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柳子湖畔 文:武斌 | 版式设计:无兮 回到故乡,听说在柳宗元的家乡永济修了柳园,于是毫不犹豫去拜访。柳园之名亲切至极,给人一种浪漫的情怀。我在甘肃瓜州县的柳园镇呆过,虽然带着戈壁的荒凉,但由于铁路的修建,留下这一袭繁华已经是一种惊喜了。当然,河北也有个柳园镇,就更符合“折柳留客”的情怀了。永济的柳园仅仅是一个公园,是我们后人纪念柳宗元的地方,是柳宗元给永济留下的印迹,因为这里是柳宗元籍贯所在地。公园的中心就是柳子湖,象征柳宗元寄情山水闲适之情。 其实,我在永州工作的时候,寻找过纪念柳宗元的柳子庙;我在柳州工作的时候寻访过柳侯公园,瞻仰了柳侯祠和柳宗元的衣冠冢,曾写了《柳宗元与柳州》;只是未能到西安寻访柳宗元的墓地。柳宗元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卒葬在西安,短短四十七年人生中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西安度过,是他在柳州病亡后第二年归葬到现今西安的少陵塬司马村。我所有的这些踪迹中满含的敬意都是给我崇拜的故乡先哲柳宗元。 我沿着柳子湖边的塑胶跑道慢慢走着,我知道修柳园和柳子湖完全是为了纪念柳宗元,其实,完全没有柳宗元任何足迹。湖的北面有柳宗元纪念馆,朋友告诉我说里面也仅仅有他一个小的雕像,还有与他相关的一些文集和后人研究他写的文章。柳宗元完全是“永贞革新”后的牺牲品,他本生活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处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他年少得志,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于是他积极参与了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顺宗即位,改元永贞。“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盈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永贞革新”出发点是好的,对社会也有积极的作用,我也认为是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但仅靠臣子的折腾都是徒劳的,顺宗是个病秧子,完全不理朝政,只是希望稳定自己的王位。后来的顺宗中风失音,加上改革措施触犯了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利益,王叔文的独裁专行和排除异己,又在大臣中间树立了敌人。后来,王叔文又与军阀交恶。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以及朝臣联合几个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等)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五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八月,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八月六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今四川省开县)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柳宗元自然而然就被牵连到了。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司马。他们与王叔文和王伾一起被称为“二王八司马”。说到这里,柳宗元的政治生涯几乎走到了尽头,虽然后来到永州和柳州,也仅仅是政治生涯的一点所谓的延续,当然对永州和柳州的教育影响至深。二十七年的仕途,二十七年的辛酸泪。 北风吹来,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有气无力,我一个人行走在湖边,看还有的乡亲在湖上划着游船,还有的小朋友在嬉戏着水,湖南面的彩灯给冷清的公园带来了喜庆,我的心也有了点暖意。毕竟,柳宗元永远留给我是他文学上的巨大贡献,比之于他思想家和哲学家更胜一筹。 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写下了诗词散文多篇,包括《江雪》、《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入选我们中学课本。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到柳州任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实行大赦,在裴度的说服下,下诏书让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诏书还未达柳州,柳宗元却因病在柳州去世,年仅47岁。这五年,柳宗元写下了《黔之驴》、《童区寄传》、《蝜蝂传》等寓言故事也被我们熟知。 柳宗元的政治上多不如意,但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的亲密关系,并称为“刘柳”。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在诗文上的建树,并称“王孟韦柳”。他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因在文学上的成就,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综合这诸多方面,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的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这些是我最最崇拜我这位故乡先哲的地方。 柳子湖既没有接纳涑水河的河水,也没有流向黄河的通道,只能孤寂地站在公园的中心,就如同柳宗元一样孤寂地“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一样。我沿着柳子湖转了一圈,又回到进来的公园门口。回望柳宗元高大的雕塑,左手握长卷,右手背在后面,两眼远望南方,似乎还在关心远在南方的民众。故乡就在脚下,心在南边的长安,心在更南的永州和柳州。 人杰地灵的永济走出了柳宗元,同样也走出了王维、聂中夷等,他们一起在河东大地上竞相绽放。 2017年2月23日写于成都家中 2017年2月25日修改 作者简介 武 斌,1971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临猗人,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2007年开始业余写作,2008年陆续在《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等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篇。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地质人在旅途》,2014年出版散文集《乡土乡音》,2016年出版了散文集《成都拾遗》。有作品在“书香国土·智慧人生——山东煤田地质杯首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入选《书香·人生》。现就职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