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赏析】 黄中发 | 文人作书显真味

 香落尘外 2020-03-19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人作书显真味

图、文:黄中发 | 版式设计:无兮

书法在古代是文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文人的一种人生历练,生命修行。

书为心画。

古人心有所感,往往以毛笔书写呈现。基于此,自然笔笔都是发自性灵的心迹,字字都是情感乃至情绪的表达。

初春之夜,寒雨敲窗。泡一壶陈年普洱,品陆机写给友人的信札《平复帖》,感受其笔在纸上的沙沙声。

其用笔古雅,朴实雄厚。其章法,潇洒率意,妙趣天成。米芾赞其“火箸画灰”。它是章草向今草的转变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法书之祖。

随他的墨迹神游,我又想起了他的《文赋》。

《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最早的一篇专论,在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钟嵘《诗品》评“才高词赡,举体华美。”

再读曾巩的信札《局事帖》,全篇124个字,字字珠玑。他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此帖用笔精巧,自然,骨力通达。得杨凝式精髓。2016年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

2.07亿元拍卖成交,可谓一字千金。

曾巩,我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史载:“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

品读古代文人的信札墨迹,心生感慨。这就是文人书法!

然而,放眼当今,由于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忽视,文人书法凋敝,逐渐稀缺化。

庆幸的是,在国学素养深厚者中仍然有人在做学问之余用毛笔写心志,抒性情。

鄱江书院山长王松年,以赋、散文,诗名世。

其闲暇之余临山谷书法,悟其笔、其势。对“荡桨撑舟,群丁拔棹”有自己的理解,能做到字中有笔,线条中有点画表达。起、收笔方式变化多端,不主故常。作书时,其线条变化及墨色对比一任自然。

其书只追求闲适自得。

如今学书者,基本都被展览所累,把入展获奖当学书“初心”,入展时奔走相告;落选时怅然若有所失。陷入重外而内拙,与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相去甚远。

王松年老师把书法做为一种修行,没有名利之惑,故心无挂碍,书写效果往往令人吃惊。

下面横幅是他在高家岭做国学讲座后随意之作。此作开张中含优雅;凝练中含虚灵。对黄字复杂字简单写,简单字复杂写;笔画少的字中宫疏,笔画多的字中宫密做了较好的运用。

东坡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王松年老师幼蒙庭训,少习经,书及诸子百家之学,熔今铸古。特别对《诗经》、《论语》、《庄子》等传统经典有比较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其行文雄深雅健,英气豪迈。

外省作家西风飘雪读其文后评:”美哉!诗文!文笔之秀丽,语句之精妙,不亚于苏轼欧阳。”

其以庄子哲学悟书,挥毫居高临下,从容闲雅。

从此横幅中,仿佛看到他正振臂催锋,落英缤纷。随着情感的起伏时而平和缓慢;时而纵横跌宕。书写节奏自然生发,不计点画得失,但出意外之趣。其长线条似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弧形线条似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似乎可以听到观者喝彩阵阵。

这件作品是他籍书法释放性情,任心驰骋的精神写意。

尤其可贵的是,正因为文化学者都善于以大视野行文,书写,所以下笔不凡,脱俗。

胸罗万象,其神自溢于纸。

此作神韵好像有高岭的漫山遍野新春之芬芳;其鲜活好像让你听到穿梭绿丛间燕雀的欢鸣;其开张处好像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之势:其丰富性好像天地间山峦的起伏与绵延。

文人作书关注的是自己的书写内容,趣味出于自然,是真情流露。文化缺失的书者作书关注的是笔法,技巧,而缺少书法的灵魂。文人作书才显真味。

源于传统国学的滋养,王松年老师写的就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纵观自魏晋后的千年,一直是文人书法处于主导地位。王羲之不就是文人书法的代表吗?他随意间的一件信札在我们眼里就是惊天动地,仰望无限。

一件作品要流传百世,除了其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还要看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古代文人书家的手札作品如陆机的《平复帖》,曾巩的《局事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等,已给我们做了最好的回答。

上图左,王松年;右,彭斌生。

王松年 现为鄱江书院山长、鄱阳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鄱阳湖文化研究执行主编、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简介

黄中发,江西鄱阳人,现为鄱江书院副院长,鄱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喜翰墨,主攻行草.揉篆隶笔意,籍数十年临池,并乐从经史诸子百家中找养份,苦寻自家风貌。其作沉厚而显圆活;俊逸外发而劲健内含,重视线内运动的表达,强调节奏。一直从事书法教育。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职工书法展,全国首届“长江杯”书法展。作品曾在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发表。艺术简介载入鄱阳县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