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免疫力、肠炎、小儿咳嗽、养生经、低体温、桂岺无味甘草汤、金匮肾气丸、脾肾湿寒、脾有病、五脏六腑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0-03-19

预防疾病的秘诀是提升自身免疫力!
自我检测满足3条以上,就要注意增加你的免疫力了
1·经常感冒:一年内感冒超过3次,尤其换季时加重。
2.身体疲惫:稍微做一点事就感到累。即使每天睡眠充足仍感觉困,做事提不起精神,容易分神。
3·肠胃娇弱:比如外出吃饭,别人没事,你却上吐下泻、不舒服。
4·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常出现口腔溃疡,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5.皮肤差,爱脱发:肤质粗糙,暗淡无光,头发细软,容易脱发。
6.鼻炎、哮喘反复:鼻炎、哮喘反复作用,肺功能偏弱。
想要增强免疫力首先从生活习惯做起,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是获得健康的首要基础
其次,通过调养身体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就用益生菌是个不错的选择。
肠道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系统,充足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和提升人体免疫力。选择益生菌时,要选择益生菌数量多的,有活性的、有品质保障的。
益生菌的20个好处:
 1.输液或口服抗生素后要用益生菌
  2.消化不良用益生菌
  3.积食用益生菌
4.便秘用益生菌
5.腹泻用益生菌
6.改善1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糖尿病症状可用益生菌
 7.孕妇便秘、呕吐用益生菌
8.产妇便秘用益生菌
  9.酒后酒前用益生菌
 10.增强免疫力用益生菌
 11.偏食厌食不爱吃饭用益生菌
 12.过敏、湿疹用益生菌
 13.龋齿、口臭用益生菌
 14.外伤烧烫伤外用益生菌
15.排毒用益生菌
 16.祛痘用益生菌
17.减脂用益生菌
 18.调理健康用益生菌
 19.保护肝脏用益生菌
20.想要健康的身体用益生菌


肠炎。
肠道是人体的重要消化系统,它的健康与否与人的习惯息息相关,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等等都会引发肠道疾病。而肠胃病经久不治,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严重转变为癌症。
炎症性肠病是如何发生的?
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当免疫系统不分“好坏”对肠道内细菌展开攻击时,肠道内的血液流速、流量将提升,从而演变成肠道炎症。随着炎症或者溃疡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腹泻会变得严重,腹痛和腹部绞痛也会频繁发作。
对于慢性肠胃疾病的治疗,医学界一直有不同的方法。传统西医主要以抗生素为主,效果显著,但是抗生素却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损伤肠粘膜,长期服用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中医一般采取辩证治疗的方法,服用一些温脾、健肠、益气方面的药,但是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容易反复。
研究发现,传统中西医疗法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治疗慢性肠炎,主要是因为肠道菌群未恢复平衡。炎症性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病变,其病理是肠腔内的免疫系统异常使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肠道内益生菌数量不够,有害菌大肆繁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刺激肠粘膜,诱发肠道炎症。因此增加肠内有益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此类疾病的重点。
如何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以在肠道粘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抵制有害菌对肠道粘膜的破坏,修复受损的粘膜,消除肠道炎症。同时有益菌可以促进多种维生素和有益物质的产生,改善肠道内环境。益生菌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酸碱度、产生杀菌物质、营养和空间竞争等多种途径抑制肠内有害菌生长,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内毒素的产生。



小儿感冒必咳嗽的方
小儿总是反复感冒,而每次感冒必咳嗽,每次都得肺炎类型。用张仲景《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9炙甘草6 生姜9白芍9 大枣12枚(剪开) 厚朴8杏仁10.这是成人量,3岁小儿吃二分之一量。一付量,一付熬出两袋,重者一天三次,轻者一天两次。


不同年龄阶段要注意的过年“养生经”
年轻人—注意作息规律
年轻人在春节期间的饮食尽量按时按点,
不要因为熬夜、睡懒觉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
避免进餐时间过长,防止能量摄入过多。
 中年人—饮食要清淡
春节的餐桌上,重口味的菜肴确实会促进食欲,
但是烹调用盐和各式腌制品,让摄入的盐量超标,
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避免情绪波动
春节期间,老年人情绪波动容易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尤其是短时间内急剧血压升高,
从而增加脑梗和心梗的风险。
强烈的情绪波动还容易造成老年人突发性耳聋、
眼压升高、原有眼病恶化等不良后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
如果阳气不足的程度加剧,
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
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一:四肢不温,畏寒怕冷
阳气就好像大自然中的太阳,
阳气不足的人,就仿佛阳光不足,
身体内环境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
常常四肢不温,畏寒怕冷!
心理上也容易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
更喜欢“宅”。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
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
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二:完谷不化(大便中时常夹杂没有消化的食物)
身体比较寒的人,
没有动力把食物进行很好的转化,
没有深度的加工,吸收,筛选食物的能力,
好的东西吸收不了,直接拉出去了。
不好的东西排不出去,留在身体里,肚子越来越大。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
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
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三: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的人就好像水受了寒气一样,
一部分慢慢结冰,流动会变慢,
醒着的时候容易没精神。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
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
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四:湿气重
身体的湿气犹如大自然中的雨水,
如果阳光不足,雨水无法蒸腾,
地上就湿漉漉的,有很多水潭。
人也是一样,阳气不足的人,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五: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
怀孕时母亲的血液就是孩子生长的土壤,母亲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
母亲身体内阳虚寒气较重,孩子生下来就寒气重,容易出现黄疸重、湿疹、吐奶、腹泻、哮喘、过敏等。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六:导致肥胖
阳气不足,脂肪内聚,如果饮食上再多吃油腻食物,经常不运动,就会加重肥胖。
“低体温”比“发烧”更可怕!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给身体带来大危害!
危害七:伤害心脏
心脏是动力泵,阳气弱体温低的话,为保证身体各脏腑供血量,心脏就要加快泵的速度,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还会出现如胸痛、气促、心悸、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
为什么手脚冰凉是湿寒体质的表现
答:人体湿气重就会出现肾阳不足,或者寒大肾阳不足,或者胆火不降肾中无阳,肾阳不足就不能很好的推动气血运行,导致阳气不足以温煦下肢,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肚子膝盖怕冷,因为手脚是肢体末端嘛。
同理气血亏虚,运行不到肢体末端,也会导致手脚冰凉。


古经方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12克,桂枝12克,甘草9克,五味子24克。
分析:咳嗽痰多而粘稠,口中干燥,手足厥逆,小便难,时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复下行至阴股,时时眩冒,面微热如醉,舌淡苔白滑。
适应情况:更年期综合征、低血压、口燥症、心阳不足(心动过缓)、生气后引发的癔病(唇麻、抖齿、言语不利、面部潮红、昏厥)咳喘、慢性气管炎、痹症等。
1、有人吃金匮肾气丸会上火,有时脸红咽痛。是肾阳虚浮造成的。用沉香3克熬水来吃金匮肾气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如果嘴里感觉咸:用五味子20克熬水来吃金匮肾气丸。
3、如果嘴里发甜:用佩兰3克泡水喝。
4、嘴里发粘腻:用平胃丸。
5、甲状腺结节:柴胡8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丹皮15克、煅牡蛎30克、制鳖甲15克、夏枯草30克、赤芍12克、青皮12克、海藻6克、昆布6克。


【什么是脾肾湿寒?】
中医上讲,肾属水、脾属土,脾肾是人体的水土,是身体健康的基石。万病不治求治于脾肾,而脾肾最怕湿寒。
湿指的是人体代谢的液态垃圾,正常应随尿液和大便完全排出体外,但当人体摄入湿气过多或脾对湿气运化能力下降的时候,这些液态垃圾不能完全排干净,就会滞留在身体组织、脏器当中,极难去除。
而脾湿必然肾寒,人体组织和五脏六腑仿佛置身又潮又冷的房间里,就像机器会生锈,人体会引发各种问题。
造成脾肾湿寒的原因。
(1)   先天不足,父母体质不好或者母亲怀孕时过食寒凉,将湿寒体质遗传给孩子。
(2)   过食寒凉的食物,例如冷饮、啤酒、海鲜。
(3)   熬夜,导致胆胃不降,肾中无阳。
(4)   纵欲伤身:房事过劳,自慰过频。
(5)   久居湿寒之地,比如夏天长期吹空调冷风。
(6)   穿衣少,外受寒凉。
(7)   为了减肥,食用寒凉的中药。
(8)   身体长期胆胃上逆,引发脾肾湿寒。
脾肾湿寒引发的症状包括:
1、 小便发黄、尿味尤其大,憋不住尿,
2、 女人白带过瘙痒,在男人就是前列腺炎症和滴白。脾肾湿寒造成的,湿久化热就是炎症.
1、  膝盖、小腹温度低、脸油腻长痘、
2、  身体困重 白天易困,晚上失眠多梦、没有精气神。
3、  腰膝酸冷痛、手脚凉,腋窝出汗。
4、  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5、  产后无奶水、产后虚胖、
6、  易惊吓
7、  晚间不愿意睡,早上起不来。
8、  大便不正常,大便溏稀,臭味大,腹泻偏多或便秘。
9、  痔疮。
10、     头皮屑特别多,头皮经常痒被挠破,头发毛糙,脱发。
11、     肢体容易浮肿,有时睡一觉醒来眼皮是肿的。
12、     经常腹胀、排气较多。
13、     喝冷饮或者吃寒凉食物容易腹痛腹泻。
14、     出门去外地容易水土不服的人。
15、     脾肾湿寒容易造成肝郁,月经会错后,肝郁而化火,月经也会提前。
16、     小腹和膝盖容易怕冷,有时会小腹冷痛。
17、     脸上油腻或者皮肤干燥都是属于脾肾湿寒引发的变症。
18、     张着嘴睡觉,流口水,嘴唇起皮干裂。
19、     女性输卵管不通和男性阴囊潮湿及精子存活率低下都属于脾肾湿寒。不孕不育的。
20、     男女夫妻房事质量低下,毫无疑问全部是脾肾湿寒。
21、     经常痛经的毫无疑问都是脾肾湿寒。年轻的女士是脾肾湿寒引发的宫寒。一般40岁以后还痛经的都是脾肾湿寒引发的变症,子宫肌腺症造成的痛经。
22、     身体肥胖的人是是脾肾湿寒引发的湿久化痰,导致痰湿体质发胖。
脾湿肾寒的表现:
1、痛经
2、手脚凉
3、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容易感冒 
4、后背怕冷,夫妻生活后后背发凉
5、膝盖凉(怕凉、比别的地方凉)
6、腹部受寒或吃寒凉后腹痛腹泻,或长期腹泻
7、尿频尿急,憋不住尿
8、大便糖稀、大便粘腻
9、男性阴囊潮湿,女性阴部潮湿,女性白带量大
10、鼻子发干、张嘴睡觉,鼻炎
11、腋窝出汗
12、头发出油、有头屑,耳蜗油腻 
13、男女房事淡漠
14、脸上油腻,下巴和脸颊长痘
15、舌苔白腻
16、小便发黄,尿味大、小便混浊
17、嘴唇起皮
18、产后腹部肥胖瘦不下去,没有奶水
19、容易受惊吓




 如果脾有病,人就废一半
中医脾号称"后天之本" 
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衰比肾衰更可怕


五脏六腑中脾在人体的重要性!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一、脾—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但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
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可传得很远?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
二、脾衰会有哪些现象?
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
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
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
三、脾胃生病的起因
1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2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觉饿,但肚子是鼓的,吃胃肠药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
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3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
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吃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舒服。
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营养品,以免壅滞气机。
4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四、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词,“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不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脾衰听起来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惯出来的。
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
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