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浓重的浮世绘风格,而在阿尔村庄,梵·高渴望找到如同日本版画中所描绘的风景,有着装饰性的光线和氛围,《花开满原野》就是非常符合他理想风景的一幅作品。梵·高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描述这幅作品:原野上种满了金黄色的金凤花(十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王子,圣克拉德之花),近处的沟渠中是有着绿色枝叶和紫色花朵的鸢尾花(法国国花),远处绿色的柳树后是阿尔村庄的房屋,上面是蓝色的天空。如果不是他们对田地进行了收割,我一定会再次描绘这幅场景,因为这组景物真的非常美丽,我将很难再找到这样丰富又和谐的色彩组合。阿尔周围都被这样的黄色和紫色的花朵所围绕,这里有着我所梦想的日本风光。

5、《自画像》 1887年

梵高和丢勒(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伦伯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梵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梵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拍出。

6、《丰收》 1888年

梵·高在经济上一直依赖于弟弟提奥的资助,生活十分拮据。在阿尔的前几个月,由于担心无法掌控画面而浪费画布和颜料,他一直使用较小的画布作画,直到6月中旬,他才开始尝试使用较大尺寸的画布,并且对绘画效果非常满意。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不将自己局限于小幅尺寸的油画里,我想我会获得成功,甚至还可以使用更大尺寸的画布作画。”《丰收》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在这幅作品中,法国南部乡村的夏季风景颜色占据了主导地位:温暖的金黄色小麦和微微发亮的蓝绿色草垛,表现出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峰勃朗峰)下小村庄的收割场景。画面中平坦而辽阔的田野十分宁静祥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也颇具诗情画意,从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安定、平和、自信的心情,具有如此感情的风景画,自这幅画之后梵·高就再也没有画过了。

7、《卧室》 1888年

梵·高以他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的卧室为主题绘制了3幅油画作品,除了这幅之外,其他两幅都是只绘制了素描草稿,然后在圣·雷米(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期间才完成了油画作品的绘制。3幅作品相比,除了室内墙上的挂画有所变化之外,所使用的色彩也发生了较大调整,这与画家不同时期对色彩的认识和探索有着很大的关系。在1888年10月16日给提奥的信中他提到画中的卧室是他自己设计的,只有简单的几样木质家具,墙上的画都是他自己的创作,其中右侧上方的两幅作品分别是诗人欧仁·博赫和士兵保罗·尤金的画像,卧室有着淡紫色的门和墙壁、黄色的家具和寝具,之所以使用如此强烈且对比鲜明的颜色,是为了能将他从睡眠或休息中唤醒。这幅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除了明亮的对比色的使用和厚重笔触的绘画方式之外,还有画面的透视效果,很多人都认为画面中屋子后面的墙壁呈现出奇怪的角度,不符合正常的房屋透视,其实这并不是画家的错误,而是这间房屋的墙壁确实是微微倾斜的,这点可以从《黄房子》一作中看出来。不过整体来看,整幅作品的描绘对象似乎都具有向上的角度,这是由于画家刻意模仿日本版画的构图方式,表现出梵·高对于浮世绘画风格的着迷。

8、《向日葵》 1889年

《向日葵》,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该系列作品也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

9、《绿色麦田》 1889年

《绿色麦田》采用了水平线的构图方式,更加衬托出画面中央一株茂生的丝柏树向上不断生长的力量。对于丝柏树(因其枝叶四季常青,有“永恒的生命”之寓意),梵·高有着独特的偏爱,在给提奥的信中他曾写道:“丝柏树一直占据着我的心灵,我很想像画向日葵(前苏联及乌克兰国花)那样画几张丝柏树的作品,虽然我经常看到它们,但我居然没有画它们,这真令人惊讶!丝柏树有着优美的线条和比例,如同埃及的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丝柏树有着非常独特的绿色光泽,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黑色,这一切都让我着迷,但遗憾的是,我很难将我看到的这一切完美地表现出来。”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