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任何突发事情,先闭上你的嘴

 至真至程 2020-03-19

弘扬道统易学文化,传播圣贤智慧,践行中国式管理。

有任何突发事情,先闭上你的嘴

有任何突发事情,先闭上你的嘴

在《吕氏春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原文如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lí)羹(gēng)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zèng)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意思是说: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时常忍饥挨饿,条件十分艰苦,有次连续多日吃不上饭,只能以野菜果腹。一日午睡期间,颜回从外面弄了些米回来,等到饭快煮熟的时候,孔子去厨房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他一向信任有加的弟子颜回竟然偷吃米,只见他掀起锅盖,抓了些米饭往嘴里塞。孔子并没有声张,默默地退出去了。等到开饭的时候,孔子故意说道,刚刚梦见我的先人,而且,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听闻,立刻意识到自己先吃饭的事情,便对孔子说,不是这样的,老师,我刚打米饭的时候,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把沾染了炭灰的米抓来吃了。孔子知道颜回从锅里抓米饭吃的缘由后,感慨万分:有时候,亲眼所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看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当有任何事情突然发生,先把嘴巴闭起来。

因为这样,那股能量才会冲到大脑,让它快速运转,你才会动脑筋想,再仔细观察,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一下说出来,最后发现自己搞错了,徒留笑柄。大家可以去观察,凡是有话就说出来的人,都是很浅薄的。说什么我亲眼看到的,那是你看错了嘛。连孔子都差点弄错,何况我们一般人呢?但是,孔子就是孔子,事情没搞清楚,不会随意开口的。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才能看清楚一个人和事。

可是,现代人太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看见什么都要评论一番,最后发现自己大都看错了,反倒造下一大堆口业,小心下辈子会投胎做哑巴的!有的人还不以为然,说什么言论自由,像这种人,是没什么前途的,就是想说就说嘛,有点福气就给你漏掉了。凡是喜欢有话就说的人,都不可能是居高位的,因为你乱讲也没有人在意嘛;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人家也不会听的,最多当个笑话听听,因为大家都习惯你乱讲了。

这样你就知道,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第二、眼见不一定为真。

什么叫做眼见为真?就是把它当做是真的,但是它却不一定是真。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说:眼见是实。因为我们知道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是究竟它真不真呢?不确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都是不真的。比如,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颜色,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眼睛的功能有它的局限性,你怎么知道你看出来就是真的?

现代人大都相信科学,可是,科学也只能告诉你你一部分真相,而不是全部,因为科学所知也很有限,因此,才会说,据科学证实:怎么样、怎么样;而不会说“证真”了。

这样你就知道,中国人为什么经常讲“我们说实话”;却很少说“我们说真话”了。

老天给我们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却给我们一张嘴巴,就是告诉我们,多听、多看、少说话。

有任何突发事情,先闭上你的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