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文、版式设计/湛蓝 诵读/跑跑吉祥 图源/网络 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 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题记 秋的深处,已有了冬的迹象。天空的高远被灰色取而代之,开始眷恋皮肤的温度。今天不用去公司,睡到自然醒,床头电话信息响个不停,摁亮台灯,抬腕看,已经八点了。 起来打开电脑,一边刷牙一边刷消息,然后浇花,煮早餐。 绿萝出现了黄叶,我放下喷壶,摘下几片黄叶,藤蔓上叶子疏落觉出几分老态,忽而心底荒凉。绿萝,让我想起了红薯藤,想起几百公里外的妈妈。 在乡下,这个季节的红薯藤该是一片葳蕤。记忆也是这般繁茂。 年幼的时候,家里养过猪,红薯藤是猪食料。姐每天下午会割一筐子,顺道捎带几颗红薯回来,在莲塘洗净后码在洗衣台上。可能从小就有长发情结,又或者爱美之心与生俱来。掐了红薯的叶瓣,坐在小竹凳上,手指灵巧,小心翼翼掰成链子,别在发夹或者橡皮筋上,还故意搭在胸前,当成长头发辫儿,觉得自己瞬间长成了大姑娘。挂在脖子上是一串翡翠色的项链,挂在耳朵上就是翡翠耳环,常常为这种自足而陶醉不已。 当夜幕慢慢降临,秋寒渐起,妈妈就像变魔法一样给我们拿来刚刚烤好的红薯。捧在手心里,任暖意染便全身。大概,我现在沉溺糖炒栗子捧在手里的感觉,就是从年幼时候开始的。烤红薯的香气扑鼻,是抵不住那诱惑了,一边剥皮,一边掰了红薯喂馋虫,等吃完,手和嘴也花了。 去年冬天,与朋友聊起烤红薯,我跑到桥头去买,香气不逊色,口感却淡。一阵怅然,那香味,那口感,也只能在记忆里回味了。 那时,邻居家常摘了红薯藤瓣切成细细的段儿,用干红辣椒呛炒,炒出来红红绿绿的,我总觉得很美味。回家缠着妈妈也做那菜,她不允,说比那好吃的多了去,那是猪料。 后来移居主城区,妈妈买几元钱一斤的红薯藤做菜,我记得爸爸反对过。离开土地久了,妈妈也是惦记曾经的日子吧。然而,她也是我的土壤,在一些日子临近时,想念她的心,跟秋意一样浓。 站在阳台,看院子里落木萧萧。手指划过墙面,一路微凉。天,真的开始冷了。山城,也该冷了。妈妈畏寒,一到冬天就穿很厚。又闲不住,总想帮姐干点活儿,一活动就发热,敞风着凉,不小心就感冒了。我站在阳台上,眼里盛满秋水惆怅。把担忧和思念寄给秋天的风,而叶用坠落唤起我的归意。 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沿袭她的习惯,做她惯常做的事,模仿她的动作、表情。 去药房抓了几味中药,有当归。我凭着记忆,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当归洗净,放进水里,炆火慢炖。一边做事,一边听炉灶上咕咕的汤鸣,那是记忆里熟悉的场景。妈妈经常会在冬天花整个下午的时间煲一锅鸡汤,等家人回去。我也花很长时间,把当归煲成汤,然后一勺勺喝下,苦涩的芬芳知道念归的心。 朋友从云南买了土红糖寄来,早上煮红糖甜水蛋。这几天早上煮的时候,妈妈的影像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她身边的时日并不多,我年幼时,她忙生意。等姐接管她的生意,我又独自在外念书。 那年十月一个周末,请了半天假,周五下午回到家,已近傍晚。妈妈自己和面、擀面皮、将腊肉剁碎包饺子。学校的饭菜不敢恭维,我吃饭基本是应付,加上长途车马劳顿折腾饿了,那顿腊肉饺子是我目前吃过最有滋味的饺子。 第二天清晨下楼,妈妈煮了甜水蛋端上桌子,说生日要吃鸡蛋,一年滚就过去了。我是不知道那个日子是属于我的,当她看着我吃,手轻柔抚摸我头发的瞬间,我的泪滴掉进热气腾腾的碗里…… 她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吧,而现在才发现,恨不得时间的针脚缓慢压过。人为什么非要长大呢?长大了,烦恼也就多了,更无奈的是,她,一天天苍老下去,束手无策。 一周前,决定周末回到她的身边,陪她去市场买菜,缠绕在她身边,看她做永远吃不厌的饭菜。却偏偏又有几个人记得这个日子,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我想念古城那个“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的郊区小院。 想念山城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想念像诗人憧憬的那番景致:新月一弯小轩窗,夜风细细满荷塘/依坐露台影相濡,并蒂莲开暗中芳/旧地景致同入梦,私语窃窃非黄粱/他日共剪案头烛,但拜尘外一炷香。 更想回到从前,养一只白尾尖的狗,趴在身边,傍晚时分,在楼上的木格子窗前,坐看夕阳西沉,晚霞满天…… ![]() ![]() 作者简介: 湛蓝,爱独处,在袅袅茶香中享受自处的宁静。 久居成都,骨子里透着这座城市一样的休闲气质。 喜欢一个人的孤旅,在行走中追索对真我的认知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