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李智红 | 边城澜沧

 香落尘外 2020-03-19

边城澜沧

文:  李智红

版式设计:花黎

2017年云南文学年会的第一站选择在澜沧,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的交汇之地,县域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是云南省县级辖区面积第二大县。因为与中国邻邦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80多公里,所以一直被誉为是中国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边陲门户,素有“世界拉祜之根,千年古茶之源”的美誉。

 1.

从我借土养命的大理市到澜沧县,有着540公里的路程。

从大理出发,走214国道,要经过巍山、南涧、景东、云县、临沧、双江6个县市和永健、庙街、乐秋、碧溪、小湾、茂兰、晓街、茶房、幸福、蚂蚁堆、博尚、勐库、岩帅、安康、上允、富邦、竹塘等近20个乡镇的地界。

出发时,高德地图明白无误地显示,10个小时17分钟可以抵达,但我们早晨7点从大理出发,却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12个小时。同车的除了我,还有白族青年作家李达伟、满族作家铁栗,再就是负责开车的散文家刘绍良,都是应邀参加年会的代表。刘绍良是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但这一路跑下来,还是把他给累得够呛。

这是一条遥远而艰难的探秘寻幽之路,也是一条从地处内陆的南诏故国通往哀牢故地的,真正可以被称为“故国边疆”的“南巡”之路。

澜沧在南诏国时代和大理国时期,都曾经是其治下一片广大的疆域。所以在我的潜意识中,这一次的“绿三角”采风之旅,其实也是我探寻当年的祖辈先人在当年的王国边疆南征巡游时古迹遗痕的“怀旧”之旅。

从当年王旗招展威加四方,到而今风花雪月宜居天下的大理,沿着千年以前南诏军队剑扫烽烟的扩张之路和百年以前商贾马帮贩运普洱砖茶的“茶马古道”蜿蜒盘旋的方向一路向南,那些永恒的大江大河,大山大地,电影一样不间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让我能够轻易地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尽管现在我们所行进的这些道路,与遥远古代的那些道路相比,已经少去了许多的陡峭和蜿蜒,许多的曲折与坎坷,许多的艰难和险阻,许多的风餐和露宿,但即使我不是开车而是坐车,依然能够切肤地体会到它的漫长和遥远。

一路之上,大山在我们的头顶依次矗立,大河在我们的身边持续咆哮,大风挟裹着大块的云朵在我们的脚下绵羊油一样不停地翻滚。迎面而来的一切,都是陌生或者半陌生的大美,都是出乎预料的奇异风光,都是想象无能为力的多维度呈现,包括我们终将抵达的秘境澜沧。

 2.

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们终于抵达了澜沧县城。

这个四围群山环绕的县城,坐落在一个名叫勐朗坝的狭长盆地之中。我瞟了一眼车上的仪表,显示海拔为1054米,这比起我已寓居半生的大理,整整低下去了近一百米。难怪出发时的凉薄寒意,瞬间便被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浪一扫而光。

第一印象,澜沧是一个历史悠久但依旧在热火朝天地成长着的,充满朝气的年轻县城。

从大处看,澜沧与我所到过的众多县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拔地而起的高楼,商铺林立的街道,人声鼎沸的超市,歌舞升平的广场,熙来攘往的车流,霓虹闪烁的酒店,不忘初心的标语,光怪陆离的围栏,还有永远纷乱拥挤的菜市场,永远火爆嘈杂的电玩城,再就是新修的马路,新挂的招牌,新开的快餐店,新安的防盗门,开张不会超过半年的洗脚城,诞生不会超过十年的居民小区以及代表着工业化进程的,由绿色锌板和不锈钢构件组装的货棚和各类五花八门的工厂厂房。

从小处看,澜沧依旧是那个想象中的澜沧,那个本来的澜沧,拉祜族人的澜沧,遥远边城的澜沧,葫芦王地的澜沧。每条街道每个建筑的细部,你都能嗅到独有的民族文化气息。从一个小花边到一个小图案,从一块宣传画到一张导游图,都富集着特有的拉祜文化元素。棕榈树站立在街道两边,古树茶香飘荡在每条陋巷。各式各样的葫芦图案,葫芦雕塑,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角落。神圣的葫芦,吉祥的葫芦,如意的葫芦,憨态可掬的葫芦。我在全省文联系统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认识的澜沧县文联主席,女作家陈远琼使用的微信头像,也是一个金光闪闪,饱满丰腴的葫芦。  

事实上,在进入县城的南朗河桥头,我就已经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葫芦形牌坊,不用介绍我也知道,它就是澜沧县城的迎宾门。迎宾门的拱顶中间,就是一个巨大的,被蓝色的麦穗环绕着的,金光闪闪的葫芦雕塑。葫芦的两边,是“澜沧”两个金光闪闪的宋体行书大字。葫芦的下部,悬挂着一个“拉祜山乡欢迎您”的黑底金字牌匾。门柱的底座,也是两个金光闪闪的葫芦,壮壮的,憨憨的,像极了动画片中的葫芦娃。门柱的顶端,则各自安放着一个芦笙的雕塑,同样金光闪闪。门柱上书写有一副楹联:“笙歌摆舞迎嘉宾,古茶美酒敬亲人”,用的也是黑底金字。虽然这话听起来就知道是客套,但也代表着澜沧以拉祜族为主的各民族兄弟一种真诚而友善的待客之道。

3.

在澜沧,在孟连,在任何一个拉祜族聚居的村寨,葫芦都是圣物,是远古时代民族源起的根,是孕育天地万物的胎盘。每一个拉祜族人的血脉中,都保存着葫芦的文化基因,传承着葫芦的古老印记。早在十多年前,我就从著名拉祜族女作家李梦薇和娜朵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葫芦对于拉祜族祖先崇拜所承载的深远历史和文化内涵。

包括彝族、拉祜族在内的众多少数民族,都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举凡山川、河流、大地、田园、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以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神灵在主宰着。“万物有灵”已经成为云南众多少数民族自然崇拜的共识。

据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伟大的天神“厄萨”在农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芦创造出来的。说是很久以前,宇宙一片混沌,天地间没有万事万物,是伟大的天神“厄萨”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宇宙,创造了自然界的鸟兽虫鱼,但却没有创造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厄萨觉得孤单寂寞,没有玩伴,便种下了一株葫芦。葫芦成熟之后,小米雀和老鼠共同啄开了葫芦,从葫芦中走出一男一女,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扎笛是葫芦的儿子,娜笛是葫芦的女儿。扎笛和娜笛长大以后,厄萨便叫他们俩结婚生子,但他俩都认为同是葫芦诞生的兄妹,不能乱了伦常而结婚。厄萨便通过滚石磨、滚筛子、滚簸箕等办法,决意要让他们结婚,但都没有达到目的。厄萨没有办法,只好寻来一种名叫“合合药”的灵药,让兄妹二人服下,才使扎笛和娜笛产生了爱情,并最终结为夫妻。经过十月怀胎,娜笛生下了十三对孩子。扎笛夫妇实在养活不了,只好求助于伟大的天神,天神厄萨于是叫来了狗、猪、牛、虎等十二种动物,帮助娜笛喂养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便以12种动物命名,成为12个部落的始祖。自此之后,人类才慢慢繁衍壮大起来。也因为如此,拉祜族人坚定地相信他们就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最吉祥圣物。

关于葫芦的自然崇拜,其实除了拉祜族,还有佤族、傣族,彝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同样都将部族的起源与葫芦紧密联系,并跟拉祜族一样诞生了许多众口相传的神话,最终形成了一系列葫芦崇拜的民俗以及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

我在佤山沧源的古老崖画中,就曾看见有一个横卧的葫芦,人类和其他动物依次从葫芦中走出。傣族的创世神话,也将葫芦当作人类的始祖,讲的是洪水滔滔,万物湮灭的远古,漫天大水冲来一个巨大的葫芦。洪水过后,从葫芦中走出八个男人,一个仙女让其中的四人变成女子,与另外四个男人结为夫妻,人类从此得以繁衍。彝族的创世古歌《梅葛》,也记叙了关于人类起源于葫芦的古老神话,说是蛮荒时代的大洪水过后,幸存的两兄妹奉天神旨意成亲,最后生下一个葫芦,从中诞生出了汉、彝、苗、藏、傣、拉祜等九族。

这一切无不说明,在人类历史中的葫芦,已经超出了作为植物学本身的简单概念,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

4.

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必须要有一条诗意盎然的河流穿城而过,澜沧县城也不例外。

流经澜沧县城的这条诗意盎然的河流,名叫南朗河,又名南拉河。南朗河属于澜沧江水系右岸的二级支流,发源于澜沧县的竹塘乡甘河头,向南流经澜沧县的拉巴、竹塘、东朗、勐朗、东回、酒井、糯福、惠民8个乡镇,在进入西双版纳后汇入打洛河,再蜿蜒南下,最后汇入湄公河的一级支流南洛河。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访南朗河所流经的那些大地和村庄,但我能够想象,想象这条河流白银一样穿越那些大地和村庄时的从容与安详。在澜沧,有一大群像县文联主席陈远琼一样把诗歌和散文写得空灵澄澈的文学爱好者,我以为这一定跟南朗河的滋养和启迪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南朗河的养育,澜沧这座遥远的边地小城,便有了灵性,有了灵动,有了灵气,有了灵息。

有了南朗河的滋润,满城廓盛开的三角梅,才会是润润的。满街道布排的棕榈树,才会是油油的。满河畔生长的大榕树,才会如一支支巨型的绿色火把,肆无忌惮地燃烧,把路过的云朵和雾霭,都烘烤成了淡绿的烟霞。

有了南朗河的环绕,澜沧县城的一年四季才会如此的绿肥红瘦,如此的欣欣向荣,如此的安定和美,如此的兴高采烈。

有了南朗河的哺育,澜沧县城的夜晚才会有满河的灯影绰绰,潺潺的水声入梦。

有了南朗河的烘托,这个边城的早晨或者黄昏,才可能诞生无数人心向神往的芦笙恋歌,让每一个走进过澜沧的硬汉子,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有了南朗河的撩拨,写诗写散文的陈远琼们那些关于诗和远方的畅想,才会是如此的珠圆玉润,如此的充满活力。

作者简介

李智红,彝族,云南永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读者》杂志连续四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现任大理州文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作品曾先后在全国5000多家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以及海外100多家报刊发表并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00多个。已出版《西双版纳的美》《花开的声音》等文集10部。其中,散文集《布衣滇西》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文艺基金奖,记实散文集《乡愁大理》入选“云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文艺创作文学图书”项目扶持,长卷散文《云南表情》获中国作家协会2015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点作品项目扶持。

浓不淡,才是好生活。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