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峰专栏】 柳依依 | 鳖塘女人与井

 香落尘外 2020-03-19

鳖塘女人与井

图、文:柳依依 

版式设计:湛蓝

 

鳖塘女人与井

也许你游览过葛源的多处秀美乡村景点;也许你听说过葛源“周刘杨王”四大家族的故事;也许你知晓葛源的很多传奇传说和革命故事……却忽略了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去葛源镇政府、葛源崇山头、方志敏故居、烈士馆、石桥、丫石寨等多处旅游景点必须经过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这就是离葛源镇中心只有三四百米的蔡村。

蔡村,主要由蔡姓、王姓、周姓三大姓氏组成。因蔡姓居多又最早落户而得名。全村共有280余户,近千人人口。位于葛源西偏北0.2公里,横葛公路北侧田畈上。北宋熙宁元年宋神宗戊申年(1068年)由鄱阳迁此建村,现隶属葛源镇清湖村委会管辖。

一棵几人牵手才能合抱的千年樟树屹立在村口,常年静悄悄地把守着这块阵地。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樟树散发着一股清淡的翠香,稠密的树叶伸展出优美的姿态将整个村子遮挡,给村子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蔡村的村民就在里面安静和谐地生活着。

走过樟树,进入村子,威严敬畏的蔡氏宗祠屹立在右侧。宗祠对面有个偌大的鳖塘,塘边平行排列着三口井,远远就能听到从井边传来女人们“咯咯”的说笑声和洗衣洗菜的洗刷声。如果说樟树为村子增添了一道神秘色彩,那么鳖塘就是村民镇宅的神灵;如果说宗祠是保护蔡家人的法宝,井水就是养育村里人的灵丹;而蔡村的女人则是人们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鳖塘

说起蔡村的鳖塘,远近方圆几百里老少皆知,但她美丽动听的传说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鳖塘以鳖大鳖多而得名,占地面积6余亩,已有近千年历史。每年年底村民要关塘一次,每逢关塘时,周边村的人听说都蜂拥而至,因为塘里除了鳖以外还有鲶鱼、鲤鱼、鲫鱼、泥鳅、黄鳝等。关塘之时也是村里最丰收热闹的时候,蔡村人大方慷慨,但凡来围观的外村人,都允许他们下塘捕鱼捉蟹。村民将鳖塘视为“神灵”来保护,因为鳖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好运和福气,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几百年前,蔡村的祖先们一直很穷。传说蔡氏最年长的族人蔡宝山仙逝时,请地仙来看风水,地仙说:“若想蔡氏族人兴旺发达,必须将逝者安葬在鳖塘正对面山脚的一块风水宝地。” 蔡宝山家人听从了地仙的安排,将他安葬在地仙指定的位置。果然这家人好运开始降临。当年家中母猪异常产下24头小猪仔,猪仔太多主人怕养不活,扔了12头到鳖塘内。说来奇怪,傍晚小猪非但没淹死,反而游过池塘来到塘边,寻找食物。母猪听到猪仔嗷嗷待哺的呼叫声,动物本能的母爱促使它晚上偷偷跑出猪栏给塘边的12头猪仔送奶,白天在猪圈喂养另外12头。如此白天晚上这么来回喂养,2个月后24头小猪仔全部长成小猪卖给了猪贩子。猪贩子将小猪赶到半路,小猪突然调头往家中方向奔跑。等猪贩子追赶回主人家,原来小猪脚上的黑毛全部变成了花毛,猪贩子无法辨认是他买去的原来那些小猪,只好又重新买回那批猪。这样一头母猪产下的24头小猪卖出48头小猪的钱。从此蔡氏人开始对鳖塘肃然起敬,是鳖塘给村民带来了好运。说来也奇怪,自那以后,据说这家人九代未曾穿过蓑衣,有的人富得可以买下一条路。为感激鳖塘给村民带来的财富,还有的富人在鳖塘边建起了水上阁楼。为鳖塘安全保驾守护,为鳖塘景致增添色彩。从此蔡村人世代保护着鳖塘,不让鳖塘受到任何侵害。

如今蔡村人在不破坏鳖塘的情况下,将鳖塘四周浇上水泥路,建起了广场和长廊,并有人撰联“漫步鳖塘忆宝山,喜观美景歌盛世”以怀念蔡宝山。村子成了秀美乡村,鳖塘成了村民活动、休闲、散步、赏景的综合场所,更是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

女人

说起蔡村的女人,陪同我的蔡根裕那是赞不绝口,连连竖起大拇指,口若悬河地跟我数了一大堆。眉飞色舞间,他那表情与笑容仿佛沉浸在幸福与回味中。“能娶到蔡村女人做媳妇那真是今生有幸命里带福了。”蔡根裕随即像上佳肴一样一个个摆上餐桌,给我介绍起每道“菜肴”来。

  

蔡香莲,2岁时被蔡村人领养,养父母未曾生育,在她读完小学时父母便不再让她就读,怕她书读多了远走高飞。成年后又不许她参加招工考试,更怕她有了工作不认养父母。蔡香莲理解父母的顾虑,一切都依从了父母。

17岁那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邻村23岁的汪贵生来到蔡香莲家做了上门女婿。在农村男孩上门入赘是很无奈和无颜的事。汪贵生7岁时父亲去世,10岁随母亲出嫁做长工,因家境贫困,才来到蔡香莲家招亲。汪贵生始终觉得自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总觉得岳父岳母瞧不起他,时不时找他的茬来数落他。蔡香莲看出丈夫的心思,怕丈夫委屈,便处处维护他,每次父母对他说话声音过大或语气过重,她就安慰他:“不要和他们一样,当没听到。”让其外出避开,并从精神上安慰他,从语言上劝导他,生活上关心他。让丈夫汪贵生吃下一颗“定心丸”。从此两人安心恩爱地过着日子,并生育了二男二女。蔡香莲经常在子女面前说起父亲小时受苦的事,要求子女对父亲要尊重,告诫子女在外要遵纪守法,勤劳创业。

  

儿子蔡寿生不满足在外打工的生活,主动和她提出要贷款创业。蔡香莲听说后,想起当初自己不能参加工作做了家庭妇女,留有遗憾,现在儿子既然有这份雄心,必须想办法支持。于是厚着脸皮上亲朋好友家去借存折准备抵押贷款。但后来事出有因未能贷款成功。蔡香莲把存折还给他们之前,将每本存折的主人名单记录下来交代儿子说:“儿子,虽然借来的存折没派上用场,但我们还得记着这份情,有朝一日条件好了必须回报。”此事已经过去近十年,很多人已经接受过他们家的回报,但写有名单的纸条依然还躺在蔡香莲的箱子里,以此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报恩。

存折贷款不成,蔡香莲又想办法将自己居住的房子拿来抵押,哪怕儿子创业失败,日后无房居住也要让儿子圆了创业的梦。就这样蔡香莲将房子抵押贷款来的3500元交到儿子手上并再三叮嘱:“如果在外赚到钱要为家乡多做善事,这样上天才会眷顾你”。

母亲的善心给儿子带来了好运。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儿子寿生在外创办的“东莞市鸿企机械有限公司”已初见成效,回家将贷款还清,并建了新房。

这天,母亲将儿子儿媳叫来跟前:“枫林村福庆寺庙正在筹建,当初你外出创业时我在菩萨面前承诺过,如有翻身之日定回报菩萨,现如今你们已经有所成功,应该去庙里捐款重建。”儿子儿媳面面相觑,问母亲要捐多少?蔡香莲说:“听说还缺筹建款20万。”儿子儿媳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母亲说出如此大的数字,明知道家中刚刚建了新房,现金所剩无几。但他们商量后还是决定将仅有的20万周转资金捐给了寺庙。

过了两年,蔡村祠堂重建,蔡香莲支持儿子又捐款十几万元。

蔡香莲心系佛祖,心存善念,对待邻里乡亲、老弱病残、经常嘘寒问暖送衣送物;碰上生老病死或遇灾遇难的家庭,她必要上门言语安慰出钱相助;对待公益事业,她积极热心,尽心尽力,但凡有修桥补路出资捐款之类的,她只要听说,必定前往;有修复建造宗祠寺庙的,她更是热心关注,决不能少了她;对待儿媳也像待亲女儿样。每次儿媳回家,都体贴她在外创业辛劳,不肯她做家务,早早起来就把家里家务活包揽了。她更心疼儿子儿媳在外赚钱不易,自己两老在家省吃俭用。每次儿子回家请父老乡亲族里邻居吃饭,不管多少桌,他们两老都亲自买菜下厨,不辞辛苦,甘心付出,无怨无悔。

蔡香莲多年来所做的善事不计其数,全家各类捐资捐款难以统计,但她从不在人前提起更不曾当众炫耀。她说她从小喝蔡氏人的奶水和井水长大,应该懂得知恩图报。她心地善良、为人低调,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村里人都说她有一颗如同井水一样清澈透明的心。

蔡火嫆,20岁嫁给本村王桃松。当我们问起王的老婆几十年是如何待他时,他幸福的笑容在夜晚的灯光下也绽放得花一般灿烂。蔡火嫆刚嫁给王家时,家里生活拮据,但经她的划算,持家后,生活倒也井井有条。她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生产队出工时和男人一样从不落下。

三个小孩相继出生后,为了改善生活,她又养起了母猪,母猪一年要出两窝猪仔,还得养上十几头小猪。分田到户后,蔡火嫆每天和男人一样耕田、耘田、割禾、挑谷,样样粗活重活抢在前头。蔡火嫆再忙再累再苦还惦记着年老的公婆,有好吃的首先想着端到隔壁两公婆去品尝。对待老公更是体贴入微,稍稍有个伤风感冒的绝不允许他过夜,当日就要督促他上医院。

老公患坐骨神经痛的那些年,右脚疼痛难忍,在医院打针无效。她四处打听求医,听邻居说离家40多里路程的上饶县管辖的王山源有草药可治疗,立马步行赶往,来去步行一天时间带来草药,服用后不见效,又每家药店去打听,求得药方。不知是她的真心求医感动了上苍还是求得的药方见效,老公持续十余年的坐骨神经痛居然好了。但她怕老公的病复发尽量不让老公干体力活。只要老公有点精神疲软,就要让老公上医院检查。前不久村委会组织体检,这天,碰上村里老板让他去出工帮忙干活,一天有200元的收入,蔡火嫆说什么也不让他出门,并拿起电话就和管事负责人请假:“对不起,今天我老公不能去做事,要体检”。又搬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暖心的话劝慰老公:“赚不完的钱,过不完的年,身体重要,生活过得去就好,没有身体啥都没有。”

蔡火嫆三个小孩如今都已成家,家中建起了三层半楼房,两女儿也出嫁,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有可喜的收入,生活条件在当地已算不错。步入老年的她不让老公干体力活,要他保重身体,她自己除在家帮助带13岁孙子10岁外孙外却还做手工赚钱。有时腰酸背痛,感冒咳嗽时,老公叫她上医院检查,她却说:“这点小毛小病对我来说不成问题,能带过去,不用担心。”

  

“在我们蔡村这样通情达理,孝顺贤惠的女人太多了。”蔡根裕自豪地跟我如数家珍似的一一报上名来:尊老爱幼的蔡立帧;孝敬公婆的周松娥;温柔贤惠的王丽花;勤劳能干的周颖;辛勤创业的蔡桂兰等不同优点的女人,说完发出爽朗的笑声。

 

都说蔡村的女人温柔似水,与村里的三口井水分不开。蔡村的井自祖上村民迁来时便建立,堪称千年古井。井水冬暖夏凉,不像别村的女人们冬天洗衣下水后手冷得生冻疮,夏天蹲在水边还一个劲冒汗。三口井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周边用麻石铺就,蹲下伸手便能触及水面。分别为村民生活饮水、洗菜淘米和洗衣洗物用水。三口井,自上而下,永远保持活水状态,最后流至鳖塘。

井水来自南面地势偏高的考坑村山脉,考坑村山部地势高,水流至蔡村,蔡村地势平稳,水流不止,满了再流至葛溪河,因而不受任何水质污染。

蔡村的井水不同于别的井水,泉水清澈见底,永不枯竭,水质微甜润口。她与气候相反,冬天冒蒸汽,夏天如冰水,春秋常温。严寒酷暑季节,是蔡村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时候,她们早早来到井边洗刷用水,谈笑风生,那冒着热气的井水,让邻村路过的女人羡慕得都要留步寒暄几句。此时冻僵了的手放入井水中浸泡几分钟,血脉流通,肤色红润,犹如泡上了温泉;夏天将发热的手放入井水中,一股凉意透过手心传遍全身,凉爽透顶。更奇怪的是3项电5000瓦的水泵深入井中,24小时抽吸井水,却不见井水浅下,不抽吸,水也不见溢出,水面永远保持与井边平行。

  

蔡村的千年古井,井水除了四季常温,源源不断,清澈可口外,还有她神奇的功能:村民用井水腌萝卜,做小菜,不用放冰箱却常年不变质;别的井水生喝会拉肚子,蔡村的井水生喝却安然无恙。

闻名远近的葛源豆腐就是出自蔡村人的手艺,豆腐鲜嫩口感极佳,成为葛源的一道名菜。其主要原因就是源于这里的水质和水温。

70年代井边四周摆满制作豆芽的木桶,因伸手可舀水,在井边制作豆芽,方便,水过滤得勤,打出的无药水天然豆芽,口感鲜、芽茎短、芽须少。放入菜场变卖,深受买家喜欢。

如今村里公用的井有5口,且每家每户都能挖出井来,挖出的井水全都有一个特点,伸手就能舀出一碗,供人直接饮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蔡村传说中的鳖塘、不平凡的女人与神奇的千年古井构成一个传统美和现代美相结合的秀美小村庄。

作者简介

柳依依

柳依依,女,原名黄柳云,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